精准扶贫,我们一直在做——韩城矿业公司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精准扶贫,我们一直在做——韩城矿业公司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8-01-17 13:10:39    70917次点击               发布者:admin       字体:【

分享到:

有一座山虽不算出名,但曾经发生在这座山上的一场战役却已载入史册。壶梯山是通往陕北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壶梯山战役曾一举歼灭进犯延安的胡宗南三十六师主力,为我军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里虽然山峰叠嶂,沟深谷多,树木繁茂,但距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因而许多村庄仍未脱贫。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至今仍有一些村民生活在贫困之中。贫穷对于农村,意味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一片难以驱散的阴影,一个祖辈流传的伤疤。有一群人怀揣梦想,肩负责任,勇敢地团结起来,合力推开这道屏障,驱散笼罩在数千名村民心头的阴影。
     这群人就是韩城矿业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他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陕煤集团的部署,有计划地对澄城县冯原镇马村实施精准扶贫,且扶贫年限已达五年。
     五年,在扶贫攻坚的历程中不算漫长,但对处于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发展阶段的韩城矿业来说,却是勒紧裤袋倾囊相助、携手相扶的五年;五年的不懈努力,使马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马村村民的脸上,我们看到了穿越贫困的艰辛和辉煌。
               扶志,思想先行
冯原镇位于县城西北32公里处,北依黄龙山与黄龙县相连,南濒洛河水与蒲城县相接,东隔长宁河,西邻马村河和孔走河与白水县毗邻,素有“鸡鸣一声闻四县”之美誉。这片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偏少,山峦众多。在壶梯山系脚下就是马村的所在地。马村有农户937户,3754人,分为8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7户,贫困人口833人。
面对一座座破烂不堪的旧房屋,面对一条条坎坷泥泞的村庄道路,面对房舍里一个个无助的面孔,韩城矿业公司领导和扶贫工作队成员心中满是忧郁和焦急,他们神色凝重地调研考察着马村的每一个自然村和每家农户,一边考察一边思考着精准扶贫的战略和良方,寻求着脱贫攻坚的突破口。
早在2012年,韩城矿业公司就与马村建立了“两联一包”帮扶机制,公司结合村情制定实施了完善基础、产业引领的扶贫发展模式。从那时起,每年都对马村拨付一定的资金,用于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新打机井2眼,并完善了配套设施;新建水塔1座,用于村民生活用水;新修农田水渠3公里,改善了农田灌溉;硬化村间道路4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进入2017年,公司派出了以倪志华为第一书记的驻村工作队。工作队成员严格按照国家“四个精准”(即贫困人口识别精准、信息精准、录入精准、退出精准)等系列要求,对8个自然村中韩城矿业负责包联的115户村民逐一进行走访调查,收集每户村民的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信息,并根据不同类型人员制定出帮扶措施。完成了《贫困户信息采集表》《贫困户精准帮扶纪实资料簿》等基础工作。
在这期间,工作队成员克服困难,遍访每一户村民,如实了解情况;不仅仅调查村民的个人和家庭相关信息,他们每个人还担负着宣传政策的任务,每到一家,就要把国家和省里的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一番,耐心解释村民的疑惑,对每个受访的村民认真做思想工作,化解他们心中的症结,树立起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从而能够很好地配合扶贫工作。
在信息录入阶段,他们加班延点地工作,有谁饿了,就啃几口饼子,渴了就喝几口水;累了就稍微闭上眼睛休息一会。有一天,他们从晚上8点一直干到次日凌晨2点多才去休息,硬是用了三天三夜时间完成了信息录入工作,顺利转入下一阶段。
今年以来,先后有陕煤集团总经理助理王世斌,韩城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永民,总经理屈永安,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时迎春等领导,深入到马村进行调研考察,与当地政府共同商榷扶贫项目事宜,共同奏响扶贫攻坚新阶段的最强音。
           给力,项目支撑
风雨五载,斗换星移,春去秋来。马村的五年,日新月异,风景如画。村民们记得,2012年初的那个上午,当韩城矿业一行人来到马村时,黄土路上尘土飞扬。环境的艰苦、条件的清苦,并没有阻止这批热心肠的人们的脚步,他们以共产党人的质朴情怀,以对壶梯山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的崇敬心情,深深地叩响马村这片红色土地。
韩城矿业对马村的精准扶贫采取的是“党委+合作社+协会+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在帮扶措施制定工作中,严格执行“一户一策”原则,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八个一批”扶贫政策,从产业帮扶、就业创业、异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和其他措施等不同的帮扶项目和措施入手,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帮扶计划。工作队积极深入贫困户家中,对各户的劳动力状况、发展意愿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摸清他们是否具有就业或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使帮扶措施适合户情、村民接受、切实可行。
产业扶贫模式确定后,韩城矿业与冯原镇和村两委会共同付诸实施;驻村干部倪志华等工作队成员监督其实施过程。
解决出行难。硬化了村间道路4公里,行走多年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的出行变得愈加便捷。针对旧村搬迁后遇到的下水等问题,公司领导带领工程部等部室人员调研后,在公司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有限资金,合理规划布局下水管网建设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施工,建成了近1500米长的下水管网,从而彻底解决了村民雨天出行难的问题。
解决灌溉难和饮水难。新打机井两眼,并完成其配套设施,新修农田水渠3公里,使土地可灌溉面积大幅增加。新建水塔一座,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村民从此告别肩挑手抬找水吃的历史。
解决项目问题。公司投入70万元资金,利用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帮助马村兴建了一个集果蔬(香瓜、冬枣和各类蔬菜)销售、保值、增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整个工程建成后,将对马村的农副产品特别是果蔬销售、果蔬增值、村民增收、能力提升等起到推动作用;仅蔬菜大棚,由最初的15个现已发展到150个。果蔬园区的功能还可以辐射到周边的村庄,助推区域产业发展,马村的脱贫攻坚必将上一个新台阶。
建立了尖咀云浪设施果蔬农专业合作社和澄城县万民兴粮食专业合作社,及两个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这些新兴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必将惠及马村村民和周边村民,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与此同时,公司还联系相关方面举办了8期各类种植、养殖、营销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参训村民达600多人;经过实践,已有成夏娃、成全民成为致富能手和科技致富标兵,也成为全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成全民过去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家三口人,夫妻俩年近五十,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症,成全民本人腰部有病干不了重活,前几年儿子上大学、家庭经济债务缠身,一度陷入绝望境地。公司扶贫工作队进村后,给他宣传政策,讲授大棚种植技术,使他们有了信心和干劲;他们夫妻俩努力学习大棚种植管理、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很快掌握了果蔬的种植、养护、施肥、修枝等技能,对果蔬能够进行科学管理,每天记写种植管理日记,创造了一棚两季(西红柿、香瓜)的种植模式,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助困,不忘初心
今年以来,公司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了“主题党日+助力精准扶贫”活动;除部分党支部带领党员深入到扶贫点马村开展此项活动外,大部分党支部都与矿区的特困户建立了帮扶关系,每个支部对口帮扶一户困难职工,助其早日脱贫。公司机关18个党支部分别与16户困难职工结对帮扶;在主题党日,各支部纷纷前往受助职工家中进行慰问和座谈,帮其拿出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并付诸实施。
住在象山矿家属区年近九旬的彭大娘,是一名孤寡老人,没有经济来源,平时就靠捡拾废品艰难度日;矿工会将她纳入兜底帮扶户和领导包挂户,逢年过节必去探望。
下峪口矿工亡遗属小邢,丈夫去世时她即将临产,工会干部得知后及时陪她到医院进行产检,并给予多方照顾,为她送去婴儿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使她度过了非常艰难而难忘的时段。
实业下峪口分公司职工李建设一家7口人,妻子无工作,大女儿和二女儿均有残疾,生活异常拮据;下峪口分公司将李建设作为包挂户,给予最大限度的救助,经常为其送去米、面、油和衣物等;为了帮其脱贫,公司为他家盖起了猪圈,送去猪仔;让小儿子去理发店学徒,学一门手艺;并鼓励他们克服暂时的困难,向着脱贫一步步迈进。
公司每年都要拿出600多万元,用于困难职工的生活兜底和职工大病帮扶,以及“金秋助学”。对于因天灾人祸而致贫的困难户,各级组织都给予及时的救助。韩城矿业所有的公司领导和矿处级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帮扶对象,每逢春节和中秋节,都要去结对户家中走访慰问,这一传统已经坚持了十余年。
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的义务。韩城矿业公司除了帮扶马村困难村民和矿区困难职工外,还积极响应韩城市号召,加入到“双万工程”包联行动中,承担起了芝阳镇东赵庄村建档立卡困难户12户35人的帮扶救助任务。针对这个村庄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思想观念保守、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等实际情况,公司投入资金率先改善了村上的基础设施条件,硬化了村间道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兴建了幸福院居家养老中心,解决了村里老人的老有所养问题。下一步还将有计划地施行“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最终使他们脱离困难的苦海。
五年弹指一挥,五年筚路蓝缕。马村的山水可以作证,马村的近千户村民可以作证,韩城矿业驻村扶贫工作队全体成员肩负着公司的重托,无数个日夜宵衣旰食,都是为了一个梦想,为了一次跨越,为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为了马村的脱贫;他们是一群英雄无名的共产党员。让我们记住他们辛勤工作的身影,记住马村的前世和今生,记住壶梯山上那个曾经无限美好的传说。
(撰稿:冯骁,陕煤韩城矿业公司。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理事,陕煤集团职工作家协会副主席。)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陕建一建集团第四公司被社区授予“爱心企业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