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业:笔墨当代 融古为今

潘建业:笔墨当代 融古为今

2017-02-27 08:59:43    2050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他笔下的马,神韵飞扬,诗意纵横,或匹马、或群马、或天马、或神马,马姿各异,四蹄生风,气势夺人;他笔下的山水,漂浮着一股气,忽隐若现,或在山涧、或在草丛、或在林中,隐约之气,太极境界,复杂而单纯、隐秘而开朗、深奥而浅显、玄远而明近……

  这位画家就是潘建业先生。仔细品读,潘建业先生的作品既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又有中国画之魂,用清代画家石涛的话说是“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

  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潘建业的画:掌握了油画的写实造型与色彩技巧,又研究了中国画平面造型和写意的笔墨语言,他在这两种艺术的比较中认识到艺术创作的普遍原理和它们之间的差异。传统中国画与西方油画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材质的不同,而且还在于审美方式和语言的区别。简言之,油画以表现空间的块面造型和色调美见长,中国水墨画则以在平面上用笔墨来写物抒情。虽然两者表现手段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仍然可以通过交流吸收对方的长处而达到融合的目的。

  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说“随类赋彩”,古人所说“随类”是尊重物象的固有颜色,其实每个人的色彩感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作品的色调也不一样。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静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中国画强调主观意识,而西洋画对色彩规律的系统化、科学化,是“随类赋彩”的另外一种形式。其实,色彩本来就是光线的具体化表现,物体的颜色也是千变万化的,光线的变化而导致物体色彩的变化,物体的色彩是固有的颜色和环境颜色的综合体。

  现代中国人和古代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故而,中国画的继承和借鉴被称为一大课题,在潘建业的画中可以看出他扎实的西方绘画基础,将西画构成与与中国画传统审美紧密结合。这也正是他的绘画特色所在。古人画山水或笔墨繁盛,或笔简意足,重神轻形,得意忘形;而潘建业的画,山水中有隐约的明暗,景物里有暗含的透视,结构中有藏不住的当代视野,所塑造的意境亦真亦幻,妙趣横生。这集中体现在画面中山与山的衔接、境与境的转换上。

  潘建业是山西人,曾就读于山西大学美术系,现为山西黄河画院副院长,原山西省民间艺术研究所所长,山西中山书画研究院院长,山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艺术创作中心研究员,中外名人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协会山西分会理事长。由于地域的缘故,他擅长塑造北方大山大水,巨岩大嶂、崇山峻岭,气势磅礴,视野开阔,一峰一峰的叠加,不是拼凑苟合,而是像塞尚画苹果一样去结构它又综合它,分析它又领悟它。这样的山水,整体而丰富,关联而紧凑,变幻而多趣,自然包含了更多的现代气息。

  潘建业不仅擅长山水画,还特别喜欢画马。他笔下奔腾的马群,充满激情和豪迈之气。他画的马造型很美,符合形式美,腿和骨骼强健,鬃毛和尾巴飘逸,坚持了以形写神的精神。潘建业画马的各种姿态,奔跑、漫步都用其富于变化的韵律和节奏传达出力感和美感。他对书法也很有研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字是画出来的,我的画是写出来的”。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画家不仅赋予了马精神和思想,他的山水画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正如古人所云的天道、人道、地道之美。

  “御风而行展才情,骥志高远写华章。”我深信凭借潘建业的生活经历、文化积淀、创作功力,他对当代笔墨的融汇以及对传统笔墨的继承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来源《天工》杂志  文\伍剑)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