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腊八面
首页 > 文学 > 散文

怀念腊八面

2018-01-25 21:36:41  ·   43次点击

怀念腊八面

每到腊八节,我不由得就想起了母亲的那句话儿:“三年一闰,等不住腊八一顿。”

这一顿饭其实就是腊八面,只不过过去家乡生活艰苦,人们辛苦一年也难得吃几回白面条,所以就显得有些稀奇,到了腊八年关,越发等不住那一顿。

家乡的腊八面祖祖辈辈,心口相传,无论是面还是汤,做法都是十分的讲究。光是面条就要经过搋(音:chuāi,释义:用手掌压、揉,使搀入的东西和匀)、醒、揉、擀、晾、剺(音:,释义:割;划开)几道工序,最显示功夫的当属剺面。搋好的面团醒到,然后反复揉压七八次,先用两头齐的擀杖压平推开,再用两头细中间粗的丈二擀杖不停地转圈推、拉 、擀,最后擀成薄薄的圆面片,摊开放在案板上晾。待面片变得略微干燥,将面片对折成扇形,接下来便是剺面了。选一直角,左手用擀杖轻轻压住面,右手捉刀剺一下,左手的擀杖转一下,两手要劲道均匀,配合默契。剺出的面条匀称细长、棱角分明,提在手里摆丝线,煮到锅里莲花转,寓意天长日久, 吃起来有一种明显的拉划感,这是手切面无法比拟的。

下来就是煎汤了。蒜苗姜末炝锅,下入切成菱形的豆腐、红萝卜,洒上辣面子,稍微翻炒,加入料汤,烧开入味,淋入鸡蛋,再依次漂上黄花、海带丝、芫荽。煎汤浇在下好的面条上,红白黄绿一起漂浮汇聚,堪称视觉盛宴。这时,母亲会说,“都想浮在上面,谁沉底呀,吃些亏怕啥”,以此教育我们。一碗柔穰绵长、辣油汪汪的腊八面,是上天对黄土塬上人最贴心的犒劳,一家子坐在热腾腾的炕头,一口气吸上几碗面,那一份惬意舒坦实在难以形容。

记得小时候到了腊八,天寒地冻,我们虽然坐在教室听先生讲课,可心里都惦念着那碗热乎面,总觉得那堂课怎么那么长,迟迟听不到下课铃响。后排几个胆大的小子故意跺脚,提醒老先生,先生根本不理会,照样带领我们念“人口手上中下”。终于下课了,铃一响,一个个箭一般窜出教室,呼啦啦一路刮回家去了。

高中的时候离家住校,学生灶常常吃的是蒸馍加“玻璃汤”。到了腊八,我们宁愿晚下课,再磨蹭一会儿,等老师灶开完饭才去,因为老师灶那天一定有腊八面。等老师们打完饭,光头大师傅咣当一声打开那扇矮矮的窄窗,扯着沙哑的嗓子嚷一声“来--------”,那一摞摞洋瓷碗争先恐后的塞了进去。人群左右一挤,前面的手一松,碗哗啦啦砸在大师傅的案桌上,后面的一不留神被挤出去了。同学们不顾斯文体面,一个个使出浑身招数,唯恐抢不上那碗腊八面。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灶出饭口矮窗下的那溜子油光发亮的砖墙,都被我们挤得陷进去了。好不容易弄到了一碗面,同学们高兴地跟考了第一名似的,蹲在墙角吸溜吸溜两口就消灭了,运气好的话,还能再抢一碗。没吃到的同学,只能舀一碗面汤,聊慰馋意,嘟囔嘟囔。

又到腊八,我想起了村庄的袅袅炊烟,想起了儿时的薄暮黄昏,十分的怀念那碗腊八面的味儿,绵长醇厚,简而不凡。

 

 

作者:胡小强 ,单位:陕西金信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电话:13689182050

联系地址:灞桥区浐河东路(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邮编:710038    

 

下一篇
留一份关爱给自己(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