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谁是黄帝陵的近邻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谁是黄帝陵的近邻

2015-02-25 12:18:50    946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强劲的西北风一路嘶鸣着高歌着,金戈铁马般地从黄土高原掠过!风累了,风停了,悲壮地化成粒粒尘埃,悄无声息地融进了陕北大地的千山万壑间。
静穆的王陵,是古代王族们企图追求生命永恒的归宿。然而这些陵墓显然不是解决帝王死后住房问题的,帝王们还幻化着灵魂不灭和来世的再生,极不情愿让死亡成为权力的终结。对灵魂永生的向往千古帝王始终如一,正如埃及《金字塔铭文》称:“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你便可以凌空升天。”这些陵墓当然没有使帝王再生,但却不时地向现代人们传达着来自遥远时代的某些信息。
其实,在“黄帝陵”的身后,实实在在有着一大堆西戎人的墓葬群的!
如今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黄陵县桥山之巅谒陵祭祖,这里成了凝聚海内外同胞的“平台”,中华民族精神与灵魂皈依的“圣地”。被人们普遍认可此地为轩辕黄帝“陵寝”的权威古籍,可追溯到距今两千年内强皇权、外服四夷的一代雄主汉武大帝时代的司马迁编撰的《史记》里去。饱受汉武帝阉刑之辱的史学家司马迁,以身前约三千多年的民间传说和范围所及的史料,在“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里,对黄帝的后事记载寥寥:“黄帝崩,葬桥山。”传说轩辕帝执意“驭龙升天”,万民不舍,无奈之下只拽下黄帝的衣襟和靴子葬于桥山;如今此地生长着年轮古迈的参天柏树,高耸着汉武帝北征归来祭轩辕时命士兵掬土筑成的祈仙台,立有明代人唐锜书写的“桥陵龙驭”四个大字的石碑,亦有传说黄帝在大青石上留下的巨大脚印……斯地只是黄帝的“衣冠冢”吗?这,似乎是个未解之谜,因为传说黄帝发明有首创婚姻制度(以避近血亲结婚从而提高人口质量)、兴文字、造指南、创医学、“设棺椁,置冢墓”(笔者以为,此举既是区别于低级动物的思维觉醒,又可避免暴尸时的瘟疫传播)等启蒙文明的功绩,可黄帝老人家既已发明棺墓为何还决意“驾龙上天”呢——看来传说有时并不完全可靠;加之,此冢至今未现蛛丝马迹的黄帝时代古迹出土,今人难免迷雾重重。
然而,2011年春末,黄帝陵近旁,鲜为人知的西戎人墓群古迹,却石破天惊地显露了出来!陕西省考古队为配合“延安市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在黄陵县城北去几十里的阿党镇寨头河村,发掘出了九十多座距今有两千五百至两千年的西戎人墓群。九十多座哦,绝非小数目!此次发掘,使困惑史学界两千年之久的、曾深刻影响到西周王朝向东周王朝过渡的戎人部落神秘“消失”的“盖头”,渐渐被揭起……
中国古史,因为隐约闪烁而分外诱人。
有关史料记载,西戎族或秦代后被称为“匈奴”的始祖为猃狁(音:险允)族——以二白犬为图腾的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属于西羌族,是炎黄族先祖的近亲,也是劲敌。《后汉书》记载:“昔高辛氏有猃狁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在商代,陕、甘北部游牧族的区域或民族被称“鬼方”。春秋时期,周人自称华夏,把周围四方贬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中原民族民间时有贬损西戎为“狗”的侮辱词,把北方少数民族很不友好地统称为“胡人”——即使对唐朝时鄜州的最高统领尉迟敬德,和秦琼同尊为门神后,也被呼作“胡敬德”;民间语广为流传的“胡搞”、“胡说八道”等词,皆源于对胡人的贬损。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汉族和西北、北方少数民族在很长时期里,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对抗是非常激烈的。
西戎族在西周早中期活动于陕、甘一带,曾在甘肃省静宁县威戎立都。能立都的族群,足见其当时之强盛。当然,这种强盛无疑于此地优越的地理环境有直接关联——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很适合游牧族生存。成书于春秋时的《山海经》记载,陕北曾有棕树生长,换言之那时陕甘地区还是比较温暖湿润的。肥美的牧草养育了肥壮的牛羊、战马,进而也强壮了以食牧畜肉为生的西戎人的身躯——这在近期发掘的戎人墓群里得到了证实,墓群中出土的文物中有羊头牛头马头等陪葬及两雄两雌的马匹葬坑,这在汉人的墓群中很少发现;出土的戎人大腿腿骨很粗壮,也非同期农耕的中原人所具;墓主无论男女均未发现龋齿,而农业为主的人多有龋齿。公元前的770年,彪悍的戎人,跨着战马,挥舞着白犬图腾的旗帜,一路向八百里秦川的周王朝都城杀伐而来,摇摇欲坠的西周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这被史学家称为著名的“犬戎之难”。其时,西戎族的强盛和西周王朝的败落是相随而行的。
周朝在周公、召公时代,宣王命尹吉甫、南仲等出军征伐猃狁,取得很大胜利,《诗经•小雅》里就有“伐猃狁”的诗句。但到了周宣王晚年,周王朝又重新出现了衰落的现象。周幽王即位后,以好利之徒虢石父为卿,国人怨怒极大。幽王真是“悠闲”,无心富国强兵,且荒淫无度,玩物丧志,在古史中上演了臭名昭著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幽王三年,他废去申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子伯服为太子,并拟问罪申侯;相传他为博得褒姒美丽的一笑,命人点燃军事报警用的烽火戏弄诸侯,失去诸侯信任。周幽王五十一年 (公元前771),申侯联合缯(今山东枣庆东)和犬戎军队大举进攻西周都城(丰、镐两京,今西安西),幽王急命点燃烽火,结果诸侯没一个来救。周王室卫队溃不成军,幽王携褒姒及太子伯服仓皇出逃,最终却被犬戎军队追上杀死于骊山脚下,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西北被西戎占领,象征华夏最高权力和地位的“九鼎”宝器也被戎人劫往草原……强盛约三百年的西周王朝覆灭。随后,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又将犬戎军队打败,拥立宜臼为平王,迁都雒()邑(洛阳),史称“东周”。
西戎族随后怎么神秘地“消失”了呢?由于史料缺乏,史书对没有文字的西戎部落的“消失”一直比较模糊,而20124月黄陵戎人墓群的发掘,无疑“凿空”了这一障碍。
2013年秋风萧萧,落叶缤纷的时节,我来到了和戎人古都静宁县威戎镇几乎同一纬度的黄陵县寨头河(又称咀头河)的戎人墓葬群遗迹前瞭望。据了解,这里造福一方百姓的约2亿立方米总库容的南沟门水库即将竣工,因此墓葬出土文物可能移到了其它地方去了。考古队已撤去一年余,我不可能了解更多戎人墓信息,可手里却握着一份报道此墓葬出土的《华商报》做参考。报纸载:该遗址长期处在秦国和魏国的交界地带,秦代商鞅时期攻占了此地后,这儿就属秦国了;从墓葬出土的两枚铜钱上的“梁半斤”、“阴晋半斤”(梁和阴晋是魏国铸钱的地方,阴晋在今华阴县),进一步推断墓地为魏国中晚期——可能是韩赵魏三国分晋后,魏国接受了一部分晋国土地和戎人。这里有戎人部落吗?是的,据考古专家从葫芦河道内发现的战国时期的板瓦残片推测,有戎人部落在此傍河而居……
望着清澈见底的即将汇入洛河、最终入渭河的葫芦河,在南沟门沟壑间的盘桓,我的思绪渐渐明朗——戎人并没有绝迹,就在陕北高原的你我之间。陕北地区八方杂居,遗风浩浩,自古是征掠之地,也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化交锋、对峙与充分融合之地,陕北人在血雨腥风中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驱;中华民族更是一个不断融合、不断进步的大家庭,以大气包容的的精神延续着历史的文脉。
有风吹过,我的遐想飘向桥山之巅——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拜祖的圣地。几千年前黄帝部落联盟,集周围各部落动物图腾,最终举起了海纳百川的龙图腾大旗。黄帝,西戎——生前是邻,地下也是邻——千古为邻!
原来中华文明的血液里,千古始终流淌着“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的基因呀!
接着,我信马由缰的思绪越过桥山,飞过秦岭,直飘东南沿海……奇想着在台湾海峡上立马建起一座“连心桥”——桥的名字就叫“包容”!
(延安市储粮中心 秦宏亮 笔名:秦禾)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牵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