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西部之旅系列游记散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西部之旅系列游记散文

2015-04-23 16:34:11    505次点击               发布者:大江东去       字体:【

分享到: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  
西部之旅系列之一
华清池随想
李世荣
     “五一”长假期间和几个朋友去西安旅游,尽管西安热浪袭人,可是丝毫没有影响我对这座千年古都的探询和向往。
    到西安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华清池,真是耳闻不如目睹,虽然很多次的听人们谈论她的华美和清幽,也从不少书籍画册中见过她,但是总感觉是镜里观花、水中望月,窥一斑而不知全貌,总感觉不如亲自看看的好。现在,这埋藏了多年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也终于有机会撩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庐山真面目”时,我的心里除了好奇和激动之外,已没有其它的意念了。
从西安坐汽车去华清池大约有六十多里路,虽然乘车时间很短,但是我却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终于到了华清池,随着排队购门票的人流我们进了华清池,进了华清池,才知道华清池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听招揽游客的导游说游完华清池园内的所有景点大约需要四个多小时,看来我真是小瞧她了,也暗自嘲笑,一座皇家园林却被我想象成只有一些亭台楼阁、池沼假山和花草树木的小公园了。
华清池内的景点可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由右边的华清宫遗址、长生殿、唐华清宫陈列馆、九龙湖风景区和芙蓉湖风景区组成;一部分是由左边的五间厅、兵谏厅等西安事变旧址组成。
置身华清池园内,遥想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贞观盛世”和“文景之治”,真令人感慨万千。杨贵妃,唐玄宗。一个女人,一个皇帝。一个是“四大美女”之一,一个是经历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皇帝,想想都不知道如何评价他们。晚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称颂了他们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但是总让人觉得杨贵妃是个红颜祸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玄宗作为爱情的追求者和破坏者,铸就了两个主人公的“长恨”。怎么说,马崽坡下兵士哗变时,他只能是“君王掩面救不得”而让杨贵妃“花钿委地无人收”。看来,玩物有时丧的不仅仅是志,而可能是江山,李家这个风流皇帝真是“爱美人,不爱江山”啊!杨玉环这个让史学家们常常把她和明朝的陈圆圆相提并论的女人真的是“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怎么说,安禄山起兵造反贪图的不仅仅是大唐的锦绣江山,他在攻陷长安城时首先搜寻的不也是他的干妈”杨玉环吗?
“自古红颜多薄命,多情总被无情困。”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形式收场,李唐王朝也从唐明皇的手里逐渐衰落下去,最终一厥不振。很难说,这其中的是非曲折与杨贵妃无关,只要看看“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春寒赐暖华清池”、“姊妹弟兄皆列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些诗句就知道唐玄宗娇宠杨贵妃到什么程度了!单是“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就可能导致当时全国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唐玄宗对杨贵妃的过分宠幸和贪图享乐固然是造成唐王朝衰败的原因,但是难道杨贵妃就没有误国的嫌疑吗? 是谁让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呢?难道不是杨贵妃吗?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摆脱不了误国的嫌疑!
怀着难言的心情,我来到左边的西安事变旧址,挂在西安事变纪念馆走廊墙壁上的两张巨幅照片引起我的注意,照片上是被誉为“千古功臣”的张学良和杨虎成两位将军,他们曾在这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两位将军的救国义举也被后世万人所景仰!而当时枪战时的弹孔现在还留在墙壁上,看着一个个弹孔,耳边仿佛还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枪声。可以说西安事变的枪声敲响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警钟,也击碎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经过了苦谏、哭谏、跪谏的张杨二人最后不得不发动兵谏。兵谏的结果是蒋介石答应国共合作、联合抗日,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张、杨二人却遭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和迫害!试想一下,历史上的哪次进谏有张、杨二人这样大的手笔呢?历史上的哪次进谏有张、杨二人这样视死如归、无私无畏,把生死全然置之度外的呢?历史上的哪次进谏有张、杨二人这样惊天动地、彪炳千古的呢?
“史无言,人有心。”当历史的天空斗转星移到今天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件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事变呢?还有多少人记得那次决定炎黄子孙前途命运的兵谏呢?然而,我却心随神往,常思常想。抚摸着西安事变枪战时留下的弹孔痕迹,我的思绪再次飘飞到那段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我的心仿佛随着那断断续续地枪声跳动,我的脉搏也随着那时起时伏的枪声悸动!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张学良和杨虎成这两位民族英雄的义举就是这种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杨贵妃,张学良。一个误国,一个救国。两个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却偶然在现实中被人们联系在一起,是机缘巧合?还是造化所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当我们国家在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舍生忘死的英雄们!让我们踏着英雄们的足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吧!
 
 
 
 
 
 
 
 
 
 
 
 
 
西部之旅系列之二
秦声·秦风·秦陵
李世荣
“先拜始皇,后看兵”。相信去过秦始皇帝陵的人都听过这句话。的确,去西安旅游,秦始皇帝陵和秦始皇兵马佣博物馆是不容错过的,我们这次“西部之旅”的第二站就是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秦始皇帝陵。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始建于公元前247年,历时38年,动用劳役72万人。陵区纵横7.5公里,占地约56平方公里。陵园仿秦国都城咸阳建造,以封土为中心,外绕以双重城垣,封土夯筑而成,状如覆斗,底部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近年来因遭到风侵雨蚀和人为破坏,高度不足百米)。它以其规模的宏伟、埋藏之丰富、地宫的奥秘、陪葬品的精美绝伦而著成,堪称世界级文物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2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民间传说,秦始皇帝陵是秦始皇死前给全国的每家每户发了一土,命令他们把这土炒熟在他死后堆积在这里,就形成了现在的这座秦始皇陵封土丘。这当然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权当做饭后谈资罢了。
而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死后,二世皇帝说:“先皇后宫的女人,无论有没有替先皇生过儿子,随便让她们出宫流散,也很不恰当”于是下令全部殉葬,死的人非常多。始皇和殉葬者都埋入以后,又有人说:“地宫里的机关布置,工匠都知道,让他们出来恐怕会泄漏密秘。”于是,在办完始皇殓葬大事,封闭地宫的内门以后,马上又把墓道外门封闭,把工匠全部封闭在里面,一个也不能出来。最后,在封土的上面种植花草树木,使秦始皇陵的外形看起来就像一座山丘。
封土丘虽然外貌浑拙无奇,但当想起它是中国千古一帝的长眠之地,还是让人忍不住要一窥究竟,一进入帝陵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10米的秦始皇雕像,沿着一条新建阶道我们登上秦陵封土丘上方。据考证这座封土丘只占陵园面积的百分之一不到,却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陵存在地表的主要见证,它与秦俑博物馆合并,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站在封土丘的山顶,向东眺望,蓦然感觉苍天幕地之间仿佛有股神秘的气息,虽然明知这股神秘气息源于自己内心的主观认定,但我还是宁愿相信它确实客观的存在,尤其是想到那气势磅礴的秦俑坑,居然只是这座封土丘的附庸之一,还真的不能不对它刮目相看。
站在封土丘的山顶,纵观南北,秦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陵与山、水浑然一体,天地合一,独居气势。陵园布局坐西向东,城垣随形就势,陵区范围、形制、陵寝和礼制建筑在历代帝王陵墓中都独树一帜,一冢独尊。而星罗棋布的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地面建筑遗址和种类繁多的从葬墓、陪葬墓群,使秦始皇陵的布局结构呈现宏大的气势。想到秦始皇死了以后还要“头枕骊山,脚蹬渭河”,还真印证了民间“头枕山,脚登川,祖祖辈辈做大官”的说法呢!而想到他的陵墓和汉武帝的茂陵,以及唐太宗的昭陵和唐高宗及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等历史上72位皇帝的陵墓都出现在我们陕西时,又使我想起了那句民间俗语“南出才子北出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我们陕西可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当我再次向西眺望时,遥想起两前多年前秦王扫六合,统七国,筑长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想起他建立的丰功伟绩和千秋霸业;也想起他的焚书坑儒和横征暴敛!真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功过任凭后人说!但无论如何,站在他的陵丘上,放眼眺望,八百里秦川,一览无余;三秦大地,一望无际。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位千古一帝的大气和霸气。
下山的时候,我们正赶上在秦始皇帝陵广场上举行的“秦陵大祭典”艺术表演。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领略大秦文化,感悟王者之气,体验军阵威武,每天固定场次上演“秦陵大祭典”广场艺术表演,通过文祭、舞祭、秦风浩荡三个篇章,展现大秦歌舞风韵、秦军威武壮观以及祭奠秦始皇神秘肃穆的场面。
祭典礼制是人类对自然神祗和先祖表示钦慕、祈盼的一种礼典仪式。秦陵大祭典以广场艺术的表现形式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代祭典秦始皇的恢弘凝重、神秘美妙的场面。演员阵容分别由秦代文武官员、宫女、武士等八十人组成,表演时间为半小时,由文祭、舞祭、秦风浩荡三部分组成。
表演开始了,只见百官身着锦袍,色彩艳丽;宫女献果,步伐飘逸;长斧挥舞,金盾闪光;白旄飘荡,轻彩漫舞;校场练兵,巧布奇阵;长戈短剑,气势雄壮。再加上广场四周的四个两米多高的音箱,雄壮浑厚的背景音乐和祭文朗诵通过四个音箱直达云霄,回荡在广场上空久久不绝,让人身临其境领略到了异彩纷呈的大秦祭祀文化。
观看完广场上的“秦陵大祭典”艺术表演后时间已不早了,因为还要赶着去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所以,带着对秦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和这片黄土地雄浑厚重历史文化的感悟,我们离开了秦陵。
 
 
 
 
 
 
 
 
 
 
 
 
 
 
 
 
西部之旅系列之三
地下藏兵:秦始皇兵马俑
                    ——天下第一俑
                                   李世荣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以东40公里的临潼区。是我们这次“西部之旅”的第三站,拜完始皇后,顺理成章的就该去看兵了。
怀着对这位“千古一帝”的敬重之情和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我们乘车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些为两千多年前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陪葬而模拟其御林军兵阵的兵马俑坑主要由三个坑组成。
按游览顺序,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铜车马展览厅。这里展出的铜车马是1978年考古人员在探查秦陵封土坑时,在西侧20米处(在进入地宫的甬道上)发现的两乘铜车马,一乘是秦始皇出行时搭乘的“安车”,一乘是随护的兵车,摆在墓室“后门口”,应该是象征预备随时奉召,以便秦始皇“出门”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铜车马皆依原物尺寸的二分之一制作,通身彩绘,豪华富丽。每部分零件都精心制作,再按照组装真车的工艺,一件件组成,虽然是一个模型,但它确实是能拉走的活模型,绝对是两千二百年前中国工艺大幅领先全球的真实证据。它不仅是价值绝伦的艺术精品,也是秦代文明的光荣代表。复原后的铜车马目前与九十年代出土的另一至宝鎏金甲胄设展馆合并展出。
接着参观的是兵器陈列室。兵器陈列室陈列的主要有弓驽、箭矢、矛、戈、戟、剑、殳、钺、吴钩等兵器。其中一把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青铜剑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把剑是发掘出来三把中的一把,据介绍它在地下十几米深处埋藏了两千多年,而且出土时它还被上面的浮土压成了弓形状,但当考古人员拿起来时,它又立即恢复成了原来的笔直状。三把剑都以青铜制作,更令人惊异的是它们不但都是可以实际用于战争的实战武器,冶炼精良,规格统一。而且经防锈处理,出土的时候依旧锋利如新,一下子尽能刺穿叠在一起的十几张报纸,真可以说是神兵利刃。这里陈列的兵器也是最能表现先秦兵器的制作工艺水平。
参观完流光溢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兵器。接下来参观的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秦始皇兵马俑了。首先参观的是二号俑坑,二号俑坑主要有弩、步、骑、车兵及陶马2000余件。由弩兵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方阵、骑兵方阵等四个单元混编组成曲尺形兵阵,象征宿卫军的突击部队;这坑有少数兵马俑仍保存色彩,可观性强。简单的说,二号坑是一个由骑兵、战车和步兵组成的多兵种混合军阵。接着参观的是三号俑坑,三号坑为统率指挥机关,由近七十名执殳武俑组成,显然是象征指挥官的军幕仪仗。
最后我们来到三个俑坑最大的一号俑坑。一号俑坑是步兵军阵,是以步兵为主战车骑兵相间的兵阵。军阵的前锋、主体、后卫和侧翼,布局井然,规模庞大,共有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6000余个(件),分成38路纵队排列,象征宿卫军主力军队。一号坑兵阵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整个兵阵肃杀威武、大气磅礴,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使它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个俑坑展出的8000多个(件)陶俑陶马均采取严格写实主义,不但尺寸大小与真人、真马、真物无异,细部如脸部表情,大部如兵阵布局,也都按照现实事物模拟制作;而且造型逼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宏伟壮观。
看到这些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在车辚马啸声中使人不而栗的地下兵阵,而且它们只是秦始皇陵的陪葬设施之一(由于秦始皇陵布局取像都城咸阳,秦俑即象征驻守在秦都咸阳城外的军队,俑坑在项羽入关时被毁埋殁。从兵马俑的手形成半握状可猜想,兵马俑手上原先都拿着兵器,但从出土陶俑大部分兵器遗失的情况看,秦俑在埋殁之前曾遭人窜入,盗走兵器,可能是项羽的军队或东出平乱的秦兵。而秦俑直到1974年3月才被附近几个打井的农民发现,气势磅礴的兵阵从此石破天惊、横空出世、震惊全世界),不得不使人对这位“千古一帝”的骄奢穷尽震撼万分!
看到这些神态庄重、肃杀威武、大气磅礴的兵马俑阵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两千年前那支为秦国的统一冲锋陷阵、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立下汗马功劳的雄师劲旅!
看到这些造型逼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兵马俑,使人想到它们不仅是具有极高的历史、军事、科技和艺术价值的艺术精品,而且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表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
离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时候,我从馆外的文物摊上买了一套具有纪念意义和价值的秦俑仿制工艺品带回家,也带回了我对“世界第八大奇迹”和“天下第一俑”的感受和理解!
 
 
 
 
 
 
 
 
 
 
 
 
 
 
 
 
 
 
西部之旅系列之四
山 高 人 为 峰
              ——登西岳华山有感
李世荣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咏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南,关中平原东端,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洛阳270公里,北瞰渭河,南接秦岭。海拔2160.5米,是中华名山“五岳”中的“西岳”,高居“五岳”之冠,以雄、奇、险、秀著称于世,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和旅游胜地。是我们这次“西部之旅”的最后一站。
华山山体峻秀峭拔,气势雄伟,自古有“华山天下雄”的盛誉。它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10公里,总面积只有150平方公里,在我国名山中属于小型者。但由于它的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千峰如林,诡岩成阵;巨石耸峙入云,四面壁立千仞,处处悬崖百丈;傍崖探谷的登山梯道上通青天,下坠无地,所以素有“奇险天下第一”的美誉。
华山又是一座道教名山, 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山上道观依山就势,星罗棋布。华山有五峰,即北峰(云台峰)、东峰(朝阳峰)、南峰(落雁峰)、西峰(莲花峰)、中峰(玉女峰)。
华山名称的演变,多与物产、山形、传说及全国政治中心转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俗话说“秦地无闲草”,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华山初名 “  物山”。《尚书·禹贡》篇载,五帝时称“太华”。夏商时称“西岳”,雅称“华岳”。西周建都丰镐(今西安市西南)称宝鸡吴山为西岳;周东迁都洛邑,《周礼·职方》载,华山又谓之西岳;秦代又称太华;西汉武帝确定五岳制,华山为西岳。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渭水》中说:“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唐玄宗李隆基在题《西岳太华山碑铭》一文中,写到“西岳太华者当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因传说其巅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成仙;加之其形酷似“山”字,又名花山。古汉语中“华”、“花”相通,故称华山。至今一山四名:华山、太华、西岳、华岳并用。
又有《山海经》描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雄冠五岳,秀毓刚毅。它像一幅长长的芙蓉图画卷,悬挂在蓝天白云之际。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三峰鼎峙。拱苞中(玉女)峰,酷似莲蕊。云霭中若断若续的山岭,宛如花萼紧抱莲瓣,好像一朵凌空怒放的青色莲花,苍翠如染。
“自古华山一条路”,它东西南三面都是落差上千米的石崖,无路可探,只有面向华阴县城的北坡稍缓,经过一千多年入山隐遁修炼者的一步一凿,才终于开辟出登顶的道路,全长约15公里,海拔近1000米。尔今,自从华阴山麓直上北峰的缆车索道完工以后,“如今华山路两条”,进东门,经黄甫峪,从瓦庙沟,乘索道或攀“智取华山路”,可直达北峰。
按照《华山旅游指南》中的介绍,华山的登山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西线,为步行上山。以玉泉院为起点,经华山门、五里关、莎萝坪、毛女洞、青柯坪、回心石、千尺  、百尺峡、老君犁沟到达北峰大约六公里,需要三小时左右;另一条是东线,为乘车上山。从东门乘旅游车,到黄埔峪转乘索道上山,到达北峰。
为了省时间,我们选择了东线。从东门乘旅游车到黄埔峪乘索道车上山。在索道下站排了三个多小时的队后,我们才迫不急待地坐进了上山的缆车。(华山三特索道堪称“亚洲第一索”,全长1524.9米,落差755米,单向客运量每小时1000人次。全套设备从奥地利多贝玛公司引进,安全舒适,快捷。整个系统由计算机控制,5—10分钟可直达华山北峰)随着“呜——”的一声,缆车开始向上滑行了。坐在缆车车厢里,鸟瞰山谷,沟壑纵横,郁郁葱葱,象碧浪奔涌。只见下面山谷里排队的人群在一点点的缩小。足球场大的排队场面到最后只有火柴盒大小,随着缆车的缓缓上升, 人也像被充了氢起的气球一样向上飘,真有些腾云驾雾的感觉。
过了大约十分钟,就到了索道的终点站——北峰。北峰即是始发站,由此登主峰。华山北峰是“五峰”之中唯一独立,不与其他四峰连体的孤峰,山顶有真武宫依山筑楼,层层叠起,掩映在青松翠柏之间,背天面崖,孤落绝尘如天上宫阙。北峰的南端有一道削瘦险峻,两旁都是百丈石崖的山脊棱线,通上主峰;猢狲愁、仙人砭、擦耳崖、上天梯、日月崖、升岳御道、苍龙岭至金锁关这些华山奇观,就分布在这段2公里的山脊上。路上可以看见名列关中首景——华山东峰“华山仙掌”的雄美奇观。“华山仙掌”为关中八景之首,乳黄色的石髓,布于东峰东壁,歧出如手掌。极象一只伸出的巨掌,向初升的太阳致意;又象一只高高举起的巨掌,撑着万里蓝天。最有意思的是位于苍龙岭的“韩愈投书处”,据说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的唐代文学家韩愈,行至此处,畏险大哭,投书求救!过了苍龙岭就到了金锁关,金锁关海拔1800米,下衔单人桥,主控三峰口,是华山第三座关隘。杜甫惊赞其之雄险是:“通天又一门”!金锁关两边铁链上挂满各色金锁,有“连心锁”、“平安锁”、“富贵锁”等,寓意爱情永恒,生活平安,富贵吉祥之意。从金锁关进行环行游览均可到达中峰、东峰、南峰和西峰。
沿着起起伏伏的山脊线向西行,我们来到了华山最具代表景致的西峰。西峰海拔有2038米,刀削斧劈,巍峨挺拔,西壁舍身崖一面壁立千仞,俯视只有云雾蒸腾,常不见大地,仿佛巨石游移天空,公认是华顶五峰中最峻峭的一座。峰顶有翠云宫,条石砌筑,是华山中保存较好的道观,观旁有斧劈石,相传为“沉香劈石救母处”,千百年来被写成诗词,戏曲,传奇小说,算是中国文学中一则影响深远的传说。翠云宫、舍身崖之间有“摘星石”,只从名字就可以想见其地“上穷碧落”的孤高浮逸了吧!
顺着西峰的长长石阶向上行走,耳朵里耳机响起了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阵阵微微的泛着寒意的山风吹来,团团云雾从你的脚下飘过,还真有点“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和“飘飘欲仙”的感觉呢!
游览完雄奇秀丽、峻峭巍峨充满神话色彩的西峰,在西峰和南峰之间的镇岳宫里修整了一会儿,我们又兴致勃勃地开始向海拔最高的南峰进军了。
南峰为华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在登西峰的半路,另有山路向左叉出,路经老君炼丹炉、孝子峰、落雁峰、到达“仰天池”就已经到华山的绝顶了。
站在南峰上鸟瞰华山,南麓崇岭逶迤,沟壑纵横,崇山峻岭,云雾蒸腾,郁郁葱葱,象碧浪奔涌;北麓庙宇宏伟,亭台典雅,渭水如同一条白色的缎带,把关中平原一分为二。四季风光,变幻无穷。清晨,朝霞染峻岭,黄昏,夕阳照古刹;春来,鸟语花香;夏至,云绕青山;深秋,五彩缤纷;初冬,银镶玉裹。
站在华山极顶,鸟瞰群山,真的有“已在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耳朵里又响起那首《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做人何俱艰险,……做人有苦有甜,豪情不变年复一年,……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是啊!“做人何惧艰险,做人有苦有甜”,就像这眼前被多少人畏高怕险,以雄、奇、险、秀著称的华山不也被我们踩在脚下了吗?
   “山高人为峰”。遥想几千年来,人类从“粗布麻衣”到“绫罗绸缎”;从“赤身裸体”到“名牌时装”;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山珍海味,锦衣玉食”;从“山林洞穴”到“高楼大厦”;从“徒步跋涉”到“飞机火车”;从“愚公移山”到“青藏铁路”;从“小背娄”到“集装箱”;从“木伐小舟”到“万吨巨轮”;从“钻木取火”到“电灯煤气”;从“刀耕火种”到“机械作业”;从“陶瓷瓦罐”到“纳米科技”;从“京杭运河”到“南水北调”;从“牛拉桶浇”到“引黄灌溉”;从“风车水车”到“三峡工程”;从“靠天吃饭”到“人工降雨”;从“星象占卜”到“天气预报”;从“结绳记事”到“电脑网络”;从“鸿雁传书”到“电话电报”;从“活字印刷”到“电脑打印”;从“烽火狼烟”到“电子报警”;从“长矛弓弩”到“火箭导弹”;从“嫦娥奔月”到“阿波罗登月”;从“猴毛变猴”到“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从“飞越黄河”到“登上珠峰”。人类让一个个神话变成了现实;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人类登上了一个又一个文明进步与科技发展的“顶峰”,试问:世上还有什么困难是人类所战胜不了的呢?
仰天池是华山最高处的一方不规则的圆形水池。碧蓝清澈,一泓秀水,旱不涸,涝不盈,足见其高而不傲,秀而不媚。“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华山峪清流,穿石击崖,百折不挠,直奔渭河,可证其毅力之刚。      
南峰的南天门处另外可见一条傍崖山道横向通往南峰背(南)面,这条栈道紧贴岩缝,宽度不到两尺,仅容一人侧身屏息移行,其间还有一段20米长的凌空栈桥,高百丈,游客到此,头晕目眩不敢俯视,轻风微拂之间,便有山摇地晃,人欲吹去的冰冷之感,身临其境而不感到脚软头麻的人,大概够资格去当大将军了!这里便是“华山第一险径”或称为中国名山第一险径的长空栈道!栈道尽头就是全真道士修炼府“郝老洞”、“朝元洞”。往洞中一站,向外远视,一刹那间,你将如同飞翔在天空一般。道士们来到这种除了山风以外一无所有的地方隐居修炼,他们该是拥有怎样的一份心境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长空栈道上身临其境去体验一番,这或多或少成为我们这次华山之行的遗憾!
回首天际,红日西沉。我们也该下山了,回想起北峰的云海松泉,西峰的巍峨峻峭,南峰的灵光圣影,真的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留连忘返。心底突然涌起一种“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强烈愿望!
下山的时候,忽然又想起这座道教名山在历史上的种种不平凡。历史上,许多帝王都在这里举行过封禅、参祀大典。这里,曾发生过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事情,吸引了无数的仁人志士隐居潜寓,图谋霸业;也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把酒临风,赋诗作画,为我们留下了“华封”、告平城、魏长城、阴晋邑、秦皇观浮图、西汉京师粮仓、王猛台等珍贵遗道和御道、西岳庙、玉泉院等风景名胜。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北周武帝华山问道、唐玄宗三探御妹、玉泉水醉李白、苍龙岭惊到韩退之、宋太祖博台对弈、宋太宗三诏陈搏、劈山救母、吹箫引凤、巨灵仙掌、结草衔环、毛女仙姑、贺老训徒、华山论剑……妙趣横生、又富有哲理的传说和典故;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陆游、苏东坡这些文坛巨匠和他们光照千古的传世佳作;李隆基、赵匡胤、朱元璋这些贵为天子的颂诗、赞文。近代咏华山者,更是多不胜收。
“造化钟神秀”,华山将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创造融为一体,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化遗产,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飞越天险,夺取北峰;1984年,在华山游客发生险情之际,第四军医大学部分学员,挺身而出,在悬崖边筑起了绿色人墙……使华山熠熠生辉,光照日月。
峰峦淡抹,流水欢歌,华山正在以它迷人的丰姿、温馨的笑容,喜迎八方游客,四海来宾。相信它也会迎来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繁荣富强的艳阳天!
 
(作者系陕西省榆林市第五小学教师,联系电话:13772347763)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于无声处静听生命之花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