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祖国河山 可爱的家乡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祖国河山 可爱的家乡

2015-04-24 11:45:09    646次点击               发布者:春风暖人心       字体:【

分享到:

 

任敏霞 
 
清峪村俗称清水峪,因山大沟深、河水清澈见底而得名。清峪河由棒锤梁溪水、豹树梁溪水和一顷洼泉水汇合而组成。从富平峪岭乡政府、乡中学墩下西后侧沿河床小路一路上行、蜿蜒可见大青石板、青石山绵延不断30多里一直延伸到铜川市印台区金华山山系,与金华山的山麓、山顶相接相毗邻。
清峪河发源于清峪村后北坡自然村的后山中,秀美的青石山多处,溪水瀑布飞流而下,山上自然植被耸郁俊秀,悬崖峭壁,以青石板而显著,宝藏丰富。小时候奶奶常说咱这大山是宝山,啥资源都有:“玉石”(很光滑的石头的代称)、药材、野菜、野果、百味草、木材和石灰石、编筐条、木炭柴、山芦苇等。
更为特别的是大自然的神奇,形成了一顷洼一百多亩平地及泉水,整个陡峭的山系中有一山山腰中自然地凹进形成了一百亩平整肥沃的土地(农田)和旁边多眼清泉水,常年喷涌而出,并汇合流水形成了近3米多高的大瀑布,小时候每到干旱月份,全村的人们都车水马龙地去那里挑水吃(现在家家户户窖水用不了也全改用自来水了)。棒锤梁山系还有三、四处小瀑布,空气新鲜,潺潺溪流,好似泉水叮咚响,是小孩们玩耍时常向往去的地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山河锦绣,山中常有采药人群、割草老人、打柴汉子、割条子、挖野菜的妇女、孩子及放牛羊人群等不时传来悠扬的歌声、笑声、欢语声和牛羊吗吗、咩咩的叫声。
每到夏季大雨过后,河水暴涨,其汹涌澎湃之气势和浪涛吼声到村里都能听到、看到,宛如黄河壶口般壮观,多日渐减,以后逐渐减小为清澈见底的潺潺小溪,常年不断。夏季爱好干净的人们常在河里洗衣、洗澡、嬉戏等。冬季冻为冰床、冰路,方便沟两边的行人走路。
记得小时候,石缝底的石头多,石头垒墙,石板当瓦的石头房和山芦苇当瓦两坡流水的茅草房犹如诸亮孔明所住过的茅屋般神秘,无不是道亮丽的风景。七十年代,前北坡我爷爷家的四合长院,住着我们家十来口人,六间蓝瓦房面向墙里窑洞前而盖,院子清凉,墙脚堆满了木头长木耳食用。
村部就设在清峪小学(学前班—六年级)校园隔壁,六、七十年代就有医疗站、分销店(小卖部)、裁缝部等村属企业。七八百口父老乡亲靠农业耕作为主,养殖业为副(家庭养殖和生产队养殖猪、牛、羊、鸡、狗、猫、鸟等)。农业耕作以小麦为主,从拉力坡头向上望去,沟两岸一眼望不尽的平整土地(梯田),从山口坡头沟底、山腰直到山顶,层层叠叠环绕于沟两岸的山脚—山腰—山顶,有一亩地、二亩地、十亩地、十五亩地等、高念佛、十亩梁、柳树埝、大教地等等,每一块地都有她的名字,所有村民都熟悉,因为村上派活常用这些名字管理。
麦梢发黄时节,风一吹金黄色的麦浪犹如满山遍野的明皇色地毯,其高低不平(梯田)的立体感和麦浪起浮推动的柔软感,加上地边地头镶嵌在黄色麦浪中的“天伞”般巨大的绿树(多为大核桃树和大柿子树),好一片人间美景,好一派丰收景象,胜似长白山顶的瑶池仙境,胜似月球上的瓦砾遍地,勤劳的农人们望着这丰收的麦浪,刁着汉烟锅,纳着鞋底子,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勤劳者的无比幸福,眺望着、欣赏着、谈论着、赞美着都不知又是多少个年头的好收成。出嫁的女子们无论年长或年轻,都自己蒸上白花馍,买上降暑糖,带上花丽雪白的新草帽,穿着新衣服,由孩子(或孙子)和丈夫陪着欢欢喜喜回娘家做客,来看麦子长势,麦种品号,议论着务农经验,赞美着丰收景象,计划着夏收(龙口夺食)的大干计划,不知从何时起就延续了古代的风俗习惯,当地人俗称“看麦梢儿黄”的走亲戚节气。
我不仅想起了,小时候难怪山里山外的女子都争先恐后地嫁到清峪村,河南、甘肃、安徽等地的移民也落居清峪村,是因为人老几辈的老农人看准了这一方肥沃的粮田,(小麦、玉米亩产量都过千斤),丰富的果树、潺潺的清河水,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气候(冬无大冷,夏无大暑),还有后山中的各种资源作生存后盾的这一方好水土。站在后弯里十亩梁梁盖上,四周眺望,醉翁难辨天上与人间:北国风光,千山蜿蜒,万壑纵横,山脊梁上的一排排树林如哨兵一队队去赶会师;山腰上一片片农田大展成果,一家家住户多形连片;山脚下能望见的几条溪水如银蛇,后沟的柳树坝周围吊柳婀娜多姿,坝水轻轻一层却也映出山头、柳树对影成双,好是惬意。头顶上红日高照,飞机拉线;远处公路上车来人往,熙熙攘攘;眼底下炊烟袅袅,一股股腾空而起,耳旁从远处传来火车声隆隆,鸣号声冲云霄。偶遇燕队(有时上百只,有时上千只)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演练翱翔。若能巧遇大鹰抓吊着小鸡在空中远去,小鸡嘶叫扑啦运动,又是好玩一惊,如看杂技,农人们不叹野放的山鸡少几只,倒为此景乐几天。毛老鼠爬树拉核桃,姑娘们却说反正核桃多的人也吃不完……。
巧遇上解放军来山头拉练时,乡亲们在门口摆上活鸡、鲜蛋、花鞋垫硬相送,还说自家的这些东西又不缺,给解放军“叔叔”拿上嘛!嘻嘻嘻、哈哈哈……好不热闹……呀!
傍晚,对面柳兔窝山坡上刺眼的矿灯光芒万丈,交错转换跳跃,还不时传来枪声……,原来是铜川矿工们在打兔(说是兔子晚上一见光亮就一直顺着一股光束跑,好像专让猎手打准一样,一晚上能打10来只野兔,第二天拿去集上卖钱,改善生活。
清峪村的地形犹如一把巨大的竹圈椅,红岩梁山系(十亩梁、拉力坡),南党山山系(岭南里、张坡里、王山、天子教山)犹如扶手,村部(西梁、十亩梁、后北坡)山系犹如靠背,扶手、靠背高高耸起,所有农户、农田、树木都被圈在椅中,椅子正对着万斛山顶的宝塔,宝塔山顶的太阳早上一出来就直射到椅中,从早直照到晚,有大风也刮不大(因为有山梁档风),树林减速,热量不易流失,温暖的阳光都被扶手、靠背储藏椅中,难怪气候那么地暖和暖人,庄稼树木耸郁,冬天的柏树林郁郁葱葱,而使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适宜居住, 80多岁的老翁、老妇比比皆是,可谓人寿年丰,国泰民安。这里七、八十年代,虽说是缺憾了工业化的沸腾和集约产业化的繁华,但作为纯农耕的人们都认为是理想的祖国疆土,美丽富饶的幸福山村。
种植业很有成果。记得小时候姑姑家的林锦树最大。一到秋季,全村火红的林锦树、柿子树红的好像一座座火焰山。还有核桃园、柿子园、桃园、杏园、林锦园、苹果园、桑树园、花椒园、梅子、海棠、大枣、桑椹、梨树,槐树林、柏树林、杨树、苜蓿地、洋芋地、荞麦地、油菜地、芥菜地、红苕地、芘麻地、棉花地、山桃花、山丹丹花等和豹树梁、石缝底等几架山系上的玉米地,以及漫山遍野的编筐山条、芦苇条、滑雪草、五胚菜、玉甜菜、烧木炭柴等,一年四季、争奇斗妍,构成了一个人天合一的天然人工生态园。
清峪村以村部和学校为中心(清峪小学七、八十年代从学前班直到六年级),分为前北坡、后北坡和南党山三个生产小队,居住较为分散,有红岩、东梁、西梁、老弯、后弯、前北坡、后北坡、柳树底、石缝沟、豹树梁、王山、石缝底、张坡、柳兔弯、岭南里、拉力坡等15个自然村。(每村多则住三四十户人,少则住二三户人家),每户人家都竭力植树绿化,勤劳耕种。善良的人们家里发现了蛇从不打死,而是很友善地把它用锨送到田里、树林里,老早就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习俗。小麦产量1000多斤,玉米、红薯、高梁、谷子、麻子、芝麻、油菜籽、棉花、大葱、槐籽、柏籽、椒籽等作物和各种蔬菜到处可见,物产丰富,营养纯正无任何公害农药污染。
村部后靠西梁,左侧正对乡政府上面万斛山宝塔顶。右侧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蜿蜒起伏的金栗山脉系及山顶的红雁姑姑庙,到每年的七月七织女牛郎相会日,有庙会,人潮洛绎不绝,山下的村里人就有将要结婚的小伙子和家人一起去给未婚妻送七月七,寓意爱情专一能经风雨,难怪善良的村民们很少离婚,村风民约那么质朴诚信,因为婚前的爱情道德课早已上到骨子里去了。
小时候常听爷爷讲那许多有关宝塔山的传说中的故事及宝塔下石窑、石像的历史,才知道宝塔是用来镇邪避灾保佑这方风水宝地上的人们平安幸福的“心神”。
前北坡、南党山、张坡里、后北坡平行环绕于村部的四周。乡政府、乡中学(七、八十年代从初一一直到高三),均位于村部前方1公里处。凡县乡及山里山外的客人来到村上,一到拉力坡坡头,到村部门前就可望见。村上头还有大土墩,人可以上到顶上,墩壁布有小窗口,用于望和放土枪用,听爷爷奶奶讲那是旧社会过队伍时村里人藏身并在上面躲着望拉力坡头大兵动向的避难所。
清峪村土地肥沃,气候暖和,果树成林,有那么多果园树园,一到春天各种花木竞相开放,桃花、杏花、枣花、桐花、槐花、高梁花、油菜花、荞麦花、榆树花甜甜、芝麻花节节高,一直延续到秋季,春燕、喜鹊、念爪啦、知了、蝉儿等各种鸟鸣从春夏到秋冬,可谓鸟语花香,山花烂漫。村头老皂角树圪圪搭搭结满了像小刀垂吊一样的皂角,从绿色到黑色招来多少人看风景,听响声,风一吹挂在树上的皂角群们互相碰撞,噼哩啪啦像是鞭炮声不断,引来各种不同的谈声、笑声、呐喊声,好是开心;老弯里白杨树梁的半坡白杨树参天挺拔,风一吹霹霹啪啪沙沙声婉转沁面;这些声音汇合在一起,如掌声响起来……天然的雄壮悦耳。后弯里羊路上每天早晚各两次“山羊开泰”:几排排白羊群向白色云块一样向山顶漂浮而上,去后山牧草,下午漂浮而下回羊舍。羊群在羊舍门前水池边争相喝水的景象好是自然:一个个挤头而喝,喝够的自觉退出来徘徊,后面没喝的一波一波先后挤上去,虽未排队,但很有序,看都喝够了,羊倌一喊,山羊们咩咩似应答纷纷陆续回羊舍而卧,使人感到动物真通人性。每到八月十五前、过年前各队上就宰羊分发,家家户户羊肉饺子、羊肉泡馍、羊肉烩菜吃不完,门前来了买卖人邻居们争相舍饭。到了正节更是喜气洋洋、庆佳节赠嘉宾,共谋发展晒幸福……
从坡头老远望去,山水如画的山坡、忽隐忽现的农户、人们及欢声笑语,还不时传来如醉如痴的乡音,我奶奶八十六岁了还耳聪目明,走路轻盈如风,绣花看门,声音清脆如银铃,谁家过红白事、生孩子、日常家务料理、情绪疏理等都少不了常去奶奶家商量讨教,热心肠的善良爷爷奶奶、父母、叔父们及婶娘更是热心为人民服务,积极践行“三个代表”思想,助人为乐,扶危济贫,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成了村上人的福星。父亲给奶奶配的正宗的石头花镜从未派上用场过。
干旱年代,清峪河水、泉水被县水利局引水修渠,号称有名的胜利渠,沿途经过北峪、烟峪、店上、漫町、河畔等五、六个大队,十来个自然村几万人口人畜饮水和浇地等,并在清峪村前北坡红岩梁修建过大畜水池至今保留。
清峪小学是(七、八十年代)渭南地区有名的红旗小学(从学前班直到六年级),其教学质量和勤工建学免费义务教育得到了乡、区(美原片区)、县、市(渭南地区、现渭南市)等各级部门的嘉奖,并多次召开过全县、全区(片)校长观摩会及听课,听父亲的精湛教学。学校不光为学生全免一切费用(当时学校有150多名学生),还经常免费发书本、食油、苹果及食品等,每个毕业生考入乡中学,平均成绩多年名列全乡前茅,升学率100%,学校还给每人送中学学费和生活用品以表示欢送和纪念。
母亲十八岁入党,因党性强,吃苦能干,勤劳致富,全村人都号称她“铁党员”,记得学校扩建盖大房,母亲承担了做饭任务,我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看饭熟了没有,母亲就让我在门前大槐树下高喊“木匠伯伯吃饭喽”!全村河两岸都能听到小姑娘悦耳动听的叫声,经常有大人开玩笑夸讲。然后父亲(时任学校骨干老师、副校长)就和木匠们一块来吃饭。
清峪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我爷爷当过乡农会长,管治安和学校。志正爷爷、养廉爷爷、喜运叔叔分别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各多年,带领乡亲们大干社会主义,百姓幸福,集体富裕,国泰民安。振英爷爷和父亲是“清峪小学”“红旗小学”的创始人,后担任“五七”大学校长。振英爷爷退休后还在自家院落创办村文化图书室、党员活动室,供大人、学生来阅读、交流、学习,播撒阳光,被县乡人采访。父亲从小学一直到文革前师范毕业,十八岁参加工作,一生从事党的教育事业,担任过多校校长、中心小学校长和乡教育专干。他们为党和人民的山区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振兴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英才。为清峪村峪岭乡至全国培养出了多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鞠躬尽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憨厚的人们以每一大户有在外工作人员(跟着共产党干公家的事)就引以为豪,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一旦谁家在外上班的人不顺当(有挫折或有病)他们便感到精神不安,全村人都为之惋惜,并常祈祷祝福其平安健康、事业有成。还经常唠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村里有我们操劳,放心去吧,单位上的事业大,不敢耽搁。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农耕的人们渐渐地不满于现状,年轻人都统统走出大山,赶上了打工潮。加上山里山脉阻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电压较低,使大部分人家已移民搬迁到山外的城镇街道或大村上去了,赶上了“三化潮”(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走上了大富路,如今村里人烟稀少,学校撤并,集体企业消失,依然有留守的人们,耕植之余也曾办起了公司+农户的石料加工厂、鞭炮厂、各种养殖厂,守护着山村土地、树木及一切,守护着清峪河,守望着祖国的疆土……
如今的大水峪广峪路、峪庙路等水泥柏油路早已四通八达,到广阳、到铜川、到金华山、到老庙、到富平、到罕井、到白水、到兴镇、到蒲城、到全乡各村,通村水泥路直到家门口,手机信号塔已安装,电视收视锅户户都有,网络、自来水已入户,一排排扶贫搬迁房连成城,住户们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共享着“三县一市”(富平县、蒲城县、白水县、铜川市)改革开放共同发展的中华成果,通婚、通信息、通政策、通商,互帮互学,带动发展,爱好经商的人们便辛勤穿梭于这三县一市及中华大地,利用这交界处距离较近的地理优势,寻找着差价,寻找着商机,实践着市场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而致富。外出赶潮的人们在百忙之中也常回家看看,亲民、爱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带回来移风易俗、勤俭办事的好作风,宣传着党的好政策,外面的好消息等,搀扶着各家婚丧之事,普照着山村家乡的一草一木,为区域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进步默默地做着巨大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财政局系统工会主席、女职委主任)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生命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