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也说上善若水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也说上善若水

2015-04-25 16:12:23    555次点击               发布者:丑小鸭       字体:【

分享到:

 

西方哲学中物竞天择、进化论、淘汰制等理念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其竞争文化大行其道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竞争呢?

不要急,让我们的步子先慢下来,让我们的心先静下来,冷静地观察和思维。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一位年纪稍长的同事对人说,他的儿子在幼稚园被别的孩子欺负,这位父亲就对孩子讲当别的孩子打你时怎么样?要还手,将对方打倒在地。他颇为自豪地说为什么这样教孩子?理由很简单,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才能处处超过别人而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这位父亲的教育理念对不对?后来的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时间过了二十年,当年的这个孩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却并没有如其父当年所期望的出人头地并且生活幸福。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又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问题还是向老祖宗请教,一定没错。我们回头看看,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提倡竞争,而是教导“温、良、恭、俭、让”。“让”——正是“争”的反面。因此,对于西方倡导的竞争先不要急于盲从。

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圣人目光如炬,竞争向上提升就是斗争,斗争向上提升就是战争。战争能解决根本问题吗?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怨恨的种子深深的埋藏在心田,待时机成熟又会引发新一轮更加激烈的战争,如此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众生苦不堪言。怎样才能化解各种矛盾,避免冲突愈演愈烈呢?唯有遵循自然之“道”!不要竞争,而要和谐。崇尚张扬个性、争强好胜的今时社会,人人争先恐后只顾自己不念别人,冀望可以一马当先取得成功,殊不知到头来却南辕北辙,出现种种掣肘。故此,我们更应保持静心,好好体味“不争”的智慧。

“让”蕴藏着极大的人生智慧。“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让他三尺又何妨”,及“负荆请罪”的故事,都是说明要谦让,以“和”为贵。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忍是小境界,让是大智慧”,以柔克刚,看似弱,实则强;看似失去,实则得到了更多。舍即是得,谦让即是最好的争取。中国的古圣先贤说“万物同体,自他不二”,几千年来无数事例证实了这句话真实不虚。民间百姓常言道“与人方便,于己方便”、“利人即是利己”,还有“授人鲜花,手有余香”正是这种智慧的体现。

俗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此语往往被解读为人应该去追求满足自己更高的欲望,只有水才往大家都不屑一顾毫不在乎的低处而去。

老子在《道德经》上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细细琢磨,道家所言“不争”即儒家说的“礼让”、菩萨讲的“利他”。水,随圆就方,补低填谷,迂回不争。水,因其低而成就其大。大众不喜欢去的地方我去,大众争夺的我离开,别人喜爱的索取的我相让,别人不要的剩下的我收纳,不与人争利,不与人对立,上善就像水一样,利万物而又不起一点挂碍,没有妄念随缘自在,不思善、不思恶,如同圣人的心性,最接近自然规律。水从不因此而喜、亦不因此而悲,也不因种种境缘而改变其性。

水养育生命,滋润万物,周济天下,却从不争名夺利。“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百谷王。”具有善下品质的人,在为人处世中,总是把自己置于低下的位置,对人尊敬,于己谦逊。历史上“谦受益”的例子多不胜举,这种谦虚善下的人往往事业容易成功。

谦虚善下,与人无争。人要想成就其高,须先向水学习上善之道。

   

(作者:陈亚琴;    单位: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让心随梦一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