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家——那一抹淡淡升起的炊烟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家——那一抹淡淡升起的炊烟

2015-04-27 06:08:37    543次点击               发布者:空谷奇峰       字体:【

分享到:

 家——那一抹淡淡升起的炊烟(职工网络征文)

中航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11厂:武小锋

从上大学时第一次真正离开家,到现在已经整整20年的时间,上学的地方离家有700多公里远,每一次坐上火车咣当咣当的走的时候,脑子里就期盼着哪一天坐上火车咣当咣当的回。一直没有对那座城市产生感情,城市没有家乡的城市大,人也没有家乡人多,空气中弥散着呛人的煤烟味儿……,只是到冬天的时候,踩着一地厚厚的积雪,嘎吱嘎吱响,看着房檐上那长长的冰凌,敲断一截,放在嘴里嘎嘣嘎嘣地咬着,那股子沁人心脾的冰凉啊……,不就是老家门前那枯了枝的白杨树,不就是那带着哨子、肆虐着钻进衣领的寒风吗!有雪的时候,年就近了,让这个年快快来吧,到时候就可以回家了!

毕业后回到家乡的省城工作,想着离家近,可以经常回家。省城离家30里地,其实没有数字上那么远。小时候天气晴好的晚上,老家人喜欢聚在门前,说说闲话,凑凑热闹,谁家的庄稼长得好,谁家姑娘生小孩儿了等等,我们一帮子小孩子就喜欢在人堆里疯跑,手里拿着杨树枝、玉米杆等武器打过来、打过去……,奶奶总是会一直看着我跑啊跑,直到我跑累了,奶奶就会拉我到她怀里“看把俺娃都跑成啥了”,一边抹着我头上的汗,然后就会指着北边的方向“看、那是西安,你看那灯都亮成啥了”,顺着奶奶手指的方向,好灿烂的一片灯光啊!从东到西,那一片灯光蜿蜒盘旋,仿佛一条跃跃欲升的巨龙;从高到低,那一片片灯光排列得整整齐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苍茫的夜空下,灯光扑闪着、跳跃着,合奏着一篇盛大的灯与光的乐章。那时候农村电力供应不足:“停三供四”、“停四供三”,半夜起床经常就得点着煤油灯,遥望着那一片璀璨的灯火,心里头一下子向往起来“西安、真是个好地方”。

真正工作后,憧憬回归为现实,生活从简单到平淡,每天就是上班下班,上班下班,没有起伏,没有波澜,仅只在偶尔想起老家时,心脏会砰砰地跳起来,感到一阵莫名的难受,屈指一算,好几个月没回过家了,30里的距离竟然也是如此的遥远,夜半静处一隅时,思绪便总是会回到老家门前。出我家门口两三步就是一条小河流,没有人修渠引水,那时候雨水多,雨水一来,顺着路面流淌,时间久了,竟然就在路边冲出一条小河,竟然长年不断流,河水清澈透亮,哗哗哗哗撒着欢儿从门前流过,不时拍打着河床边的石头,激起一串串漂亮的浪花,跳跃着,欢笑着,不知疲倦地一路跑去,抬起脚步,跨过流水,眼前便是层层叠叠无尽的农田,老家的地一年两熟,冬种小麦夏种稻,风调雨顺,年年好收成,冬天的时候,漫天的雪花给庄稼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麦苗静静的沉睡着,养足着精神,偶尔有几片麦苗钻出积雪,在寒风中摇曳着,展示出年轻生命的激情与顽强。开春之后,万物复苏,养足了精神的麦苗争着抢着疯长着,每一场春雨后的清晨,伴着微微的晨曦,顶着晶莹的露水珠儿,你能听到“嚓、嚓、嚓、嚓”拔节儿的声音,看似杂乱无章,却又无处不充满着韵味!那时候的我们无忧无虑,整天可以打闹着、疯跑着,挖荠菜、挖甜根、掏鼠洞、驯小狗、放风筝……,等6月份收完麦子,就开始种水稻,地里放满了水,土壤翻开后再用扒犁磨上好几遍,稻田的土壤就变得跟浆糊差不多,一脚踩下去,泥水会没到膝盖,抬起脚,泥水会顺着拔脚的方向喷溅出来,人一会儿就变成个泥猴,插秧后不过十来天,秧苗便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放眼望去无边的稻田衬着鹅黄的嫩绿,微风拂来,一簇簇秧苗排着整齐的队伍,轻轻摇摆着秀丽的短发,很是令人神往。老家的水稻灌溉的是秦岭最清澈的雪水,品种是很有名的“桂花球”,据说以前都是“贡米”,只有皇上才可以吃得到。稻田旁有很多的柿子树,6月底7月初的阳光下,柿子也就大拇指那么大,硬而青涩,摘下来一大把,在稻田的田埂边水面下掏一个泥坑,把青柿子埋进去,糊上泥浆,过上2-3天,柿子就熟了,掏开泥浆,扒出柿子,就在稻田的温水里冲涮一下,咬一口,脆脆的、甜甜的,混合着水稻的清香……真是说不尽的乐趣!

老家的变化很大,街上一排排的房子都变成了商铺,装扮着一模一样的门头和灯彩,我回家时经常就会走错巷子口。门前的小河早已干涸,水稻因为没有水早已不种了,我结婚的那一年种了最后一季,慢慢的麦子也不种了,地里边都栽上了各种桃树、杏树、李子树 ,花开果熟,却也是另外一番景象,只是置身于花海中时,总会生出一丝惆怅。

那时父亲在外上班,母亲独自在家带着我们兄妹三个,日子简单而辛苦。每天母亲都会给我们做一顿面吃。早上天不亮,母亲就起来和面、揉面,然后将面省着,等干完地里的活,面也就省得差不多了。好大一团面在母亲的手底下一会儿就擀开了,一案子面薄厚匀称、柔软中透着筋道。面摊在案板上,均匀地切成二指宽的裤带面,锅里沸水翻腾着,面条放进去,只需滚两开,薄、筋、光的裤带面就可以出锅了,配菜最简单,地里最新鲜的油菜苗,油菜苗炒菜“不用放油自带油”,加上一点胡萝卜丁、蒜苗,要多美有多美。母亲每次都会多捞些面给我“我娃长身体呢,多吃点”。现在每次回家,母亲依然会给我做裤带面吃,配的菜也越来越丰富,肉丁、黄花、木耳……等等,各种配菜换着花样搭配,可总也吃不出原来的味道,有一次我跟母亲抱怨“妈,你做的面怎么越来越不行了呢?”,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嘿嘿笑着,两只手不自然的搓着,我忽然看到母亲手背上松弛的皮肤,两鬓上点点的白发。母亲老了!……我背过身去,满是心酸与自责!

儿子生长在城市,对农村的概念很模糊,至今还处在把麦苗当韭菜的层次。儿子喜欢回老家,因为回家了可以不用写作业,回家了爷爷、奶奶会带着买各种零食、吃货。儿子说他奶奶做的饭没有他妈做的好吃,他喜欢吃他妈做的饭“那是妈妈的味道”,儿子对妻子说:“妈,我以后不管到哪里,我都喜欢吃你做的饭”!妻子总拿这一点在我面前炫耀!

有人说,家,就是那一抹淡淡升起的炊烟!炊烟中有我生命的魂牵梦绕,炊烟中伴随着妈妈饭的味道!那一个家、和我的家人!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兰台人的风采 我做兰台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