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悠悠母校情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悠悠母校情

2015-04-29 08:36:03    554次点击               发布者:李新武       字体:【

分享到:

 

                                 
                                  悠悠母校情  
 
       我们村是个百十来户的小村。母校,村小学位于村子中间偏东处,紧靠着穿村而过的乡村水泥路,是由村里先前的祠堂改建而成的。
      母校坐北向南,共有三排房舍。两排东西走向共四大间一小间,四大间是教室,一小间是校长办公室;第一排的两大间是用木板隔开的,卸去木板便是大礼堂,国旗就飘扬在礼堂前面最中间处,小间在第二排的最东边。另一排南北走向共六小间是教师住房和部室,在校园的西南角。
      教师住房正前面有一口井,学校的一切用水都来源于这口井,东村多半家户的水也都出自这口井。房屋和井中间有一座青石台案,台面光洁平滑,左右两边有翘起的檐角,大概是以前人们在祠堂烧香用的吧,不过那时却成了学生们的“耻辱台”。谁要是经常偷懒不完成作业,就会被老师勒令爬到石案上补做,挑水的村民见了常常会戏弄他们,被戏弄的学生常常羞得无地自容。因此大多数学生提起那座石案就会不寒而栗——生怕自己某一天也被老师下令去那儿“露脸”,也因此不敢慢待老师布置的作业。
      母校既有这样让我们心惊胆寒的“耻辱台”,也有我们时常流连其间的乐园,那就是教师住房北边一个六七分大的小菜园,这是学生们劳动锻炼的场所。菜地被分成许多小块,堆土拥垄形成菜畦,葱、蒜、豆角、韭菜、土豆、茄子、黄瓜、西红柿等等,凡是适应我们这里气候土壤的菜种几乎都在这里落户生长。每到下午大活动的时侯,我们常常跟老师去侍弄这些精灵:翻土、撒种、拔草、施肥、浇水、捉虫。菜园里虫子很多;蚜虫、瓢虫、小青虫、磕头虫、螳螂、蛐蛐等等,有害虫也有益虫,所以我们基本不用农药来灭虫,全靠我们那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去捉。随着捉虫我们便有了玩虫的乐趣:捉几只蛐蛐斗一斗,捉只磕头虫让它给大家磕磕头,偶尔也能欣赏一场螳螂捕蝉的精彩表演。也有恶作剧:将一些较大的虫子悄悄放到胆小女生的文具盒,观看她们打开文具盒时大呼尖叫惊慌失措的样子,也因此时常受到老师的训斥,但并不严厉,大概是老师也想锻炼那些女孩子的胆量罢。菜长成了,轮到谁家管老师饭,老师就摘些菜让谁带回家。
      最吸引我们的还是菜园最北边的那两棵果树,一棵是石榴,酸的,另一棵也是石榴,甜的。那满树红色的宝瓶儿也有我们一份辛劳,但是我们能尝到的只有一点点而已,卸果子时好几个人才能分一个,大多数让那些来学校检查的陌生人品尝了。因此胆儿大一点的学生便不顾老师“不准私自摘石榴”的三令五申铤而走险,瞅准一个时机摘上一个藏起来,等到放学后便邀上关系好的朋友躲到没人的地方悄悄分了吃。如果被老师发现了那可不是好玩的,写检查,做检讨,结果还落个谗猫的头衔,最难受的是从此你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被老师掌握直到石榴成熟被卸。当然也有幸运的。吃那珍珠玛瑙般的石榴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乐。石榴少了的事每年都有,也有老师建议挖掉那两棵树,但那两棵树依旧生长着,开花,结果… …
      我上小学那阵是五年制。母校设有学前班到五年级。学前班大、小班一间教室,一、三年级一间教室,二、四年级一间教室,毕业班五年级用一间教室。学校共五个教师,六十多个学生,我们那一级人数最多只有十三人。
      我小学毕业那年改了六年制,母校成了不完全小学,我们那级学生一部分上了初一,一部分到中心小学读六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也去中心小学上学,母校剩下四十多个学生。仵老师和郭老师两个青年人被调走了,母校只剩下年龄较大的校长张老师,刘老师,孙老师。
后来,三位老师相继退休,四年级到一年级也相继转到中心小学去了。幼儿园老师依然是村里聘请的女青年。
      侄女转到中心小学起初的那段时间,每次回家都要喜滋滋的叙说学校的种种好处,比如,教室是楼房,班上人数多,老师年轻,老师上课讲普通话,老师讲课比孙老师好,老师一节课只为他们一个班上。中心小学图书室的书多,还有电脑呢,老师还用电脑给他们上课… …
      同中心小学相比母校太简陋了,它已经无法承载现代教育所需要的基本要求。母校成了幼儿园。菜园承包给了一家农户连同那两棵石榴树,青石台案早已被县文化馆收购。后来那位女教师到镇上办了幼儿园,村里的幼儿都去了镇上的幼儿园。
母校延续了二十多年的复式班教学已成为历史,母校完全闲了下来,我每次回家望一望滋养自己童年生活的校园,心里总有一股甜甜的忧伤。
                   澄城县总工会 李新武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呼唤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