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父母 麻雀与粮食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父母 麻雀与粮食

2015-04-30 17:32:07    545次点击               发布者:陈文明       字体:【

分享到:

陈文明

 

小满一过,收割完油菜后正是渭北农家种植迟秋的好时机。为此,父母天天张罗着要种一点谷子。他们说,谷子性温,是庄稼人过冬的上好食粮。怎奈烈日炎炎,难以下种。

一日,天空渐渐有了云彩,傍晚竟阴沉下来,到半夜时分,屋檐上已叭嗒、叭嗒滴起雨来。鸡叫过三遍雨住了,激动得一夜未合眼的父母便早早地起床下了地。父亲拉犁,母亲荷锄,施肥下种,不到半晌午,他们就将一亩地打理得停停当当。当别人在为土壤的墒情争论不休时,父亲却坦然地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谷子能不能出来,那是老天爷的事,咱只管尽到心就行。苍天有眼。七八天过后,父母亲种的谷子近八成都出土了。此时,村里绝大多数人都为失去了那一次难得的抢种机会而遗憾。

    从小满到秋分,节气在不住地轮转,秋庄稼也一天天的成熟了。伴随着谷粒的日渐饱满,父母的恼心事却来了。别处人们因野猪、羚牛大胆下山肆无忌惮地破坏秋庄稼而手忙脚乱,这里,麻雀和父母也争起了口粮。这对于劳作了整整一个夏天的父母来说,疼心不已。

    为此,父母每天顾不上吃饭,轮流在谷地里吆喝麻雀。然而成群结队的麻雀从谷地的东头飞到西头,又从西边飞到东边,年事已高的父母被折腾得精疲力竭。于是,他俩想了许多对付麻雀的法子。首先他们用几根木杆和麦草秸扎了一个草人,母亲给草人煞有介事地穿上了父亲的一件破旧的白衬衫,头上戴了顶破草帽。草人的两只手还被母亲系上了长长的白色塑料带,带子的末稍各绑一只红色塑料包装袋。风一吹,衣衫飘摆,两只塑料袋鼓胀着在空中张扬,活像泰森的铁拳在挥舞,甚是滑稽。起初,麻雀一见还一惊一乍地,然而过了几天,麻雀便伫立在那高高的草帽沿上叽叽喳喳旁若无人了。没法,父母又在地里栽了几根木杆儿,顶部再绑一根横杆,有点像基督教的十字架,上面系满了一绺一绺的带子,活像青藏高原随处可见的经幡,迎风招展。当然,这对于灵性十足的麻雀来说,也仅仅是几天的权宜之计。面对“荒田圃、盗壳类”的麻雀,实在无计可施的父母,又用一个木杈和自行车胶带作了一个弹弓。每天他们捡来砖块、瓦片砸碎,当子弹一发发地射向连啄带糟蹋的雀儿们,使它们几无落足之地,省下了许多力气,侥幸保住了那一点劳动果实。他们对庄稼的爱惜和对自己劳动成果近乎不择手段的看重,引来了无数路人的不屑一顾。

    然而,对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过来的人们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件简单的人与麻雀的游戏。在1955年至1959年,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面对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冗的状况,竟然从中南海发出号召,呼吁五万万同胞行动起来,以一种极原始的方式除“四害”,以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增收粮食。为此,全国各地一夜之间成立起了数以万计的护秋队,活跃于青沙帐里,至今历历在目。一代伟人为了解决亿万群众的温饱问题,竟然到了以政治手段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灾害问题,拳拳之心彰昭千秋。

    后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有争议的雀儿们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一个个被扼断的生物链,将无数的生灵涂炭。近年,随着人类生存意识的觉醒和环保观念的增强,我们居住的这片土地,天又变蓝了,水变绿了。绝迹多年的麻雀不知何时又悄然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万花纷谢一时稀,随着绿色生命的逐渐枯萎和死亡、昆虫减少乃至消失季节的到来,糜谷这类麻雀的绝好美食,理所当然地成了它们掠夺的首选。然而对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遭受过年馑饥饿、视粮食如生命的父母来讲,这却是难以容忍的事了。他们在以他们那代人特有的思维和观念,维护着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劳动果实,诠释着生存的艰辛、劳动的伟大。

    在体力劳动的价值愈来愈贬值,愈来愈不被人看重的今天,父母的行为几成为人们的笑柄。但是,他们以他们的理由,以他们那代人的生存理念,延续着一个对于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永远也不会轻松的话题,令我们这些后辈儿孙们生生世世不敢忘怀。

                                                  单位:永寿县总工会

                                                  电话:15319033962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红叶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