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耿峪写真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耿峪写真

2015-05-06 10:17:30    564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杜玉卿

                     一、童年记忆
自小在耿峪河畔长大,是它教会了我游泳、抓鱼。每天放学后,沿着河岸,一路寻觅树上被鸟儿啄过已经早红的果子,因此也学会爬树、学会在树上的鸟窝里掏鸟蛋。…….提起它,幼年与小伙伴们戏水、打闹的情景恍如昨日。
多少年过去了,那条穿越家乡中部、装满了童趣的河流,依旧潺潺流淌着,像是述说着千百年来一个恒古不变的故事。溪流带动岸边的草叶,一摇一晃,悠然的样子令人陶醉。
这条流经家乡的小河,它的两岸有数不清的柿子树。秋天,红叶红果,还有沙柳、荆条将蜿蜒的河流装扮得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红叶落尽,挂满屋前墙上的果子是一个冬季最好的享受,奶奶将它们做成柿饼、果酱,那甜润的感觉依旧萦绕在心。
记忆中的河流,有春天的温顺,也有秋天的狂野。遇连绵秋雨,它会在夜半三更突然咆哮,浑黄如一条失去束缚的狂龙,裹挟着山上的树木柴草,滚滚而下。待到它累了、倦了,两岸便会沉积着乌黑的泥沙,那是施与田地中上好的肥料。来年,两岸的树木不仅会枝繁叶茂,田野里的庄稼自然也有了好的收成。儿时,不知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略微懂事之后,才知它从秦岭来,流到渭河里。我曾和几个胆大的伙伴沿着河岸去探寻它的归宿,走着耍着,徒步到了广袤的渭河滩。相对渭河,它只能算作一股小溪,那清澈汇入浑黄后便眨眼不见了踪迹。回望入口两岸,苍苍茫茫的一大片芦苇,芦花随风雾一般飘摇,散落在浅水边的几只鸟儿,不由人联想起了“蒹葭苍苍,白雾茫茫……”
二、峪口印象
也许是家离渭河近的缘故,每年暑假几乎毫无例外地要去耿峪河下游的滩地上去玩去看,而对于“它从哪里来”的疑问,一直只是想往而无法付诸行动,因为那是大人绝然不许的。长大后又因这样那样的缘由,难睹耿峪河源头的“庐山真面目”。四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沿环山路西行四十余里,偶见路标写着“耿峪口、观音山”。哦!这不就是那条流经家乡的河流吗?原本打算继续西行的,以致便有了改变的主意。多少年的夙愿,何不今日了却?秦岭脚下的无数个峪口,或多或少都已涉足,唯独这和自己成长有着密切相关的耿峪不曾亲密接触,它近在眼前,如何能不去?
沿着耿峪口村向南,平展宽阔的水泥路,从视觉上令人感到农村有了新模样。村子是沿河畔而形成的自然走向,不似想象之中的低矮茅舍,一排像模像样的楼房,让人觉得这里的富有与变迁。河道要比家乡的宽了许多,只是大小不等的石头成为这里主要的妆点物。河水清澈见底,水流卷起一片一片雪白的小浪花。远处残留有一些低矮的土坯茅舍,像是废弃已久,还依依守望着古老的河川。前行二十多分钟,入山口,沿河谷远望,山坡上树木翠绿,油菜花黄,麦苗已蹿过人膝,黑幽幽地被田间小路隔成一片一片。河岸边数不清的山花,灿烂地开放着。远处的水声唤醒了我对眼前景色的沉醉,那是一道人工围堰,被抬高的河床让水流在此有了落差,形成一个小瀑布,哗啦啦的水声打破了古老河道的宁静。停住脚步,沿河堤而下,那水清得令人心醉,掬一捧在手中仔细观看,不见一星半点的沙尘。也许是远离都市的喧嚣,拟或是偏远之地人迹罕至,这里没有随手乱扔的垃圾,更少见现代都市人留下的痕迹,空气清新,满目纯朴自然。沿河道前行,水流也愈见气势。我在想,这看是不大的一条沟,如何有这么大的水量?印象中,沿山一带的河流,出了山口,便流量顿减,有的干脆变成地下河,唯耿峪河之水如此茁壮,且绵延数十里而不间断,大概上天特别眷顾两岸民生,是一种额外的恩赐吧!
三、飞瀑与竹林
过耿峪乡的老办公地,(因其与下游的九峰乡实行了合并,现已改为接待人们休闲的“农家乐”。)便有如雷般的水声传来,这声音提示我此处必有别样的景致。果然,抬眼望去,见一飞瀑由山腰而出,气势甚伟。远看,飞瀑和山体相融,恰似一凝目远眺的少女,瀑水像是她迎风飘逸的秀发,舞动着山的灵性。近了,才清晰看见,山腰间有一座小水电站,强大的水流在完成赐予人类能量的使命后,还秀出一道靓丽的风景,倍加令人感到大自然的无私与豁达。水在这里既体现出了恢宏的气势,亦彰显出了动人和妩媚。透过水帘,那嶙峋的山石,千姿百态。其中一石,仿佛一尊猿猴藏匿其中,悠然地享受着滂沱飞瀑的沐浴。溅下的水花,和岸边盛开的山花,相映成趣,绘制成一幅自然优美的图画。星星点点的水花,一路欢歌沿着石间而去,像是去参加一次开心的旅行。
离开这里,溯流而上,溪水少了许多,山间因之静谧了许多,除了偶尔几声鸟儿的啼鸣,其余声响似都不见,被飞瀑声冲击得嗡嗡作响的耳膜迎来了安宁。顺着一条崎岖的小路,我们准备爬上近处的山顶,俯瞰一下耿峪的全貌。令人惊奇的是,这里除了各色树木藤类植物,更多的是郁郁葱葱的翠竹。在这一片坡上,大片的竹林就像埋伏在这里的士兵,在你猝不及防的当儿,突然映入你的视野。竹子密密麻麻,绿色清翠欲滴,小路弯弯,曲径通幽。往日去过的地方,山坡上多为杂生的树木野草,这样的景致却是第一次见到。连成一片的竹林,不像是人工种植,仔细想来,要繁衍如此庞大的一片,不知熬过了多少岁月。
四、山顶人家
穿过竹林小路,一路攀登,感觉背上已有汗液沁出。抬起头,望见有一排屋檐露出,是山顶的一户人家么?这么高的山上还住有人家,那生活该有多么的不便啊!思索间,脚步已到这家人门前的场院。“丁”字形沿山的走势盖起的五六间房屋,院子约有三百多个平米,平坦宽敞。仅一家人在这山的顶部盖起这许多的房屋,拓开了若大一个院子不知要耗费他们几代人、多少心血啊!和我们照面的是一个年过五旬的妇人,和客人打过招呼,热情地问我们累不渴不,随手拉过几个小木凳,让来客歇歇脚。我们谢过主人,交谈中方知,这一片山上,凝结着他们家六十多年的辛劳,除了种麦子、洋芋、蔬菜,还有一片一片的香椿、板栗、柿子、核桃、樱桃树等等。坦诚的交流使我们之间很快告别了陌生,主人热情地介绍着这里的发展变化,家里通了电,也有自己的手机,子女迁到了山外,只有老两口在这里守着几十亩地的山头。现在外面来的人多了,有的人想吃一口地道的农家饭,主人就会尽其所能予以满足,从不为饭钱讨价还价,你看着给,他们也不会爱多嫌少。有一点你可以绝对放心,那就是这里的食物不受任何污染,绝对绿色,包括面粉、鸡蛋、水、蔬菜,还有从主人言谈举止里透出的山里人家的那份坦然、热情和质朴。
五、山颠之想
站在院子中间,四周望去,好开阔啊!一个一个大馒头似的山头,横着伸向北方,在丽日蓝天下缄默不语,显得凝重而深刻。几朵儿白云悠然,那是永恒的流浪者,一任往来无定的风将它们吹向远方。面北极目眺望,那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可是我的故乡?回望来时路,蜿蜒屈伸,一直到了环山路上。沟里所有的一切尽收眼底,那山、那水、那沿着山坡啃青的牛羊,还有那背着箩筐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的人们,一片云朵飘过,岭上的云层和斑驳的阳光,所有这一切组成一幅绮丽的风景。
清风习习,白云悠悠,身处山颠,头顶白云,满目苍翠,山花烂漫,那阵阵随风而来的清香让人陶醉。这没有太多人工雕琢的境地,那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秦岭沟壑,就是耿峪。纯朴、自然、率真,可爱得让人不忍离开。
清澈的河水,嫩绿的花草,树木翠竹掩映的羊肠小道,透出了一种恬静、清洁,一份纯真、自然。仿佛是一片净土,不染一丝世俗的纤尘。置身其中,人的肉体与灵魂都会得到洗涤和净化,你可以充分放松,尽量地舒展自己的身体与思维,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及融合。你也会体味山的境界、水的柔美,大自然的豁达坦荡。但我也有了一丝担心,随着旅游开发,这份纯朴与自然还能停留多久?!下次再来,这里依旧还会是现在的模样吗?这样的洁净、纯朴、坦荡和没有太多的雕琢,还会迎接山外的来客么?
还是真诚地希望它保留的更久远一些吧。(惠安公司)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回乡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