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回乡过年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回乡过年

2015-05-06 10:19:47    619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虽说过年是孩子的节日,可我的孩子还小,脑子里根本没有“年”的概念。去年过年,接二连三的鞭炮声把进入梦乡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今年她又长大了一岁,不知是否喜欢放鞭炮。当然,过年也曾给我带来过很多欢乐,值得回味,尤其是回老家过年。

小时候,每年过年,我们全家都要回趟老家,回老家要路过户县县城。岁末年关,赶集的人很多,而县城里的街道不像现在这么宽阔,父亲只好顺着拥挤的人群,推着自行车,带我们往前走。不过,这样也好,街上热闹的景象我们感受很深。记得那年妹妹刚开始学写作文,她在一篇寒假日记里写道:“今天,我们回老家,路过户县,这里的人真多,就像十几窝蚂蚁。”这句话简直成了我们家的经典笑话,至今想起令人忍俊不禁。
  过了户县县城钟楼再往西走,行人渐渐稀少,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视野开阔多了。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麦田映入眼帘,远处还座落着几户人家。有时,可看见为麦苗冬灌的大人们忙碌着的身影。偶尔,也有小孩子为麦苗除草。我很喜欢看身穿红颜色衣服的小姑娘,因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真好,红与绿原本矛盾的色彩搭配,此时却显得如此和谐。
    顺着乡间的小道往前走,不知不觉就快到了村口,这时,就会隐隐约约听见或激昂、或悲壮的秦腔,这一定是村上的喇叭里放出来的,秦腔是八百里秦川的特产,古已有之。今人把京剧视为国粹,实际上京剧只是秦腔演变后的一个分支而已。如果经常感到郁闷,没关系,学学秦腔吧,然后到空旷的田野里吼上几嗓子,保准让你心中的郁闷跑到九霄云外。
到了村子里,终于见到了家乡的亲人们,很是高兴。拍拍身上的尘土,接下来就是赶快上炕,暖和一下冰凉的手脚,姑姑开始忙着给我们做饭。老家的锅灶和炕头是紧紧挨在一起的,这样的设计可以一举两得,这边做饭,那边炕也跟着烧得更热了。不一会儿,屋子里香气四溢,一碗碗臊子面很快就被端上了小炕桌。虽说“好吃不如饺子”,但家乡人对臊子面的喜好远远胜过饺子。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入口,面条爽滑柔韧,汤香味美,酸辣适中,很是过瘾。臊子面的汤里面加入的是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非常讲究营养搭配。臊子,细肉也。现在,街上的小饭摊把臊子也写成“哨”子面,可能源自是吃面喝汤时发出的声音吧。前不久,我曾经在超市里买过袋装的臊子面,把所配的佐料放在锅里与面同煮,吃起来简直和方便面没有两样,让我很是扫兴。所以,要想吃到正宗的臊子面还是要回老家。
 如今,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姑姑早已远嫁他乡,家乡的老屋已上了锁。几天前,听爸爸说二爷也去世了,虽然是年近九旬,无疾而终,但一想到老人们相继离去,而村里的后生们我又大都不认识,很是怅然。年关已到,我只有精神返乡了。
     (西安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康静)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技安室的老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