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银 幕 岁 月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银 幕 岁 月

2015-05-11 14:09:30    546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十几岁的孩子,那时我们这代人的精神生活十分贫乏。到了晚上,人们没有地方去,就特别想看电影。因此,每个星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小伙伴们一同去家属院的操场上看露天电影。那块带有黑色边缘的银幕,几乎承载了我们童年时的全部梦想。

吃过晚饭,伙伴们拿起小马扎就跑去操场占位子。只要是放电影的日子,家属院的操场就成了孩子和大人们娱乐的惟一场所。电影还没开始,小小的操场早被观众挤得实实的,所以我们必须提早给自个和家人占个“有利地形”。每场电影正片开演前,总会放映一个新闻记录短片,我们称其为“加演”。那时候,人们获取国内外大事的影像信息,基本就只有通过新闻纪录影片这一条途径。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当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或者是我国在某一科学领域取得伟大成就的画面出现在银幕上时,操场上总会自发地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只要当晚没有大风大雨,电影就一定放映。细雨霏霏天,观众撑着雨伞不顾溅起的雨水把两腿淋湿;冰天雪地里,人们棉衣棉鞋捂得厚厚的哪管被冻得直跺两脚。
七十年代末,家属院个别家庭已经有了电视机,一到晚上,我们就跑到关系好的同学家里看“加里森敢死队”。那时的电视屏幕大都只有九寸,黑白的,前面放一块有颜色的玻璃,视觉上就有了色彩。不久,我家通过银行分期付款方式买了一台12寸“北京”牌彩色电视。从此,我结束了每天晚上四处“打游击”蹭电视的日子。
八十年代初,我从事了工会工作,与电影的关系就更近了。厂工会每周安排有一到两场电影。晚饭后,我们便去做电影的服务工作。那时电影票不贵,几毛钱。每到放映大片时,人们总会把售票窗口挤得水泄不通。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只好用规定观众凭工作证、退休证购票的办法,来控制操场上的人数。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电视机已经普及了,露天电影和文化宫室内电影开始受到“冷遇”。为了满足广大青年职工的要求,工会开办了录像厅,播放光碟片。人们业余生活的娱乐形式已不再只有电影这一种方式了。随后,“家庭影院”的流行和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开通,使传统的银幕电影风光不再依旧。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发展得实在太快,人们根本来不急静心去捉摸,就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电脑时代。电脑象魔术般打开了人们的思路与眼界,从此,一个色彩绚烂缤纷的银屏世界,为老百姓的生活展现出了充满惊喜的画面……。
从银幕到银屏,从黑白到彩色,从露天到家庭,从简陋到舒适,这一切的变化,都源自1978年12月,在中国发生的一件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一次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弹指一挥间,我们这代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同走来,见证了国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性转变;见证了人民生活从一个个细微处发生的非凡可喜变化;见证了神州大地文化领域繁荣昌盛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三十年的建设成就,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我们国家以更加开放、充满生机的姿态,阔步前行在二十一世纪。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在这波澜壮阔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将高高飘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谱写新的篇章。
银幕岁月稚嫩而快乐,银屏时代成熟且精彩!
 
 
(北方特种能源集团西安庆华公司  杜小龙)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