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劳模的心事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劳模的心事

2015-05-21 15:00:35    594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当采油工12年,守着山沟里的三处油井。
墙上挂着一条紫红色的佩带,襄着好看的金边,“延长石油劳动模范”几个字,正对着房门,那是今年五一前开劳模表彰会时任守满戴过的,看得出很被珍视。
各种级别的劳模证书加起来有一摞摞。任守满最大的心愿是能转变身份——从一名派遣合同工成为采油厂的正式工。
 
                             任守满的心事
                               陈小玮
 
车子离开杏子川采油厂采油四大队一区队站点,开上了一条土路。七转八弯沿着条一车宽的路,狠开了一阵子,我们来到了一个采油点。
穿着一身红工装的任守满,一边憨憨地笑着,一边和来采风的人握手。我特别留意到,他裤子的裤线很明显,像熨了一般。裤子有点褪色,看上去比上衣要旧,显然不是一套。
任守满把住房里的一个像文件柜的柜门打开时,我不得不承认,被震惊到了。上下两层的衣服,一件件叠压着极为整齐。到隔壁房间看他放工具的开放式架子,上下三层,不同的工具,像陈列品一样摆放着。同去的采油厂的人说,对工具摆放是有要求的,这种一目了然的摆放,是为了用的时候能最快速的找到。这解开了原来存在心里头的一个疑问——衣柜有必要那么整齐吗?还是男人的衣柜。看来,他的工作习惯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了。
院子里的地上,铺着碎石渣,黑多白少,呈黑灰色。踩上去走,沙沙作响。两台采油机——俗称驴头机,并排一上一下不知疲倦地“磕着头”。采油机所在区域,分别被一圈大约二三十厘米高的水泥矮台圈起来。台子刷成了白色,衬得大红色的采油机更为鲜艳。采油机前面,一个浅浅的用白瓷砖铺的池子,抽油管立在当中。一旦发生冒水、漏油,不会四处乱流,方便处理吧。这是我的一种非专业猜测,没来得及被证实。
两个采油机之间的空地上,有一块不大的石头,磨平的一面用红油漆写着“爱厂如家”。
在四大队一区队的展室里,有一个小小的展台,上面摆着形状各异的石头,只是比这块小了许多。区队长介绍说: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在河沟找石头,运回来根据不同形状,写上字,立在工作区域,甚至当路牌。采油一线的员工,住的是宿舍,过的是集体生活,一个月轮班休8天假,连来回路途上的时间都在内。捡石头、写字,也是员工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一种方式。
以前看过采油工人的照片,脸上蹭着黑油,咧着嘴笑,似乎都能听见“呵呵”的笑声。所以,想象中的采油机,沾着油污也很正常。实际上你看到的采油机机身,和新的差不多,洁净的看不到一丝油污。
量油是采油工的工作内容之一,出油多少决定让机器工作还是休息。用量油杆量油时,常常会带出油渍。任守满就琢磨着如何让量油杆带的油渍滴到罐里,不污染井场。想呀想,最后问题还真让他解决了。他用废旧棉纱和铁丝做成一个套筒形的捻子,解决了滴油的难题。他还制作了一个盛土的小木盒,这样就能使量油杆清晰地记录罐内存油液面的位置。他的这些发明和改良工具,已经被推广到4区队以及全大队,成为呵护油井的法宝。
杏子川采油厂职工食堂的墙上,挂着员工的摄影作品,其中一幅的标题是“花园·家园”。摄影者是厂团委的李迎国,他说那照片拍的就是任守满的采油点。初夏时节,五颜六色的花开得正盛。4区队所有宿舍和值班室窗帘的图案,也是用这张照片特制的。
“一个人守着油井,看着开了的花,心情也会好些。”不光种花,任守满在另一个采油点还有一小片菜地。区队有食堂,那里住的员工,可以在食堂搭伙,他只能自己做饭吃,房子角落桌子上的电饭锅、电炒锅,就是做饭的家伙。过去饭来张口的任守满,现在能做一手好的家常菜,女儿特别喜欢吃他做的大烩菜,说比妈妈做的还香呢。
几个人在任守满的带领下,顺着一条只能走一人的土路蜿蜒着,十几分钟后,到了另一个采油点,这是任守满的另一个“领地”。院落小一些,场地是土的,院墙是土的,但一样的整洁利落。
“这土墙是我抽时间一点点夯起来的,包括平整这场地”任守满看着院落,一丝笑意爬上嘴角。
这儿的两台抽油机没运转。
“现在采油工艺改进了,为了高产,实行注水采油,还有间歇式采油。人要休息,油井和人一样,也需要休息,这样不仅能降低设备疲劳度,还能节约能耗。”任守满解释道。
在一个小仓库里,任守满翻出一个扫炕用的小扫把。硬挺的短把,密实的成扇形的扫头,米黄中带着淡淡的青色。用现在的话说,很有工艺品的范。那是他自己扎的。在四大队一区队展室时,已经见到过他扎的扫地用的扫把,和员工绣的鞋垫等手工艺品放在一起。
“有人愿意出二十元买,他都不卖,只送。”区队长特别介绍说。
“就是拿这种草扎的。”返回他住处是,他指着路边的一种草说。
凑近看那株草每根都细细长长地向上挺着,粗细像编席子的龙须草,他们这叫扫除苗,听名字就知道是用来扎扫把用的。
“年纪大了,记性差了,考试怕过不了。”任守满看着桌子上厚厚两大本书——派遣工转正式工的理论考试参考资料,有些发愁。
任守满已经45岁了,这次考试或许是他能转正的最后一个机会。
“对劳模或许有优惠政策吧。”分别时大家只能这样安慰着他。(《新西部杂志社》)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延长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