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延长的时光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延长的时光

2015-05-21 15:03:47    581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金色十月的一个上午,我有幸加入到陕西省职工作协的作家队伍中,搭乘和谐号动车从长安城出发,去走访闻名已久、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陕西延长石油有限公司。延长石油是包括油田、炼化、油气勘探等多种产业板块的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油田是延长石油最核心的业务板块,我们要去走访的就是延长油田。小时候,以为油田就像麦田,一马平川、油波粼粼、浩瀚无边。后来长大出门,沿途见过一个个磕头牛牛,才知道油层深埋地下。从来没有机会走近油田、深入了解油田,而对于拥有中国陆上第一井,是中国陆上石油工业源头的延长石油,我关注他、想亲近他已经很久。
思绪还在翻飞,和谐号已经到达延安站,电话随即响起来。“喂,出站了么?我们在出站口等你们。”急切又亲切的陕北乡音在耳边洪亮地响起。当我们一队人马出得站来,与我通电话的延长油田大才子——《油脉》杂志主编郝随穗正笑吟吟地和他的同事们等在人群中。热情洋溢的乡音迎了上来,问候着,招呼着。深秋的延安,天高云淡,远处群山交错相映、连绵起伏,正如我的心情。我手中的行李箱早已不知被谁接走放在了车上,上车,出发。汽车往延长油田公司的方向行驶,车内我们与热情的延长石油人熟悉着彼此。一段注定难忘的延长时光开始了。
在七里村与历史重逢
翻看几日的行程安排,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好地深入到采油一线去,时间安排得很紧很周密。一行人安顿下来,吃了自助餐稍作休息后,就驱车前往延长县七里村采油厂——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的发祥地。汽车一路依山蜿蜒前行,延河缓缓流淌陪伴我们,热情的郝哥给我们讲延长石油的历史,讲当地的风土人情。很快,目的地到了。
延长石油希望小学方方正正将第一井包围起来。高高的石油井架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依然傲然耸立在校园里,最原始的抽油机和油水分离器静悄悄地陪伴在旁,与康世恩副总理在19世纪八十年代题写的“中国陆上第一井”的碑石一起为我们讲述过往。两千多年前,《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延长有石油。千百年来,聪明的当地人收集石油用来照明、当燃料、机械润滑。到了十九世纪末,清政府腐败无能,各国列强入侵中国,到处烧杀抢掠,甚至将贪婪的目光投向延长石油。陕西的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冒死守护,才保住了国家的宝贵能源。1905年,清政府批准成立“延长石油官厂”。1907年,就是在这里成功开凿了这口延一井,给贫穷落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带来一线曙光。
    如今,围绕着第一井建起了希望小学,这让我颇感意外,同时也深感欣慰。这口给旧中国带来希望,为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陆上第一井,虽然早在十几年前已经停止产油,但是它承载着奋斗开拓精神、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如今,它就像一个稳健而慈祥的百岁老人,守护着这一片土地,守护着书声琅琅,守护着希望。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我关注中国陆上第一井的题材已经很久,希望能有一位优秀的作家,好好讲讲他的故事,创作出一部时代精品来。可惜的是,一直没有进展。一 个人绕着第一井默默走了一圈,我仿佛看到钻井工人正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火朝天地开凿油井;我仿佛看到油井最初打出油后所有人的激动和欣喜;我仿佛看到石油人背着用竹条和牛皮纸编制的简易油篓翻山越岭去各地送油,支援抗日、支援中国共产党早期事业……
在七里村采油厂的实物展厅,大量珍贵的实物和模拟场景展示了延长石油百年发展历程。七里村采油厂由“延长石油官厂”发展而来,拥有陆上第一井,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功臣油矿。1944年,毛泽东还为石油厂厂长亲笔题词“埋头苦干”,从此这四个字成为延长石油的家训。从建厂之初,几代延长石油人“土法上马、因陋就简”,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人力和畜力吊油、运输,后来才逐渐过渡到机械化。展厅里那一件件锈迹斑驳,无比简陋的采、炼设备,渗透着多少延长石油人的血汗。半个世纪前,延长石油人冰天雪地里抢修路面,狂风暴雨中抗洪救井的模拟场景,让我身临其境,感慨万千。七里村的展厅,像一个历史长廊,让我徜徉其中,感受我国民族石油工业的奋斗史、发展史和奉献史。感受一百多年来,延长石油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精神。走访完七里村,我思绪万千,一定要尽力打造出一部讲述第一井的石油工业题材长篇小说来,让更多人的了解、铭记这段历史。
 
寻访将军故里的石油人
根据安排,走访活动进入到第二阶段,二十几位采风团成员分组奔赴基层采油厂。我很高兴能与作家庞进、贾妍、田冲三位老师一组,由郝哥——郝随穗带队,子北采油厂的新秀作家钟丰富、子长采油厂的魏斌陪同,别克商务车一辆,一起完成接下来的走访活动。我们要去的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子长县,也是郝哥和钟丰富的故乡,他们心里最爱、口中常念的“大瓦帝国”。这里有轩辕黄帝征战南北的足迹,这里有以谢子长为首的十位将军的赫赫威名,这里有政治重镇塞上红都瓦窑堡,这里是贫瘠的黄土高原上极其少见的文兴武昌、山灵水秀的宝地。而我们是被延长油田的采油厂吸引而来,寻访将军故里的石油人。西安同来的几位一致要求,要感受最真实的石油人工作和生活,到基层吃住一定简单,不要大鱼大肉。领队郝哥轻快地应承,“去的地方不是示范点,都是基层最普通的区队,与职工同吃同住,保证没有大鱼大肉,呵呵”。
子长的深秋,阴天,雨雾弥漫。汽车载着我们行进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沿途时不时能看见印着延长石油山丹丹花标志的抽油机,沐浴在雨雾中,不紧不慢地埋头采油。汽车在山路上七弯八拐,忽上忽下,一路颠簸着驶向黄土高原的深处。两天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子长采油厂、子北采油厂、瓦窑堡采油厂的四个采油大队、三个采油区队。各个采油队,都驻扎在偏僻的大山深处。仅仅是坐车,都给我们身体上带来一些不适应,难以想象不论严寒酷暑、风风雨雨,石油人是如何一日复一日坚守在沟前峁后。无论走到哪个采油大队,都能感觉到延长油田团结奋进的浓浓氛围。在时间极其有限的匆忙行程中,我所零星感知到的延长石油人的事迹一点一滴感染着我,打动着我。
在子北采油厂南沟岔采油大队,我们认识了戴着眼镜、皮肤黝黑、精明干练的80后,柳岩队长。他是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的山东人。以山东省高考的高分数线和西北大学地质系录取的高分数线这“双高”,我初步得出结论,这是一位智慧型人才。柳队长毕业后就来到了延长油田的第一线,在山沟沟里转眼已经坚守了12年多。他在子长结婚生子,爱人也是大学毕业后与他一起扎根延长油田的汉中人。说到在延长油田的这十多年,柳队长淡然腼腆地笑着,“一开始开展工作,爱冲动认死理,慢慢地静了下来踏实了下来,融入了这里,喜欢上了这里。”初来陕北,他就在采油第一线工作。贫瘠的黄土地、封闭的交通、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对他都不适应。可是,石油情结,让他有动不完的脑筋停不下来的折腾,就这么一天天坚持了下来。如今,他能说一口地道的陕北话。作为大队长,他制定考核制度,组建了考核小组,设定完备的指标,定期考核,把油井分为优质井、健康井和不健康井等。奖励优质井,处罚不健康井,这样的管理,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油井正常稳定,才能保证产量的稳定。目前,他的管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果在工人的呵护下每口油井都变成优质井,产量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听他系统介绍管理工作,每个环节,科学严谨、高效有序、易于操作。这是一个务实、爱思考、条理很清晰的队长,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难能可贵。
第一次看到延长石油人自建的蔬菜大棚是在瓦窑堡采油厂二大队四区队。初到四区队,目所能及的地方都非常干净整洁,让人记忆深刻。这里的抽油机砖围墙围栏用水泥浇筑,方方正正,抽油机也用防护栏隔离起来,统一刷上黄色的漆,醒目坚固,呵护有加。我一个外行人,清楚分明地感受到他们在呵护油井上的用心。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区队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垦荒地,建了蔬菜大棚,队里四季都有自产的新鲜蔬菜吃。进大棚去转了一圈,鲜绿鲜绿的各种蔬菜长势喜人,花菜、油麦菜、西红柿、小白菜、香菜、芹菜、韭菜、菠菜、豆角、茄子等,应有尽有。在院子里的空地上,也种满了白萝卜和黄萝卜。除此之外,队里还养了两头肥壮的猪。一年里,自己种的蔬菜,养的猪为区队节约了成本。四区队的同志介绍说,在延长油田,几乎每个队都有蔬菜大棚,同时还养猪养羊养鸡,过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日子。在艰苦的环境中,石油工人除了日常的工作,还要为了排除油井故障、抢修电路时常通宵达旦,在深山野岭奔波忙碌。在生活上,他们还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自给自足,这是多么优良的传统,这是多么可贵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瓦窑堡采油厂五大队,会议室墙上挂着的几面锦旗吸引了我。我向由办公室主任刚调任区队队长的袁亚强了解情况,他腼腆地说:“这样的锦旗库房里多着呢,都是帮助了村里人,他们给送的。”他的轻描淡写,或许觉得我少见多怪吧。可是,这每一面锦旗背后肯定就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在连续追问下,我了解了五大队常年救济无人照顾的老人和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等暖人事迹。其中,发生在去年洪灾期间的一件事让我感触最深。
2013年7月,延安遭遇自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最长、强度最大、暴雨日最多且间隔日最短的一次持续强降雨,它的损害程度不亚于一场6级地震。7月中旬的子长县已经连着下了十多天的雨,山体滑坡、房屋垮塌等危险直接威胁着在窑洞里居住的村民们的生命。瓦窑堡采油厂五大队所在的史家畔乡高家岔村地势起伏、坡陡沟深、住户分散,几百名男女老少的转移,成了极大的难题。暴雨疯狂而无止境地兜头倾泻,无助的父老乡亲担惊受怕,有家不能回。五大队的大队部是安全的楼房,队长刘侯平果断决定让乡亲们住在大队部,在雨停之后确认安全之前,五大队给乡亲们管吃管住。
想想,二百多男女老少在大队部里安营扎寨,是多么震撼人心的一幕。老人、小孩和妇女安排住在职工宿舍和办公室,男人住在会议室和职工食堂。人太多,队里想尽办法只能一日三餐供应白面饸饹肉臊子汤。暴雨在持续下,五大队的石油人要加倍看护油井,同时还要打起精神照顾乡亲们,几乎要累垮了。住在大队部的乡亲们肯定心安了,心暖了也心疼了。石油人与乡亲们一起,经受住了百年不遇大暴雨的考验,盼来了雨过天晴。延长油田是一个港湾,是一支军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今年的五大队,因为年度生产任务在原有任务的基础上自行增加了1000吨,所以异常忙碌。刘候平队长和一些业务骨干的家就在几十公里外的子长县城,可是为了抓生产保质量,每个月最多才能与家人相聚三四天。五大队的油井都是老井,原油产量的自然递减率是10%,今年,他们呵护油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递减率降到了3%-4%,年度任务可以提前一个月完成……
敬业、务实、有担当、心怀大爱,将军故里的延长石油人,是黄土地上最可爱的人。
 
总结会开到午夜十二点,与油田难说再见
最后一天,当各个组结束所有的走访,回到延安,“探寻延长文化”的总结会就只能安排到晚上7点开始了。延长油田责任公司杨锐董事长从基层检查完工作后没有休息,直接来参加我们这次活动的总结会。大家都累,但兴致很高。西安来的每位老师都很有感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想。结束的时候杨董事长一席真诚的话语,让我对延长油田的认识又加深了几分。
    讲到延长石油人,董事长说延长油田有不少只能一个人守在深山里看护抽油机的女工人,他不久前专程组织会见了几位一线女职工代表,问她们,一个人晚上害怕么?有位女职工说,不害怕,可是孩子才一岁多,就是想孩子想得受不了。讲到这里董事长沉重起来,他说当时他心里十分难受,这样的情况一定要为职工改善。
    关于延长油田和油田的发展,董事长用浅显的语言,让我们了解了之前并不太了解的内容。延长油田是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这类油田的开发原本就是世界级难题。延长油田的主力油区在鄂尔多斯盆地“盆”的边缘,“井无压力不出油”,油层离地表非常近,给开采带来巨大的困难,而开采出来的原油平均含水量高达80%以上……无论是油藏类型、油层品质还是其他任何一项开采条件,延长油田都是最差的,必须要把所有的石油开采技术都用上,经过压裂、注水等60多个环节,才能出油。多年来延长石油人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因陋就简、开拓创新,形成了与自己油田配套的、完整的技术体系,产量逐年提高。2007年,延长油田成功跨入国内千万吨级大油田行列。至2013年,原油产量连续6年稳产增产,延长石油晋身世界五百强之列。今年6月份在俄罗斯举办的世界石油大会上,延长油田以无比特殊无比艰难的地质条件和它所取得的成就,让全世界最权威的石油专家们感到震惊。这奇迹和荣耀,是一代代的延长石油人用智慧、用汗水、用青春无私奉献的结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超越美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石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于此同时,举国上下对国内石油事业发展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仅就延长油田而言,目前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共计约21亿吨,累计采出1亿多吨,似乎所有人都希望油田能扩大规模提高产能。然而杨董事长认为,在资源和规模的平衡问题上,石油人一定要有忧患意识。他坚持油田不能只顾产量的提高,而是要健康科学地发展,中国有几个大油田就有过渡开采后带来恶果的前车之鉴,都是极其沉痛的教训。他主张从呵护油井出发,提升效率提高产能,合理开采,从稳产到增产稳扎稳打。这位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油田领导心怀油田发展的百年大计,而完全不是看重油田在他任期内的一时辉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样的人值得尊敬!他是这个企业这片油田的福气…..几天的延长油田行走,我一直疑惑,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能让我所见的延长石油人那么精神饱满、团结一致、勤劳善良?通过领导一席话,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那是他们作为一个个平凡的人所具有的最高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会议一直开到了午夜十二点,好客的董事长说他还会邀请我们来延长油田。我心里澎湃着一股暖流,不舍得与这个历史绵长而又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家庭说再见,不舍得与相伴了四天的油田的朋友们说再见。此时再看会议室墙上“关爱职工 呵护油井 发展延长 奉献社会”十六个醒目的红色大字,不禁为自己几天前初次见到它时那种对空头口号充满怀疑和不屑的心理羞愧万分……延长石油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精神,不正是延安精神在当今时代最真实最难能可贵的写照么!几天的延长油田走访,是我灵魂的一次洗礼。
 
新一天的清晨,我们搭乘和谐号踏上归程。难忘盛开在大山深处沟里峁上红艳艳的山丹丹石油花;难忘采油队职工食堂的可口饭菜;难忘延长石油人业余时间创作的剪纸、印章、十字锈等各种艺术品;难忘“村里人读书会”和《油脉》《瓦窑堡》《三月天》等延长“油脉”滋养出来的文脉;难忘延长石油人的坚守、担当,热情、真诚、朴素和勤劳善良;难忘延长石油作家的才情和豪气;难忘郝随穗、钟丰富兄和魏斌兄弟对我们这个小分队一路无私的照料和陪伴;难忘延长的时光……
幸运的是,感谢丰富兄在延安介绍我认识了著名的作家侯波先生,他刚创作完的长篇小说《流火季》写的就是延一井和延长石油早期发展的故事,刊载这部小说的内部杂志,已经在我手中。我从动车行李架的背包里迅速翻出来《流火季》,读了起来,继续着延长的时光…… (申亚妮  太白出版社)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一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