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春到龙头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春到龙头

2015-06-02 14:12:30    716次点击               发布者:静听花开       字体:【

分享到:

 

春到龙头
 
再一次走进村子,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驱车到达村子的中心广场,而是在进村的桥头下了车。像许许多多的游客一样,我要从村口,慢慢地走着,欣赏着,去往村子里。
桥头竖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村子的名字——“龙头村”。这就是中国最美乡村——女娲故里,平利的龙头村。曾猜测过“龙头村”这个名字的来历,料想,龙头应该是与龙有关的。也曾听说,是因村子的形状颇似龙头而得名。还曾与三两好友,一起去爬一座高山,据说在这山的某个角度可以一览龙头的全貌,一探龙头的究竟。但仅爬至半山腰,便因一身行头不适合越发陡峭的山坡,遗憾地半途而废。
村头的桥不宽,也不长,但很直,很平整。两边的栏杆有一些岁月侵蚀过的痕迹。桥下的小河,瘦瘦的河水静静地流淌,很清澈。因为在春天里,雨水不多,所以,小河的水并不像夏天那般丰盈。记得以前村子尚未规划和开发的时候,曾和同事们在这条四季不息的小河里捉过小鱼小虾,还有螃蟹。思绪不经意间便又飞回到了曾经的小河,曾经的村庄,似乎兴奋地看到了童年的影子。那一些年少轻狂的岁月啊。待回过神来,已经到了桥的另一头。
走在平坦的村庄大道,就像是走进了四季如春的公园。不由得感慨:村子的变化真是大呀!原来窄窄的土路变成了康庄大道,道路的两旁是一溜溜碧绿的樟树,笔直,茂盛,浓密。原来东一块西一片瘦脊凌乱甚或荒芜的庄稼地,也变成了村子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生态茶园。春天的茶园更是一派新绿,郁郁葱葱,散发着无尽的馨香。一棵棵或高或矮或纤细或粗壮的茶树上,新新旧旧的叶子密密麻麻,挤挤挨挨,乐乐呵呵的,在温暖的阳光下,享受着几世同堂的欢乐。
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古香古色的街道。清一色的徽派建筑,木格的门窗,窗格的花形也几近相同。一些门敞开着,一些半掩着。从一扇开着的门走进去,簸箕,篾筛,篾刷,还有一些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用过却一时间叫不出名字的篾器什物,那么慈祥地迎着我的目光。禁不住伸手摸一摸,似乎还带一些儿时的温热。又一扇半掩的门里,是农耕家具。推开门进去,儿时门背后、房檐下挂着的那些被父亲母亲的双手磨得溜光的家什器物,便又那么亲切地在我手边了。
街道两旁的水渠里,水声哗哗作响,清清亮亮的,长流不息。每次走到水渠边,总有一种想掬起一捧咕咚咕咚畅饮一番的冲动。但往往,仅仅是伸手触一触流水,轻轻逗弄逗弄水花而已。仅是这轻轻的一触,一种清凉舒爽的感觉就遍布全身。有龙自然有水。龙头的水自是比别处的水更富有灵性。龙头的水滋养出龙头的温润,灵动和朴实来。
一边向朴实的龙头人打着招呼,一边就出了古色古香的街道。往右一拐,便走进了村子的中心——秦楚农耕文化园,这个旅游示范村最具特色的地方。那尊人工塑成的“龙头”,远远地迎接着一个个走近的游人。感念时一抬头,墙上的“弟子规”映入眼帘。龙的文化在龙头四处可见。
随着脚步走过去,一尊尊农耕文化雕塑齐刷刷展现出来。“采青制茶”、“耕牧相依”、“粪施禾”、“收在望”、“若夯”、“背驮负重”、“手摇磨浆”等等,无不展示出古老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远处是一大片茶园,“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牌子很是醒目。还在初春时节,茶园正是一片新绿时。
一个偌大的圆形的池塘,就在农耕文化广场的中心。水车不紧不慢地转动着,弄出哗哗的流水声。池塘里悠闲地飘浮着枯黄的荷叶,竹筏静静地躺在荷叶中间。这景象不禁让人想起夏天的荷塘。那一塘的绿波,那娇艳的荷花,那些随风舞动的翠绿的荷叶便翩翩然舞在脑海中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很合适宜地闪现出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四季长青,郁郁葱葱。花坛里低矮的小草一片碧绿,开出细碎的粉红色的小花,像是绿色的地毯上点缀着的粉色的星星。一闪一闪,既养眼,又悦心。
小鸟远远近近,飞起又落下,飞走又飞来,一时落在树梢上,一时歇在池塘边,有时也大胆地在园子广场宽阔的地面上蹦一蹦,跳一跳,目中无人地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着。文化园的春天便多了一份强烈的灵动感。
那尊“巨龙腾飞”的龙头造型盘旋在村子中间。“秦楚农耕文化园”几个字向游人昭示着这个园子的时代与文化气息。一个金色的龙头镶在“秦楚农耕文化园”几个大字下面。有人牵着龙须合影,有人握住龙角拍照,是想沾一些龙的灵气吧。也有人直接趴在龙头上,奏出人龙和谐的音符。在这个龙头里有九个展厅,展示着秦楚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农业的起源、农耕工具、手工制作等等,展示着古老农耕文明的博大精深,记载着农耕文化的演变历程,传承了中华文明、丰富地域文化内涵。
踏上几个台阶,便到了村部。村部的场院很大,很宽。有村委会办公室,一些特色展区,还有一个小型商场。村部的中间竖着两个硕大的宣传栏,有公民道德规范“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有“平利县农民文明公约”,有“城关镇龙头村村规民约”。村子的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村子是四面环山的。除了曾经为一探龙头的究竟爬过的那座山,我还曾与几位好友在细雨中爬过村部后面的那一座山,也是那一群编剧、导演们曾探访过,还带回一些野鸡消息的那座山。山路并不难走,陡一些的地方都有台阶。但因为毛毛细雨的缘故,路有一些湿滑。曾滑倒过某些才女和资深的文化人,营造出一些特别的欢乐的氛围来。山间也有几个零星的亭子,是供游人歇脚用的。我们充分发挥了它们的作用,除了歇脚,还将一些零食和水暂时寄存,待返回时继续享用。亭子也非常守本分,尽职尽责地帮我们看护着这些食品啊水果之类的物什,没有让松鼠,野鸡之类山的精灵们偷食。
村里的农家乐很多。游得累了饿了,随便走进一户农家,“小甑酒坊”、“竹林贤居”、“月亮湾”、“龙头老豆腐”、“桃花山庄”、“姜家大院”等等,一杯绿茶,几个地道小炒会让你乐不思蜀的。
龙头人是朴实的,也是幸福的。从一个个龙头人的表情上,我看到了愉悦和满足。来龙头村看看,你也会感觉很幸福。(陕西省平利县医院 柯昌兰)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倘佯花香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