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味道 就此断了线

儿时的味道 就此断了线

2019-07-01 01:01:09    2286次点击               发布者:564072272       字体:【

分享到:

        小时候,村里很少有胖子。回想起来,大概是各家油水不足的缘故吧。
        所以每到”跟会“(赶集)前几天,就眼巴巴看着爷爷奶奶,各种听话懂事乖巧,为得是好好表现,让他们跟会时带上我。
        为什么?因为馋踅面。
        什么是踅面?据吃家考证,踅面是由西汉淮阴侯韩信所创,至今2000多年历史,称得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
现在,踅面分合阳和澄县两种,合阳是荞麦面,澄县是麦面。我这里说的,是澄县的踅面。
到了跟会那一天,爷爷骑二八大杠自行车,我坐在前面横梁上,路不平,横梁并不舒服,随着坑坑洼洼的路,我的屁股不时要跟横梁进行碰撞,有时到地方后下车,我会摸摸屁股,发现有明显凹陷感。
         翻过一座沟,集市到,爷爷的规矩是先办事,后吃饭。爷爷办了什么事我现在没有一点印象,只记得当年吃完踅面后的幸福感。
 爷爷办完事,领着我来到相熟的踅面摊前。
长三米宽一米的一块长板,下面用两条长凳支起来,上面放一个玻璃罩,踅面所需要的四五种调味品就在里面。老板摊里坐,左边放个纸箱子,里面装着半成品的“踅面”,右边一个炉子一口锅,水已经烧开,不停在锅里翻滚。
踅面摊老板是个老太太,估摸着当年也就五十左右,但那时农村人经常风吹日晒,田里刨活,所以显得老些。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和我们家还是拐着弯的亲戚。
熟人,熟客。老太太招呼我们坐下,从纸箱里抓一把切好的面投入锅中,用筷子须锅一搅,便可捞起。外地人会怀疑这面是否变熟,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在面已七八成熟,再在沸汤中一烫,便完全熟了。
筷头一挑,煮熟的踅面麻溜地划过一道弧线,稳稳落到碗里,老太太熟练地用勺子在调味的玻璃罩里挑出大油、红油、盐、醋,一层层码在踅面上,最后再用手指捏一撮韭菜花撒在碗里。
对于我来说,最幸福的就是接过踅面碗的那一刹那。还没入嘴,味已顺着鼻子钻进心肺。
迫不及待拿起筷子,拌匀实了,赶紧夹起一大块,送进嘴里。
咬到嘴里筋,吃到肚里香,满嘴红油,但此时,谁又会在乎吃相呢。
每次吃踅面,我有个习惯,先快后慢。前两三口大吃,好像要把那它占为己有,填满胸腔。后面慢条斯理,一根根品尝,希望这个幸福的过程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再慢,它也有结束的时候。当爷爷从兜里掏出钱的时候,我知道,属于我的幸福时刻结束了。
爷爷和对方寒暄几句后,带我离开。我转身看,卖踅面的奶奶又从纸箱里抓出一把踅面,扔进锅里,前面,已有食客坐在矮凳上等候。
长大离家后,已很少吃踅面,网上淘过几次,不知是环境还是其他原因,很少有儿时的味道。有次回家,顺口向爷爷打听了买踅面的老奶奶,得知已逝去多年,听说,她家孩子嫌累,也没有在做此生意了。
踅面,还在。但我儿时的味道,就此断了线。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很抱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