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访四知堂随记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访四知堂随记

2020-07-20 09:14:17    15594次点击               发布者:云水禅心       字体:【

分享到:

    我去潼关采风,皆因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致。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对于一个一直生活在平原上的人来说,想想都叫人激动。
    那天早早的起来,马不停蹄的就出发了,一路上脑子里尽是兵家必争,山河波澜壮阔的画面。
    高速快捷,倏忽间就到了。对方有人接应,刚下高速,相互寒暄,就跟着前面的车出发了。
    其实事先没有这个安排,紧随友人带领,我很快便看到了“四知堂”三个赫然的大字。
    "四知堂"是杨氏家族的堂号。现为该县的一个旅游景点,可能是刚刚开发吧,游人并不多,其实出游探访,我最怕的就是人群嘈杂,这安宁和清净,我喜欢。在这里我跟随着景点讲解人---杨会长,一步步听他讲关于杨震及其后人的故事,每一步都被其包含的那种清正廉洁的凛然正气所深深的感染着。最让我不能忘记的就是关于四知的故事。
    相传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神情严肃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来人听了,便非常羞愧地谢罪走了。也是因为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四知的故事便被流传下来了。
    想想,自古而今,那些贪婪者最初哪一个不是抱着遮遮掩掩的心理在干贪赃枉法的勾当呢?他们心想,这事只要我做的隐蔽,做的有些技巧,就可以蒙混过关,就不会有人发现。可最终结果呢?还不是纸里包不住火,雪里埋不住死人,最后不仅得到了法律的严惩,而且臭名昭著。
    想想这些人,看看他们堕落的历史,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开始自以为是小事,一条烟,一顿饭,一袋茶叶,无关要紧,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警戒越来越松,欲望越来越大,以至于无法自控,成了人民的罪人。
    想到这一点,我就在想原因在什么地方的呢?可能根本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缺少一种敬畏之心。再想想杨震的故事,觉得还是杨震做得对,抱有一颗对上天,对神灵敬畏的心,才永远不会被贪欲所侵蚀。
事实上,杨震一生做官清正廉明,并一再告诫家人,生活要俭朴,不能仰慕虚荣,正因为他以身作则,并谆谆教诲,因此后世多为清正廉洁之人,为百姓所称赞。
    据历史记载,杨震(公元51-124年),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少好学,受《欧阳尚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安帝乳母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他用自己的生命在与贪腐和污浊做抗争,真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令人敬佩。
    与我们一起的杨会长说,我是杨家后人,自小受先人四知的故事的影响,坦诚做事,清白为人,我一直觉得人应该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才不会被钱财所累。不会被钱财所累,才是一个幸福的人。我就是最幸福的人。
    是呀,看看那些被审查、审判的贪官们,事发前忧心忡忡,事发后泪流满面,我只想问一句,你们真的幸福吗?回答是否定的。既然如此,何必当初?当然他们身边可能少了一个四知的故事。当初他们要是能够知道四知,并不断的警戒自己,那该多好呀。
    可惜,人生没有后悔药,自己酿的苦酒只有自己慢慢品尝了。
    我发出此慨叹的时候,杨会长一直点头。(文/通讯员  崔雅)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陕煤蒲白煤化运营公司 “廉政家书抵万金”征文展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