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煤建企业的坎坷路

国有煤建企业的坎坷路

2010-03-04 08:52:04    1524次点击               发布者:admin       字体:【

分享到: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煤炭矿建企业和煤炭生产矿井一样,一直在一种国家控制下的平稳轨道上运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蓬勃发展,给建筑业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率先是浙江人开始自筹资金进入矿建市场,随后全国各地大量的私人矿建队伍如雨后春笋,飞速发展,给国家独有的矿建市场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国有煤建企业增加了竞争力和危机感。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私人矿建队伍不承担企业办社会负担,不担当相应的社会责任,以机制灵活和低报价的优势,几乎占领了全部的私人小煤矿市场和类似像陕北这些煤层埋藏浅、地质赋存简单的大部分矿建市场,而国有煤建企业规范化的价格运行体制,在承担不一样社会职能,同等竞争对手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失去了优势。
    众所周知,过去建一个中型矿井最短也得5—6年时间,固定投资一次到位,有的企业把机关搬到施工现场,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费用。而随着建矿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千米深井一年就能到底,再加上战线的延伸,像陕煤建司过去几十年一直在陕西铜川的百里矿区建设,而现在涉及到全国10多个省,而工程量小的只有1000万元,多的也超不过亿元,可以说搬家和管理费用占去了全部的利润,保本施工不亏损也就万幸了。报价低,国有企业矿建企业不进入,私人施工队伍马上就进入。对此,国有煤建企业的老总只好无可奈何地说:“算给社会做贡献了,先把市场巩固住再说。”这是其二。
    其三国有煤建企业受观念、资质、体制的影响,以及失去了国家政策保护,跨行业参与高速公路、地铁、铁路承揽工程的机遇丧失,再加上行业内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有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在招投标时宁愿高价位要私人企业、行业外矿建队伍施工,也要千方百计找理由淘汰行业内的施工队伍。除非深度井,地质复杂的工程,别人干不了的才让自己的队伍来干,像陕西的胡家河,五毒俱全,大量涌水、全段冻结法施工,山东的唐口千米深井,勘探都未打到这么深,别人干不了,才想起了行业内的国有矿建企业。
    同时,煤建工人长期性的付出和收入不匹配,造成国有煤建企业的技术人才大量的向私人企业、煤矿生产矿井转移,导致国有煤建企业竞争失去了人才的先天优势,形成恶性循环,生存更加困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煤建施工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要求。
    据笔者调查:当前国有煤建行业只有极少数企业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大多数还遵循几十年不变的传统经验、家族、作坊式的管理,不仅管理体系有缺陷、管理机制有漏洞,而且对工程项目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系统化运作的能力不强。在认识上还仍然把矿建施工看作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只有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在经营结构上,过度竞争表现的最为明显,笔者所参与的不同工程招标直至到后期的施工建设,国有煤建企业几乎都是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似的管理模式、相近的生产水平和规模,进行着相似的施工承包业务,低价竞标、低价中标已成常态。在以包代管粗放经营的后边,再加上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产值利润率不到3%,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不足,最终导致国有煤建企业的总包不强,专业不专,管理不精,而国际承包看重的项目策划、设计、采购、融资的高利润阶段,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很难行的通。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员工还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安于现状,缺乏竞争勇气的思维方式,严重地束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禁锢了工作热情和拼搏精神。
    管理上的脱节,导致科技和人才资源向私人、民营和国有煤矿分散,国有煤建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集中攻坚的体制优势也在慢慢丧失。
    通过近几年来的走访、调查了解,国有煤建企业决策者,普遍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先进管理模式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过多的考虑企业眼前利益,自身因素,这样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企业管理技术知识的积累和软资源的共享,削弱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中煤一建副经理李刚说: “大力推行应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国有煤建施工企业强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获取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王成祥)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陕西煤业化工建设 (集团)与西安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