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供电:智能阳光 洒向农网

渭南供电:智能阳光 洒向农网

2011-07-13 09:13:34    366次点击               发布者:渭南供电局       字体:【

分享到:

陕西蒲城承担的国网公司农网智能化综合试点项目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智能化改造工程设备安装工作顺利完成,系统联调接近尾声。近日,笔者走进蒲城电力局,体验智能化建设的成果,感受信息科技给农网带来的新变化。
智能化中枢让迎峰更从容
6月30日,室外气温达40摄氏度,蒲城电网最大负荷达14.6万千瓦,创历史最高记录。调度人员通过营配服务支持系统,根据从各条线路传输的实时数据,及时传达指令,合理分配负荷,电网顺利度过用电高峰。
正是智能化改造后,智能配电箱、智能开关、智能配电终端、采集器以及光纤等通信设备,形成类似于神经中枢系统,让电网迎峰更加从容。
简称为FTU的智能配电终端,让人容易联想起“UFO”,它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单元,通过FTU,配电变压器的负荷、居民家中用电量等实时数据将传送至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为进行配电台区线损管理、经济运行分析、分布式能源监测与控制等高级功能提供数据支撑。FTU与智能开关配合使用,可实现灵活负荷转移,故障时自动隔离至最小范围,大幅缩短倒闸操作时间,降低电量损失,并可改善一次设备运行环境,延长一次设备的投资周期。
蒲城试点中在国内首次采用由中国电科院研发的智能配电箱,集成配电终端、漏电保护器、计量、无功补偿等设备,实现变压器、开关等配电台区设备状态参数监测、无功补偿远程控制投切、漏电保护监测管理、谐波监测、三相不平衡监测、电量抄录、远程通信等功能,可降低电网损耗,提高农配网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通信网是农网智能化的基本支撑,因地制宜选用多种通讯方式也是蒲城试点的一个特点。试点中采用以电力光纤传输为主,同时采用无线公网(GSM、GPRS、CDMA)、230兆赫兹无线专网、微功率无线网、载波通信等传输模式。并通过运行对比,针对城区、农村、城乡结合部等不同地区,选择出最科学、最可行的通信方式,为农网智能化推广提供借鉴。
抢修全过程的现场直播
在该局新组建的营配中心,笔者观看了一场特殊意义的“现场直播”。
打开“蒲城农网统一数据与集中监控平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实时刷新的电子地图,点击已录入数据的某条线路,如同3D电影一般,立体的画面随着线路延伸,当定位到某个台区,可清楚看到该台区智能配电箱、智能开关、表计等的实时数据和运行情况;在模拟演示现场故障的抢修时,当设备出现故障,大屏幕立即弹出告警窗口,准确定位故障的区段位置,值班人员立即做好记录并发出抢修指令,地图上红点显示抢修车辆启动,15分钟后到达现场,这时大屏幕显示现场的实时画面式变压器丝具熔断,在做好安全措施后,抢修开始,10分钟后抢修结束,现场人员汇报后拆除安全措施,工作结束,整个过程就是一次现场的电视直播。
蒲城电力局副局长王斌介绍,这套系统应用先进的3G通信技术和GPS定位技术,搭建起一个融合电力故障监测、受理、调度、抢修和恢复的平台,建立起数据共享、实时通信、快速反应、多部门联动的协作管理运转模式,改变了以住出现故障时,由用户反馈至95598座席人员,再将信息传至供电站,再安排人员进行巡查,确定故障点,然后准备抢修材料,进行抢修工作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抢修工作的效率,缩短了对用户的停电。
在蒲城调配控中心的监视机上,打开营配服务支持系统,在看到每座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的同时,也可清楚地看到城区9条10千伏手拉手线路以及每个台区设备的运行状况,随时可查询实时数据,为生产指挥提供了依据。
蒲城智能化试点实现了从0.4千伏至35千伏各个电压等级的信息化,形成了从大脑到末梢完整的神经系统,来感知各个关键设备的健康状况,保证电网设备处在最优状态。还采用了“柔性接入”技术,建立统一的通信规则,将以前应用视频监控、TAS监控等16个管理系统与一体化平台融为一体,同时接入SG186营销系统、ERP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并为智能化新技术的接入提供了扩展。
虽然看上去仅是计算机网络操作的一张地图,但这个管理平台集成了近10万条数据信息,搭建起营销系统与生产系统之间、电网供电侧与客户需求侧之间的数据信息实时交互的桥梁,为实时数据的科学管理和分析应用提供环境和工具。

(宁纪军 田肖野 )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新招大学生来王村社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