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智能化的炫丽彩云 蒲城农网智能化综合试点建设纪实

托起智能化的炫丽彩云 蒲城农网智能化综合试点建设纪实

2011-09-27 10:12:42    400次点击               发布者:渭南供电局       字体:【

分享到:

蒲城,地处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东部,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清代名相王鼎的故乡,国家授时中心授时台所在地,历来是国家粮棉油果生产基地,素有“将相故里”、“关中粮仓”、“酥梨之乡”等美誉。在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农村电网的技术革命,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智能化综合试点项目,从这里将发出农网智能化建设的强音。

9月22日,是个特殊的日子,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蒲城农网智能化综合试点项目首家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这朵农网智能化的彩云,将在电网智能化浩瀚的天空中绽放出炫丽的光芒!
这项试点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智能化试点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攻克了农网智能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技术,建立了农网一体化信息平台,优化农网营配调一体化模式,为下一步大规模推进智能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经验,并将使21万户城区居民和农村用户受惠,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局:肩负起光荣的使命
在智能化成为电网发展新趋势下,国家电网公司高瞻远瞩,超前谋划,作出了全面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部署。农村电网作为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网智能化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实施,陕西蒲城肩负起这光荣的使命。
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的智能农配网,从陕西走出农网智能化综合试点的新品牌,陕西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试点建设。为全面加强蒲城农网智能化试点建设,成立了以总经理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吕春泉总经理与领导小组成员多次赴一线调研,要求该项目建设要以提升精益化管理为目标,注重可行性,提高实用性,整合信息资源,强化数据分析,确保科技成果、投入产出都具有可推广性。副总经理李永莱多次深入现场,现场指导试点方案及试点各个环节工作。
在试点推进中,陕西省电力公司积极组织专家开展农网智能化关键技术的研究,选定农业基础扎实、工业发展迅速、城镇化步伐快、农配网极具西部地区特色的蒲城作为综合试点,在国网公司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在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的支持下,编制了《陕西蒲城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对方案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化论证,经过反复修改完善,确定了试点项目包含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农网统一数据与集中监控平台和企业一体化信息平台4个单项工程,选择城区9条手拉手10千伏线路、农村2条辐射式10千伏线路共138台配变进行智能化改造。该方案赢得了国网专家组方案思路超前科学、信息化水平高、具备可操作性的评价。2010年1月,国网公司确定蒲城为西部地区典型进行农网智能化综合试点单位。
基础管理扎实、农配网坚强可靠、信息化应用广泛,为蒲城赢得了智能化建设的先机。蒲城电力局曾荣获国网公司首批县级一流供电企业、农电“综合管理标杆单位”、首批“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等荣誉,是陕西农电系统的一面旗帜。境内有变电站25座,均达到了双变双电源供电,全部实现无人值班。2009年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验收,城区10千伏线路全部实现手拉手供电,农村低压电网改造覆盖面达95%,建成了较为坚强的配电网络。自2008年该局提出“数字电力”的设想,并积极实施农网信息化工程,为农网智能化试点奠定了基础。
智能化试点是责任更是使命。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后,渭南供电局立即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农网智能化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建设工作小组和五个攻关小组。蒲城电力局更是集全力开始农网智能化项目的攻关,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投入到这项智能化试点研究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中。
布局:积极探索倾力建标杆
农网智能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省公司精心组织下,渭南局及蒲城电力局细化试点方案,并严格按照里程碑计划规范过程,倾力打造智能化示范。
为确保方案符合智能化建设的目标,同时能够解决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蒲城电力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已应用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每条线路、每个台区、每个居民户进行全面梳理,先后完成了《蒲城电网现状调查》、《集抄系统的建设实践与思考》等调研报告,并组织各专业剖析存在的问题,专门邀请中国电科学院、国网电科院、陕西电科院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制定解决的方案和措施,确保方案最优化。
2010年3月26日,蒲城农网智能化试点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国网公司专家组评审,成为最早通过项目评审的单位。专家组认为,蒲城试点实施方案符合“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方向,项目选点覆盖城镇乡村地区,在农网中具有代表性;方案中各类项目提出不同建设模式,采用的技术适度超前,系统功能具有可扩展性,体现了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的基本特征,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作为国网公司唯一一家直供直管县试点单位,项目实施严格按照里程碑计划和工程管理程序有序推进,从工程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现场、材料招标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审批程序和规定,确保试点项目在技术上能引领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方向,更在工程管理成为一项样板。
2010年5月,编制完成并批复4个单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6月,编制完成并审查通过试点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2010年8月,批复4个单项工程初步设计获省公司;
2010年9月,完成试点工程设备集中招标文件编制,并参加集中招标;
2010年12月,蒲城东陈政府变示范台区顺利上线运行,第一个智能配电单元建成;
2011年8月,试点工程全面建成,投入试运行,并通过省公司自评验收。
一个个时间节点见证了试点项目艰辛细致的工作历程;一项项成果见证着国家电网人执着追求、不断探索的信念。
攻坚:责任实干显铁军精神
智能化改造工程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新设备安装缺乏经验,安全质量要求高,设备供应不及时,加之改造停电协调工作量大,一道道难题摆在蒲城电力局局长王晓军面前。他多次组织班子成员、管理骨干会议讨论具体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决定采取集中会战的方式,自2011年3月起,从各供电所抽调150余人,组成12支突击队,投入这场战斗。
加强组织,计划当先。该局提前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了每一项工作的施工队、工程进度等,同时明确施工中“五个坚持”,即坚持计划管理、坚持生产为安全让路、坚持班站长到位、坚持班前班后会、坚持安监人员同进同出。专门绘制设备安装工艺图,对每项施工提前组织安装及工艺培训,形成统一的规范。并对安全监督、停电协调、材料供应、后勤保障等,每个环节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保证施工安全按计划进行。
面对这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突击队员们将这次会战作为一次现场培训和检验,发扬不怕苦累、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和顽强作风,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农网铁军“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精神风貌。
3月24日,延安路10千伏132重泉线延西支线01#,兴镇供电站长李长庆带着突击队员正在进行智能开关安装。虽是初春,寒气袭人,但突击队员干得热火朝天。“每天早上6点起床联系拉运材料,收工后要准备材料、工器具,每天都要到晚上十点以后”,李庆长介绍说,“工作现场处在城区繁华路段,车多人多,安全不能有一毫疏忽。因此停电措施都认真查对,设专人现场监督安全,保证工作安全进行。”
5月20日,是智能台区改造的最后一天。一大早阴沉的天到十点刮起了风,雨点时大时小落了下来。正在10千伏焦庄线台区改造的突击队员们凌晨五点已经开工,还是没有躲开下雨,“电停下来了,如果停工就会影响给群众供电,而且就不能如期完工”,于是他们就冒雨干。身着单衣的突击队员早被淋得湿透,风一吹瑟瑟发抖,但没有一个退缩。吊车无法进入现场,他们就用滑轮组和导链以人拉的方式吊装配电箱,地勤人员全部动起来,尽量减少杆上人员工作时间。支部书记刘宏斌带领班子成员、管理人员现场助阵,终于安全顺利完成了改造任务。
共产党员更是奋勇争先,冲锋在前。共产党员、生技科科长田肖野从前期方案制定,到施工中每天安排工作计划,每晚组织协调会,再到技术把关、材料供应、调试协调等,每个节点、每项工作都要考虑周全,半年多来他没有休过周休。共产党员、信息班班长汪鑫,经过十天夜战刚完成网络布线工作,在机房搬迁时信息内网出现故障,他钻进服务器堆里一点一点查找原因,两天两夜没合眼,问题虽然解决了,他却第三次晕倒在现场。共产党员、县城供电站武永忠负责改造中的停送电工作,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办工作票、作安全措施,等各工作队工作全部完成后还要负责送电……正是他们,让党旗在农网智能化建设现场高高飘扬。
每个人都为智能农网试点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每个人都说所做的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正是凭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该局先后改造智能化台区138个,安装智能开关40台,更换智能电表6760户,架设光纤103千米,安装采集器1514块。改造信息机房500余平方米,安装、部署各类主站服务器59台,安装各类信息网络设备31台,接入数据点680个,安装通信设备212台,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计划三个月的工作任务。
在智能化改造工作中,渭南局多方联动,群策群力,全力推进试点建设。局长钟筱军多次深入现场解决试点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在工程进行的关键节点,及时组织召开协调会,进行具体安排。党委书记连耀学多次深入试点建设现场,指导试点建设工作。主管领导每周召开例会,协调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农电、生技、信通、营销、物资等部门安排过硬的技术人员,及时跟进,协助解决试点建设中关键问题。
责任是在面对艰苦的任务时,心有大局,欣然受命;是面对困难时,敢于担当,勇于争先。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责任感使然的动作。在蒲城农网智能化试点建设中,国家电网人用实干诠释了这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突破:科技夯实智能化根基
智能化是农配网的一次技术革命。在蒲城试点中应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融入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元素,实现了设备的管理由“定期体检”到“实时监测”。
蒲城试点项目在农村电网首次应用智能配电箱、230兆赫兹无线专网技术、微功率无线网络技术、智能电表、ON3000调度系统、EPON无源光网络、3dGIS系统、ABB新型开关和刀闸、ADSS自成式光缆等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设备都是国内首次应用。
信息化覆盖了各个电压等级。这次试点实现了从0.4千伏至35千伏各个电压等级的信息化,形成了从大脑到末梢完整的神经系统,来感知各个关键设备的健康状况,保证电网设备处在最优状态。还采用了“柔性接入”技术,建立统一的通信规则,将以前应用视频监控、TAS监控等16个管理系统与一体化平台融为一体,同时接入SG186营销系统、ERP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并为智能化新技术的接入提供了扩展。
因地制宜选用多种通信方式也是这次试点的一个亮点。通信网是农网智能化的基本支撑,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通信系统的支持。这次试点中采用以电力光纤传输为主,同时采用无线公网(GSM、GPRS、CDMA)、230兆赫兹无线专网、微功率无线网、载波通信等传输模式。并通过运行对比,针对城区、农村、城乡结合部等不同地区,选择出经济可靠的通信方式,为农网智能化推广提供借鉴。
在试点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先后完成了《适应智能化农电综合管理模式研究》、《营配一体化分析与管理技术研究》、《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典型建设模式研究》等专业报告。及时做好技术总结和整理,专门成立机构,按照“凡事皆有标准”的要求,编写各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97项,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为农网智能化的运行和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收获:创新提升管理服务品质
蒲城农网智能化试点改变了一直以来农村电网“设备+人”的模式,形成了“设备+信息+人”模式,优化整合了农电企业资源,简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了企业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切实提高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实效、实现电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信息依据,对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模式优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这次试点在国内首次提出县级供电企业融合业务管理与运行信息、贯通各电压等级的信息一体化应用方案,建立了县级供电企业数据库。蒲城试点率先采用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实现营配调各环节实时运行数据统一采集与集中处理。信息化全覆盖和数据的实时化,形成了从大脑到末梢完整的神经系统,辅助进行采集、监控、决策分析,实现了企业管理由“静态管理”到“动态自动”,保证电网设备运行处在最优状态,确保县级供电企业生产营销各环节流程高效运行。
优化农网营配调一体化管理模式。生产运行环节实现了调配一体化;营销环节,创新开发了3dGIS系统,搭建了优质服务常态化管理平台;积极开展管理模式优化,率先成立调配控中心、营配监控中心、信息中心等专业班组,编制岗位说明110份,初步建立了适应农网智能化运行管理的组织架构,为县级供电企业模式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试点中积极开展成果总结,形成专业报告5篇,申报专利目录9项,为推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大幅缩短用户停电时间。试点项目提高了对农配网故障的反应速度,可快速切除故障,并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通过提高农配网施工、检修和抢修工作效率,减少了停电机会及故障停电时间;通过对农配网的实时监视,及时发现、处理故障隐患,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据统计,试点项目实施后,试点区域的户均停电时间明显减少,由20.84h /户减少到13.85 h /户,减少停电时间比率达到33.5%。平均故障隔离时间由60分钟缩短至3分钟,平均倒闸操作时间由40分钟降至5分钟以内,供电可靠率由99.877%提高到99.938%。项目实施后,线损率降低了3.6%,年增益236万元,节约运行维护成本123万元。
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系统完成了用电数据采集的信息化、设备监测的自动化,并与多个系统实现了数据交互,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互动化的服务,使客户用电更加透明,减少了客户用电纠纷,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用电环境。通过试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率,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了政府和客户对供电企业的满意率。
引导能源资、源有效利用。通过系统加强对客户用电情况监测,促进有序用电管理,实现电网供需平衡,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安全可靠用电。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灵活调整用户用电阶梯时点和计价方式,助推阶梯电价政策实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有双向计量、采集、控制功能,为分布式能源接入提供了技术支持。配电自动化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分布式电源并网和利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率。智能化改造使配电网更加坚强,用电更加灵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强的供电保障。

责任实干托起智能化炫丽的彩云,蒲城综合试点展开了农网智能化崭新的一页。通过蒲城农网智能化综合试点建设和运行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成果,将成为标杆引领农网智能化的发展。并将进一步探索研究,提升农村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水平,更好适应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更加安全稳定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
(李学敏 宁纪军 王斌)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汉中工务段主题谈心活动让一线职工讲真话、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