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无悔·守望—访宝鸡市农民作家鲁翔

执着·无悔·守望—访宝鸡市农民作家鲁翔

2014-05-24 14:21:04    55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宝鸡日报记者:王卉 中国煤炭新闻网特约记者:汪振群)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靠打工为生,年届花甲,是市作协“资深”会员,创作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几百篇(首),并出版《你是我的梦》等个人文集 3部。
QQ图片20140524142216.jpg
       他曾被《陕西日报》以“陇县出了个青年农民作家”为题做过报道,也曾受邀与著名作家陈忠实一起做客陕西电视台品评陕西传统文化。
       他创建民间文学社团“西府文学沙龙”, 为方兴未艾的“草根”文化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体现了老一代文学爱好者的担当。
       他就是活跃在我市文坛的农民作家——鲁翔。
       鲁翔,原名段吉昌,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陇县, 20岁时,与同龄人一样,憧憬军营生活而参军入伍。退伍后,他返乡务农,当过村干部、合同工人、合同干部,也办过私营企业。他心中曾激荡过成功的快乐,眼角也流出过遗憾的泪水。他将生活中深切而真挚的感悟,注入自己热爱的文学创作,他翱翔在文学这片广袤的天空,认真而执着。
                                                      执着
                                                坚持读书 笔下生花
    “生活中不能不读书,读书总会得到新知,即便是温故亦可知新。”
        每当鲁翔翻开《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名著时,他眼前便浮现出儿时听人讲这些故事的情景,那个坐在打麦场讲故事的李老秀才竟能记住数十部古典小说中的历史故事。他讲的那些故事细节,跟鲁翔长大后看到的原著一模一样。
       喜欢听故事的鲁翔,也爱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同学们总是围着他听他讲上一段,在大家眼中,鲁翔的肚里有“才”。
       鲁翔的“才气”并非天生,他喜欢故事,更爱读书。母亲经常发现鲁翔在大清早擤黑洞洞的鼻孔,就知道,他又在煤油灯下熬通宵看书了。亲戚中,三伯的故事最多,他光顾最多;大舅家书最多,他走动也最勤,《平原游击队》《林海雪原》《红旗谱》……读完还,还完再借。
入伍后,鲁翔在新兵下连队的第一次学习大会上,便显出与众不同,生动精彩的发言赢得了热烈掌声,由此,他被选为连队通讯员。他的第一篇新闻报道即被《战胜报》刊出,又被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四年军旅生活,鲁翔不仅阅读了大量书籍,还发表新闻、曲艺小品、戏剧、杂文评论作品几十件。 1976年底,他因写作热情而执着,受到师政治部通报嘉奖。至今,他创作的山东快书《咱连喜事多》还在老战友口中流传。
                                                  无悔
                                           困难重重   痴迷创作 
退伍回乡后,鲁翔先后在家乡创办油印文学小报《南塬》《星星》;他连续 5年参加中文类研究生考试,虽不第,但经过这 5年的系统研习,他的文学水平大幅提高,家里堆成山的书籍报刊,也常吸引来十里八乡的文学青年借阅。
回首往事,鲁翔说,那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他想在钟爱的文学道路上有所突破,却连年失败,考研时也曾在考场外的树林里偷偷流泪。家里把能省的钱都用来买书,一次母亲生病,家里竟拿不出医药费,他只好将藏书整理了一麻袋,忍痛卖给废品收购站换钱。
考研落榜的鲁翔自学了食品工艺、酱醋制作、食用菌栽培等技术,还成功地办起了家庭小企业和小商店,期望能解决家庭生活开销和自己的学习费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05年,陕西电视台开办了《都市碎戏》栏目,在文友鼓励下,鲁翔开始专心碎戏剧本创作,儿时听母亲及外婆讲的那些生活趣事又跃然眼前,生活的磨砺使他装满一肚子的人物和故事,在他写得密密麻麻的一张张手稿上快速定格。
妻子曾问他:你经常写能当饭吃么?他没有回答,因为他知道他无悔于他的坚持。当电视台播出他创作的碎戏时,村里人都在看,大家不再有怀疑的神色,而是主动提供素材让他写。他不断创作,并在陕视网上经常发表看法和点评,成了陕视网碎戏专栏的资深“评论员”。
2009年岁末,在陈忠实做客陕西电视台《碎戏碎事》节目时,鲁翔也受邀作为嘉宾同台出席,和陈忠实面对面向观众谈碎戏。不久,他的《留守的女人》一书出版,书中收集了他的 10部原创碎戏剧本和 24篇碎戏评论。
鲁翔常说:人生就像他熟悉的阿拉山口,总要经受狂风肆虐,狂风过后的旮旯里,总有一些青青的小草顽强地存活下来,它们是那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我应该就是那些小草中的一棵。
                                                       守望
                                                成立沙龙   期盼更广
名气越来越大,结交的文友也越来越多,鲁翔还是朴实如初。
2011年下半年他提出成立西府文学沙龙的建议后,宝鸡有百余名文友响应,后来外地文友也陆续加入。鲁翔对这个文学沙龙充满了感情。活跃在西府民间的写作爱好者,有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里,除了可以网上交流,文友们还举办了六届联谊朗诵会、十多次作者见面会,参与作者有近千人次。
白天,鲁翔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晚上去网吧写作、发邮件,与文友交流。简单的生活让他更专注于沙龙的建设。
2012年 2月,鲁翔看到网上不断有外地文友集资出版民间文集或诗选,就在网上呼吁宝鸡青年文友也出一本宝鸡文选。宝鸡许多文友积极响应,力推他做策划和主编,当年 6月,集结诗友们 50多篇佳作的《西府诗选》一经问世,便得到各方关注。随后,《西府散文选》《西府小小说选》也相继面世。
在沙龙中,因鲁翔年长,文友都尊称他为“老师”。这位“老师”不仅有对年轻文友的殷殷期望,还经常在沙龙中撰写《让诗走得更远》《怎样给报纸副刊写稿》之类的文章,与青年文友们交流,帮助他们成长。每当文友有新作发表、作品获奖,或是个人文集出版,都会第一时间给鲁翔“报喜”。
在文学的天空,鲁翔已经翱翔了三十多年。他经历过风和日丽,也经历过阴云密布,如今,他前方的天空更宽更广。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