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杂家 行家—马士琦先生印象及其文品

名家 杂家 行家—马士琦先生印象及其文品

2015-07-01 14:16:38    110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李胜利·
 
我与马士琦先生相识时间并不长,充其量也就一年多的时间然而,他留给我的印象及其文品却是我颇觉有话要说。
那是2014年3月的一天,我应作家白来勤先生之邀,前往信合会议室出席西安市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成立大会。会上,各位会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异常热烈。其中坐在我对面的一位年龄稍长的副会长的发言令我为之一振,只见他用夹杂着本土方言的话语侃侃而谈,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充满着激昂、豪放和自信,显得是那么的卓尔不群
散会后,趁下楼时我用胳膊碰了一下文友、长篇小说《川子沟》作者雷焕性先生,问他刚才我对面那位发言者是谁?“啥不认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马士琦先生,就是给我题写书名和审读的那位!”“原来如此。”这时,我才想起了拜读《川子沟》时封面上那大气遒劲的隶书书名以及封底那段点睛的书评
    数月后,我与马士琦先生重逢于首届灞桥区端阳诗会,那次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不少媒体作了报道。从此,我便记住了他,并开始关注他,一来二往,我们成了要好的朋友。
    2014年5月的一天,上班一到单位,传达室同志我一本书,说是有人专门送达的。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马士琦书法·第二辑》。只见新书扉页上有毛笔小楷题写:“李胜利先生赐教;以文取胜,利在身心;士琦  二零一四年五月十二日”,让人爱不释手。过了几天,他打来电话问我书是否收到?谦和、大气、热情得让我不好意思。当我仔细品读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法作品集,尤其是那扉页上竖式排列的集嵌名、修身、养心之句及落款为一体的章法,简直就是一幅美妙的书法作品。
    我们第三次见面是在一次作协理事会上。会前,马士琦先生打开背包,掏出一个大信封郑重的递给我原来里面装着他收藏的数日前《西安日报》发表我拙文的当日报纸,更是让我非常的感动。他真是一位有心人,对别人的事比自己的事还上心。同时,他赠给我一本陕南的《太极城》杂志,让我分享他的词联及书法作品。
    那次见面后,出于对文学文化的爱好,我与洪庆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文友刘炳南先生以及秘书长路桄畅先生有了较多的交流。我以我曾在洪庆工作的经历和现实思考,首次提出了“灞桥文化的洪庆现象”这一命题,并将拙文电子版发送到他们邮箱。谁知,此文竟在圈内引起了不小的响动,大家互相转发传阅。尤其是马士琦先生,下班后,综合刘炳南、路桄畅等人意见连夜修改、补充了一些资料,随时与我对接。此后,每修改一次都与我沟通,数易其稿,最终定稿,并将该文推荐至陕西企业资讯网发表。在尔后召开的文化名家云集,各界精英荟萃的“洪庆文友团拜会上”,党永庵、周养俊、韩怀仁、陈正奇、李君利知名大家的到参加会议的文友为之一振。会上,马士琦先生特意主持人安排我了《灞桥文化的洪庆现象初探》,更让我受宠若惊,难以自已
    2015年春节前在为罗忠义先生《砚湾叙事》纪念册编稿之时,先后作家郑征、雷焕性、白来勤、诗人刘炳南、包括军旅作家韩怀仁等人交流我将自己与马士琦先生相识不到年来的几次接触感受分别说与他们。没料想,大家竟不谋而合地说:马士琦先生的确是一位大家,他多识博学、乐于助人、古道热肠,是我们身边非常难得的一位奇才。由此及彼,我不由自主地想赘言一番,再说说马士琦先生的文品。
首先,马士琦是一位名家。马士琦出生于陕西耀州的一个书香之家,受家庭影响自幼爱好书法和文学,出道较早。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书法和文学作品。其书法作品数十次在海内外参展获大奖,先后被海内外众多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名胜古迹收藏展出、悬挂和刻石书法作品多次被省市有关单位作为出国礼品赠送;曾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
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先生题词是“寓隽永于刚健,藏质朴于雄奇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先生题词是“和墨铸剑独无声”
终南印社社长先生题词是“德有邻”
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题词是“道德风骨,器识文章”;
……
    现在,马士琦拥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全国公安书协会员陕西省书协、作协、杂文学会会员,省图书评论学会传播学会理事,国际书画学会学术委员、王羲之研究会研究员、三秦国学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西安金盾书协副秘书长、灞桥区书协副主席等职务十多项
    马士琦先生的确是一位名家。
    其次,马士琦先生是一位杂家。他早年曾在耀县电影管理站电影,在县上时得到了著名诗人、中华梨园学创始人、剧作家李尤白,下放到耀县的著名家修军戏剧美学家陈幼韩等大家的亲传,后来又到陕南铁路,期间又得益于著名书法家陈竹朋、苏东垣著名作家周竞等名家的指教术素养更为长进。
    丰富的工作经历,对文化、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又遇名家指点,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使得马士琦先生如鱼得水,成就卓然。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马士琦先生又进入警察行列。在盾徽之下,他与时俱进、勤奋笔耕,泼墨抒豪情、诗书著文章并涉猎到文学评论、学术研讨、书画收藏、图书品鉴等领域,成为一个地道的圈内的行家里手,实属不易,令人敬佩。
   再之,马士琦先生是一位行家。数十年来,他在文化、书法、文学领域不断打拼,广交文友,几近通才。然而,圈里让文友最受益的还是他的博古通今和闳识博才。这里略举一二。
著名军旅作家韩怀仁教授代表作长篇小说《大虬》出版后,马士琦先生利用出差一周阅并于凌晨4时写出32句四言诗予以高度评价将书中自认为的瑕疵一一挑出与韩怀仁交流商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理由,出修订版时几乎采纳;再一个就是著名作家郑征先生成名作长篇小说《东望长安》出版后,马士琦先生通读此书,将书中不堪准确的方言、语句、段落一一指出,夹了纸条,亲自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曹彦先生、综合科科长王威先生郑征先生商榷,再版时采纳他的建议。不仅如此,马士琦在看完《东望长安》后,给郑征先生题赠书法作品,大加赞扬,并预言:“此书可以参评矛盾文学奖”,当时的郑先生认为过誉了。谁知3年后,预言成真,《东望长安》果然进入到参评行列。因此,郑征先生称马士琦是“一位富有激情的人!”被省传播学会特邀为专家库成员被出版社聘为特约编辑应省内外出版社之邀多位名家审读书稿。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纵观近年来灞桥区尤其是洪庆文化圈,不少文友已出或准备出版的书,无论从书名、装帧、封面、文字、版式等方面无不凝聚着马士琦先生的心血和汗水。由此可知,此种给名家纠错、匡正语瑕文疵、乐于为人作嫁的幕后英雄,非内资深行家而不能。
一言以蔽之,笔者以“名家、杂家、行家”之赞誉送与马士琦先生乃是名至实归的。
    前不久,马士琦先生又给我打来电话,说洪庆文化艺术协会成立后,得到街道办领导大力支持,拟将原暂取的会刊名家园洪庆》定为《百花岭》。闻言我为之一振,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当年在洪庆工作时百花岭千人植树情景。
结交马士琦先生,甚幸;与马士琦先生为伍,至乐!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