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莲叶青青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莲叶青青

2015-01-29 14:23:56    721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田成科

                         1

这是一个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地方。这是一个拥有几百亩荷塘,盛产莲菜,而闻名遐迩的地方。

这个叫沈河的村子,坐落在赵氏河东岸的坡地上,家家户户的院落,从北往南,由下向上,依次星罗棋布。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的绝大多数人家,依然住在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土窑洞中。一些条件好的家庭,陆续盖起了一砖到顶的平房。那个时候,住上平房,成了村民们最大的梦想。

那时,李建国家的位置,恰好处在村子中央。宽敞的院落里,东边的土坡下,是面朝西的三孔窑洞,靠北朝南盖了三间厦房。厦房东头一间,做了灶房,另外两间,就成了儿子的新房。

199211月下旬,一个通过翻阅老黄历、经过父辈们慎重掐算确定的日子,二十二岁的新娘子赵月梅,在噼噼啪啪的炮竹声中,被迎进了沈河村。在众人地簇拥中,李建国和赵月梅拜过天地,成了夫妻。

2

发现怀孕,是在苹果花开满枝头的季节。那种惊喜而又不安的情绪,把两个年轻人一下子都带入了慌乱之中。他们的内心,还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父母很高兴,期盼三代同堂的心思,流露在屋子的角角落落。

在要还是不要这个孩子的问题上,倍受煎熬之后,赵月梅逐渐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正如妈妈说的那样,“女人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要顺其自然,不能胡思乱想。”

慢慢地,她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肚里的孩子身上。频频的胎动,使她在难受中体会着母亲的喜悦。

3

不觉间,又到了深秋季节。在收完包谷、豆子,种上小麦以后,其它的收获也相继而来。苹果开始采摘,饲养的鱼开始打捞,河里的莲菜也到了挖掘清洗的时间。父亲和建国早出晚归,穿着高高的胶皮雨靴,在黑黑的淤泥里刨出,然后又到一边的清水池刷洗清理,一根根长长的白白的粗壮的莲菜,展现在眼前。

父子俩忙了四天,才将莲菜如数家珍般地摆放到院子中央。一层一层的排好,再用干净的塑料薄膜,把上边和四周包裹严实。

吃饭的时候,看着月梅行动迟缓的样子,父亲因劳累,多日紧绷的面容和蔼起来。他说:“建国,你专心陪着,需要检查就去做,多操点心。明天,我就去卖莲菜。今年,要比去年收成好。”

建国看看媳妇,微微一笑,说:“她好着哩,有妈照顾就行了。我还是跟你去卖菜吧。”

父亲瞪了他一眼,说:“真是二秆子!啥时候了,还说这样的话?快坐月子了,我和你妈都忧心得很!再说那些城里人和菜贩子,都精得跟啥似的,你也应付不过来。你在家里,我心里也塌实些。”

建国望着父亲的满头白发,还想争辩。母亲插言道:“好了,父子俩一对犟脾气,听你爸的。”

4

父亲骑自行车,带着两大框莲菜,去耀州城的第五天,已到临产期的赵月梅,也坐着农用三轮车,住进了县医院。

那天,他刚走到村口,看见增印神色慌张地奔过来。冲着他,大声地喊道:“建国,你爸爸出车祸了!”他慌忙跳下车,问道:“出车祸了,怎么回事?”增印说:“你也别问那么多,回家赶紧拿钱,马上跟我去医院。等着做手术哩,全喜、占平都在那守着。”

他们踩着积雪,飞速赶往医院。一路上,不时能够看到滑倒的骑车人。快到石仁坡头时,增印告诉建国,他父亲就是在那儿出的事。一大早,他和几个人骑车进城。下石仁坡时,他父亲滑倒了,人、车子、莲菜,瞬间横到了路中央。紧跟身后的大货车,没有刹住,压了下来……

建国看见了手术台上的父亲,他脸色苍白,流露着自责。他说:“真作孽,这时候出事!”建国拉了拉父亲的手,说:“爸,不怕,都会过去的。”

在手术单上,郑重地签上“李建国”三个字后,他觉得自己瞬间成了大人。此时此刻,他的父亲、他的媳妇都住在了这里,很多事情都等着他去办理。

5

建国父亲的一条腿,因为车祸,做了截肢。医生说,两年以后,可以戴假肢。建国知道,家庭重担,以后就靠他扛了。 

他认真地清理了麦地里的杂草,又施了一次肥。对河里的莲菜地,他格外上心。他学着别人的样子,灌水、排水、疏渠,跟三岔五地去看看。

去年冬季,十多年不遇的白天鹅,回归故地,来此觅食了。春日荷塘里,碧波荡漾,尖尖的荷叶刚刚露出水面,鱼儿在水中穿梭。三五成群的鸟儿,也来这里栖息。

一批接着一批的城里人,闻讯而来。有的在拍照,有的在画画,有的在记录,有的手舞足蹈,有的蹑手蹑脚试图靠近鸟儿。闲情逸致,让村里人开了眼界。

6

酷热的盛夏,终于来了。村子里,知了的叫声响成一片。赵氏河边,莲叶青青,荷花盛开,蝶飞蜂舞。

那天中午,风和日丽的天空,突然间变了脸。狂风大作,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一场暴雨骤然而至。大雨,足足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上游的洪水,汹涌而来,巨大的轰鸣声打破了村子的平静。冒着大雨,村民们三三两两,赶到了河边。

洪水淹没了大片的莲菜地,连高高擎起的成片成片的莲叶和荷花,也相继被一轮又一轮的洪水所吞噬。众人相视无语,迷茫的眼神间,无不流露着痛心和绝望。

  “我的天,好端端的莲菜地,就这样完了!我们可咋办?”三伯沧桑的声音,带着长长的哭腔,满是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

村长猛吸了几口烟,镇静地说:“这没啥?大伙想想,莲菜地,本来就是我们捡来的便宜。这些年,我们得到了多少!现在,天要收,只好给它了。再想别的办法,咱们农民,苦到底了,还怕啥?”

                        7

后来,临近的村子,从山东引进栽植大樱桃。黄姜、天麻也成了政府倡导的致富路子。鸵鸟、布尔山羊,一时间也被说成了家庭养殖的首选。

建国骑着摩托车,对每个项目都仔细地做了了解。回到家里,反复思量之后,他们都一一放弃了。望着给纸厂送麦秸的车辆,看到一些司机眼巴巴找吃找喝的情景,他们想开办饭店。二人一合计,又犯难了。那时,村民们还都住在河边,纸厂周围还是大片的农田。饭店怎么盖,盖在哪里,二人心里没底。

8

父亲知道了他们的心思后,二叔来看他的时候,说起此事。二叔不假思索地说:“这有啥为难的?就在我路边的地里盖吧。”

饭店落成的时候,亲戚朋友们都来了。建国的姐姐、姐夫告诉他们,送给冰箱和冰柜,需要的桌椅,两人去他们酒店里选,想要啥拿啥。站在旁边的建平,思索了一会儿,笑着说:“我生意小,没有大件,只能送给你们几套碗筷,再帮些钱吧。”

一个月后,饭店就正式开业了。他们的饭菜是家常味,给的量也多。一路辛苦的司机们,很块就习惯了来这儿吃饭。          

饭店的生意,把建国和月梅牢牢地拴住了。清早,建国去长丰市场买菜,月梅生火,做相关准备。中午,忙里偷闲,月梅回家看看孩子,要么婆婆就带着孩子来店里。虽然很忙,但在店里时,都不感到困乏,似乎真应了“钱里有火”的说法。回到家,电视也很少看,常常是倒头就能进入梦里。

9

父亲装了假肢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慢慢的能够做很多家务活了。老两口白天都陪着月梅,来店里帮忙。女儿就象尾巴,跟前跟后,忙个不停。

建国的心思,全用到了车上。他有机会,也从村里的砖厂给工地送货,也去北边的矿上拉过煤。两年以后,他又买了轻便的三轮车,抽空去富平或者三原拉些黄瓜、芹菜、葱、蒜苗、土豆之类的蔬菜,去关庄、坡头、小邱赶集,或是走村串户。

家里装了电话,换上了四十二英寸的彩电,还买了vcd机,夫妻二人带上了传呼机。家里人的穿戴,也开始赶流行。孩子的玩具,盛了三大纸箱,似乎到处都有玩具。上大学的妹妹,都开玩笑地说:“哥嫂是在弥补小时的玩具梦吧,见啥买啥,家里都快成玩具店了!”

10

随着新区开发步伐的加快,政府批准了沈河村搬迁的申请。首先获得建房许可的十户村民,就有建国一家。

依照单元房设计的新屋封顶的那天,月梅避过热闹的人群,一个人走到了屋后。她觉得想哭,心里热辣辣的。她记起了结婚不久,他们的一次谈话。

她问建国:“你说,咱啥时候,也能住上二层小楼?”

当时,建国显得很茫然。安慰她说:“十年,十年该差不多吧!”

想起来,那时到现在,刚好十年。不过,现在的新房,比那时的想象,不知要好多少倍了。当初的二层小楼,早已过时了。“十年,还真是十年!”她感叹道:“这难道是命?”

11

华能铜川电厂建成后,建国购买了一台前四后四的货车,加入了为电厂送煤的行列。

每天吃过早点,就北上,去照金,或瑶曲。电厂需要量很大,基本消耗了当地煤炭产量的七成多。拉煤车辆很多,几乎每个矿上等待装煤的车辆都排着长龙,要等好几个小时。往返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因为等候和堵车,每天紧赶慢赶,也只能跑一趟。

每天出发时,月梅都要把饭菜给他带上。鸡蛋、红烧肉、鸡腿、鱼等美味,已成了必需。用月梅的话说:“日子好了,咱也要会享受,把自个身体看重些。”

12

一天晚上,一家人在客厅看电视剧。女儿和姑姑在房间玩电脑游戏。

过了一会,她俩来到客厅。十三岁的女儿跑到电视机跟前,按掉了电源。她说:“不看电视了,我们有重要事宣布。姑姑快点!”

建国的妹妹,已经大学毕业,在市报做编辑。她扶了扶眼镜,看着父母和嫂子,笑了笑,说:“我有篇稿子,题目是我的家人。参加省上组织的征文活动,获得二等奖,文章也在报上表了。”父亲说:“这是好事呀,快说说,你都写了些啥?”她说:“主要是你们做过的事情,象种莲菜、开饭店、跑货运等。”月梅说:“你把文章给我们读一遍,让全家人也欣赏欣赏。”

于是,她稍作准备,便用标准的普通话,精心地朗读起来。一幕一幕创业的情景,再次浮现在眼前。大家都没想到,自己做的事情,一进入文字,也那样美妙,那样感人,他们深深的陶醉了。

文章结束的时候,这样写道:“人生几十年,就象做梦一样,快得很。脚踏实地,不挣亏心钱,不胡思乱想,对自己有信心,本本份份朝前奔,慢慢积累,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天道酬勤,这是真话!”

13

包茂高速公路复线从村口经过,屋后就是新区收费站,施工正在紧张进行。

晚上,睡觉前,建国望着月梅,说道:“商量个事,我想再买台车,前四后八那种,运货量比现在这辆车多一半。”

她生气䲆了,眼睛瞪着他。说道:“你看看头上的白发,咱们知足吧,别再折腾了!‍”

他镇静地说:“我也这样想过,可不甘心。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再拼搏一次。要不,过几年想拼,恐怕也拼不动了。” 

她细细地看了他一会,说:“不年轻了,非要再拼一回?”

他咬咬牙,很肯定地点点头,说:“再拼一回,最后一次。”

她偎进他怀里,轻轻地说:“那就拼一回,最后一回!”

 

(作者:田成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委党校  )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阿尼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