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大浪奔涌立潮头—记省劳模王世春

劳模风采:大浪奔涌立潮头—记省劳模王世春

2012-06-19 10:02:10    900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20120215143555165.jpg

陕西鸿瑞集团总裁王世春先生艰苦创业的事迹和精神力量将会感召更多的创业者!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商海大潮中,王世春为什么能够出类拔萃、一鸣惊人?走出秦岭、修成正果的王世春现象彰显的是什么?他成功的背后隐含着多少酸甜苦辣?他的内心深处究竟承载着多少重负?

    从陕南青年到府谷矿主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一段生命的拷问: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里,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一深刻的命题,但有一点需要弄明白的是:一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生与死的决定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人逼你非得活下去,要活就活得痛痛快快、轰轰烈烈!
    这是长久沉淀在陕南青年王世春心间的朗朗之气。
   上个世纪的1968年3月,王世春降生在秦岭南麓的商洛市最南边的山阳县漫川镇南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也许是生不逢时,他的到来并没有给家庭带来丝豪喜悦,反而为父母徒添了更多的愁肠。因为那是一个农村吃大锅饭的特殊年代,农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但王世春父母仍然咬紧牙关,用瘦弱的肩膀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就是食不果腹也要送孩子们上学读书识字。
   王世春和他的兄妹们看到父母为全家操劳累得腰脊弯曲的背形,心在汩汩流血。于是他们白天读书,晚上帮父母打草鞋。王世春从中不仅学会了打龙须草鞋的手艺,而且还锻炼了做事的胆量和本领。王世春上初中二年级时,他的父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为给父亲治病,全家债台高筑,年年成为生产队的缺粮大户。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和困境使17岁的王世春感到上学无望,便怀着满腹无奈辍了学。
    一个人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决定命运。王世春不吭不响,憋着劲拼命割龙须草卖,终于攒够了100多元钱,便于1985年春天告别亲人背着铺盖卷只身走出秦岭,辗转乘坐了几天几夜的车到达黄陵县店头镇段家村煤矿找活干。当时煤矿下井挖煤的都是年富力强的壮汉,面对他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毛头小伙,煤矿老板说啥也不肯收留他。后来实在被他缠得没办法,才只好让他试工一月。一月内只管吃住,不发工钱。王世春高兴得一蹦老高,第二天就随老矿工下了井。在井下,别看他身材瘦弱,但干活却十分卖力,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危险,王世春就出现在哪里。很快,他赢得了矿主的赏识,成为矿上最年轻的合同制工人。
    从此,王世春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10年间,他没有回过一次漫川老家,不是他不想回,而是他壮志未酬不能回。每年中秋节,他都会孤零零地站在黄陵高坡上,向南眺望秦岭深处的一隅。那里有他的南坡故土,有他慈爱的双亲,有他的一奶同胞的兄妹,望着望着王世春禁不住泪水长流。
    黄河再深,也挡不住王世春对陕南故土的一往情深;秦岭再高,也阻不断一个异乡游子对父老乡亲的思念情怀!
王世春毕竟是王世春,他用沾满煤灰的衣袖把泪水一抹,转身窜入矿区。因为他怕时间一长,站在高坡上的双脚会颤抖,他的意志会动摇。
    岁月最能打磨人。王世春不论是在地面上还是在井下,他都不是在干,而是在拼!功夫不负苦干人,不久,他就成长为一个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企业骨干,并有了6万元的积蓄。这时,有人劝他用挣来的钱娶个媳妇,建座房子好好过过有家的日子。可王世春却不那么想,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一方煤区,一座矿井。他不惜借贷18万元,准备在榆林买座煤矿实现自己当老板的心愿,为家乡父老争口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放在住所房屋灶膛里用纸里三层外三层精心包好的18万元钱,被人烧火取暖时引燃,待王世春看到烟囱冒烟急忙撒腿赶回来时,数捆崭新的人民币被烧得仅剩下角角片片,看着数年血汗变为灰烬,王世春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是英雄就要面对现实。18万元的血汗钱没有了,但向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绝对不能被火烧掉!为了东山再起,王世春又筹借了四千多元买了一辆旧车,给一个矿山没黑没夜地拉煤,然而,辛苦三年挣得的40多万元的运费换来的只是一台价值27万元的装载机!
    王世春不幸的遭遇和吃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府谷县新民镇沙沟岔煤矿老板。这个老板认准了这个面目清秀的年轻后生日后必成大器,便把沙沟岔煤矿的法人矿主的所有权移交给了王世春。王世春果然不负重托,带领矿工们大干苦干加巧干,两年以后除还清所有债务,如实足额给工人发工资外,仍获利100余万元。王世春以商洛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很快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称赞,也以其聪明能干之举叩开了黄陵姑娘王新芳的芳心,两人很快恋爱结婚,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从府谷矿主到陕北汉子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在陕北榆林,这儿给拓荒者、创业者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王世春的心动了,他把再次去榆林发展的想法说与家人后,遭到全家人的强烈反对,好不容易闯下的基业如果有个闪失,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但熟虑后的王世春最终还是不顾家人的劝阻,只身一人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一切如他想象的那样,到榆林后,很快得到了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他的投资大开绿灯。在这个陕西最北端的新兴城市,王世春看到,这里不但是革命老区,不但是一方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绿洲,更是一块埋藏着丰富煤矿资源的宝地,有取之不尽的黑色金子。
    瞅准了目标就要义无反顾地实施下去,这是王世春多年来形成的做事风格。
    2003年3月,他以118万元的天价买断了当时并不景气的府谷县新民镇孤山二矿的开采权。然而,府谷不比黄陵,这里是千里沙漠,万里荒滩,天寒地冻,辽无人烟。蒙古包是四面临风,外面一站,眼耳鼻舌身全是沙粒。当地不产青菜,一锅清水煮洋芋要吃好几天。有时上一趟厕所不小心尻子就会冻烂……
    取得孤山二矿的开采权后,王世春凭借其超凡的管理才能用心经营,企业效益节节上升,如日中天。于是他又一鼓作气,以不可遏止之势先后投资200万元买断了刘家梁煤矿,以580万元买断了蜂联煤矿,以___万元买断了岩窘渠煤矿,以1.2亿元买断了高联煤矿。当时许多朋友都替王世春捏了一把汗,这样连续集中地联环买断在中国西部煤业绝无仅有,其风险之大可以预见。然而,王世春不愧是驾驭煤炭市场的行家里手,企业的快速扩张并没使他感到“兵力”不足,而是处处游刃有余。他不但没有栽倒,反而更加坚强地站了起来,以先声夺人之势在陕北率先立足,为事业的发展扎下了坚实的根基。
    2004年底,西部五省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护森林资源政策,各地能源纷纷告急,煤炭价格迅速暴涨,王世春的煤矿一下子变成了金疙瘩,开采量直线上升。人手不够,他就广招商洛老乡为矿工,经过重点培训,这些老乡逐渐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为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领企业做大做强,王世春便将四家小矿分别交给商洛、榆林、黄陵的矿老板代为经营,实行矿区间的连锁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核算。煤是矿工们给挖的,钱是矿工们给挣的,王世春决不会亏待矿工们,他给予矿工的报酬相当于部局级干部的工资,创下了陕北矿业工资发放额的最高纪录。
    创业是一种与寂寞和苦难相伴的竞技战,王世春赢了!四年后,当他风尘仆仆地站在黄陵家门口时,妻子王新芳竟然愣了几愣,进而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哭着喊着拍打着“狠心”的丈夫,王世春一动不动任凭妻子发泄委屈,因为他欠妻子的太多太多了!
    如今,王世春麾下拥有管理人员50余名,采煤工人近千人。优秀的管理团队,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使他的企业如虎添翼,连年被市、县煤矿局评为“重合同、守信誉企业”、“纳税大户”、“安全防范优秀单位”,他本人也屡次获得市、县、镇“优秀企业家”光荣称号,他还当选为商洛市第二届人大代表。
    从懵懂无知的陕南青年,到威震陕北的冲霄铁汉,王世春凭借其常人少有的聪明和才智铸造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从陕北汉子到鸿瑞总裁
 
    人生就象登山,很多时候,遥看目标,似乎高不可攀,其实每向前一步,也就距离目标更近一步。生存的定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就是自己,往上一小步,就有新高度。
    在功成名就的王世春眼里,创业永远没有“句号”,他要“一逗”到底。因为成立集团公司一直是他酝酿已久的梦想。为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王世春力排众议,2005年果断斥资二千万,收购了当时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黄陵酒厂。
    有人曾经断言:黄陵酒厂要是能救活,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太阳永远不会从西边出来,可黄陵酒厂却真的被王世春奇迹般地救活了,而且还比过去活得更旺,并逐步迈上良性循环、复兴发展的快车道。
    王世春没有被成功的光环所笼罩,他又瞄准了山西宝德至内蒙古的三角交界处,投入600多万元开矿办厂。那里环境恶劣的程度不亚于陕北,但长期的创业实践使王世春明白,最艰苦的地方才最易扎根。在内蒙,他不但稳稳地扎住了根,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张之势。
    今天的付出意味着明天的回报。但付出也要讲究方略和技巧,更要讲究深度和力度。投入1分见效10元,在王世春的心目中就是这个概念。他追求的是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从王世春的创业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胆大心细,善于思考,极讲究概率和效益的企业管理者。更重要的,他是一个创新型的优秀企业家。对于创新来说,他注重的不是有多少知识,而是有多少思路。2007年,注册资本达1.5亿元的鸿瑞集团公司宣告成立,作为鸿瑞集团总裁,王世春提出了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的集团战略化构想,并虎视眈眈聚力进军西安房地产、电子传媒、装饰装修、物业餐饮等先导行业,同时依托煤炭为“燃料”,缔造自己的鸿瑞“帝国”。
    也许大凡胸怀大志的企业家都爱登高望远,王世春谋划鸿瑞发展大计的地方就座落在西安高新开发区一座26﹟高楼上。遒劲有力的“飞天”二字,彰显出办公室主人敢作敢为、永远超越的不凡气度。超前敬业的一厅式现代化办公氛围充盈着鸿瑞集团总部。临窗而望,时尚、经典、个性、雅致的西安古都风貌尽收眼底,令人目不暇接,令人荡气回肠。
    王世春把办公室总部从黄陵搬到这里并非为了看“西洋景”,而是在打造物质设施的基础上,拓宽集团员工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让集团员工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起点立足西部,放眼全国,拉开王世春心目中的飞天鸿图!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王世春用不懈的奋斗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以亿万身价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但他依然保持淳朴、谦逊的品质,不以财大气粗自居。富裕了仍不忘社会上还有那么多渴望脱贫的眼睛。近年来,他心系教育,情注学子,捐资助学,从不吝啬。他说,“我是因贫困而辍学的,绝不能让家乡的孩子因贫困而再度辍学!”
    2004年6月,山阳普九攻坚缺乏资金,他知道后,一下捐出17万元。他的第二故乡黄陵县腰坪乡中学修建时他慷慨解囊捐资42万元,为榆林市府谷县新民镇中心学校捐资5万元。对自已的父老乡亲,王世春更是情有独钟。2003年王世春回到老家南坡村时,发现进村公路凹凸不平,泥泞不堪,立即投资13万元让村上修路,又给烈马组投入2万元修村间公路。数年间他先后为故乡投资达605万元。
    艰苦创业,造福商洛,一直是王世春未了的宿愿。2005年商洛市城市建设拉开大幕,修建“望江楼”急需资金,他立马捐资300万。如今,融古今文化为一体的望江楼(又名丹鹤楼)巍然矗立在丹江北岸,成为商洛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是情最真,是爱永恒。几年来王世春已投入1900万元从事公益事业,这充分显示了一名实干家和慈善家的高尚风范。
    2010年1月9日,在西安市商洛商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上,商洛籍企业家、陕西鸿瑞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世春当选为西安市商洛商会第一届会长。
    这是对王世春呕心付出的最好报答!
    2010年4月26日,中国首届秦岭生态旅游节在商洛拉开了帷幕。会长王世春所在单位陕西鸿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省电视台《都市女孩》栏目合作承办了中国首届秦岭生态旅游节形象大使选拔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评选出了十名商洛旅游形象大使,在陕西三套节目播出,为商洛旅游宣传扩大了影响、树立了形象。
    2010年山阳“7.23”灾害发生之后,会长王世春立即联系商洛、山阳了解灾情,向副会长、理事发出手机短信进行救灾动员,召集秘书长参加鸿瑞集团高管会议安排布署抗洪救灾工作,并决定捐赠350万元用于家乡抗灾,同时给市委、市政府发去了慰问信。8月2日,在山阳县举行的抗洪救灾募捐晚会上,会长王世春带头捐款100万元。
    是家都要顾。王世春现在已将家人从黄陵县接到了西安市新城区,与他风雨同舟的妻子终于拥有一个平静的港湾。万事孝为先。王世春是个大孝子,他把饱经风霜的老父亲从山阳老家接到了都市,老父亲整天乐呵呵地散步在西安街头,尽享着儿子孝敬的天福。王世春膝下的一双儿女也已渐渐长大,他清楚地知道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他要让儿女们到国外留学,承继自已未竟的求学夙愿,他要让儿女用最短的时间成就霸业,超过“老子”!
    几十年来,他至爱——披肝沥胆,彩绘芸芸众生,不负流年,不辱使命;他至真——日月临空,叱咤时代潮汐,亘古烟云,经天纬地入木三分,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大潮里运筹帷幄,稳掌船舵;他至善——峭壁飞泉,以铿锵之音剥剔世相沉疴,使踌躇无助者再度扬帆启航!
    演绎时代经典,成就鸿瑞伟业,世纪春天映天都。就这样,37岁的王世春总裁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历经二十二年的风雨涅磐,终于在北秦这块圣地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金字塔”,并在古都插上了旌旗,从此,陕西鸿瑞集团公司进入了一个时代的新纪元!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劳模风采:梅花香自苦寒来—记省劳模徐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