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500多万元的农民

一个拥有500多万元的农民

2010-03-04 08:52:14    171次点击               发布者:admin       字体:【

分享到:

一个农民用自己的汗水和聪慧在外挣了500多万,你说拿回家里
干什么不行?堆在家里的这500多万,不要说家里人,光是亲朋好友
就给他列出了无数个既风光又安逸的用途方案。然而他自己却苦思了
3个月,竟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变成穷光蛋的决定,朋友们尤其是家里
人哭天喊地摇着他:“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一)

    这个人叫吴祥义,平利县秦巴深山里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早年
当过一阵子村干部,是个党员。由于生活的地方八仙镇靛坪村,是一
个劳碌一满年紧够裹个肚皮的地方,于是他便呼三喊四了一伙同乡早
早地离开了山里。在异乡的矿山里,流着血、流着汗,一个秋冬、一
个秋冬的从一个黑不溜秋的“井下工”干到“小包工头”,再由“包
工头”干到“小矿主”……17年来,跟随他一起打工的,平均下来每
年至少有2000多人,仅在他眼皮底下的人,挣回50万的,就有20多人;
挣回100万的,有9个人;挣回300万以上的,有4个人。至于50万以下
的就很难统计了。难怪八仙镇的柯书记飞着眉说:“邻近的镇坪县,全
县的信用社储蓄存款也才区区几千万,而我们一个镇就是1个亿。”

                       (二)

    有了钱以后,其他人干什么的都有……而他“老农民”的外壳怎
么也扒不下来,依然如故。还是山里的饭,山里的酒,连个车都没有。
帮个忙,救济一下他人是常事;盖个村委会、修个路、建座学校,捐
资各种公益活动,他更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理所当然得就像山里的野
花“开了败,败了开”一样的自然。然而时间一久,各个层面的花环、
荣誉就像潮水般地涌了过来:“优秀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
“市级劳模”、“全国公益之星”……面对疾驰而来的这些荣誉,笔
者想听一下他的感言,然而,停了片刻,他只说出了下面这几句话:
“男人在外面挣点钱,肯定首先是想让媳妇笑,让娃娃笑,改善一下
家里的生活条件;如果挣了大钱,肯定是想让乡亲们笑,让家乡更好。
这是很自然的事。” 

                        (三)

    他的投资决定就是:用1000万将环绕八仙镇的化龙山一处绝美景
色变成平利县最诱人的旅游胜地。理由非常简单:“这座山上有一个
洞,叫‘韩仙洞’。相传,这里是‘八仙’在‘过海’之前的修道之
地。我希望能借此传说,将这里变成集道教、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风
景名胜区。”他在描述时,烟是一口接着一口,“这是一个很大的梦
想,我的这1000万仅仅只是实现这一梦想的第一块砖,我希望在我的
身后有无数人来共同实现这一梦想。”在采访时我发现,游人已随处
可见。他说:“这个工程5月1日竣工,6月份将正式对外开放。”望
着满山的建筑,望着我眼前这位没有任何特征的农民,我觉得再提任
何问题都显得极为苍白。
  除了大理由之外,他还有许多小理由。“这些钱,生不带来,死
不带去,应该把它留在最值得留的地方。”“留给子女,那是害他们,
只会把他们变成一堆寄生虫。”……
  “这1000万是怎么凑齐的?”
  “随我打工的人相继捐了有100多万,剩下300万左右的窟窿全是
我个人借的或贷的。”
  “这300万怎么还呢?”
  “我在甘肃、河北有承包的矿点,我自己还开的有矿。我以后要
进一步把生意做宽,相信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能把这个窟窿补上!”最
后它告诉记者,“其实我最畅快的愿望就是:在我百年之后,如果儿
女不在身边,乡亲们能风风光光的把我送上山,我就心满意足了。”
                                       (本报记者  武盾)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