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历史开创未来再铸辉煌—记陕西省作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

承接历史开创未来再铸辉煌—记陕西省作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

2014-11-09 17:41:57    61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QQ图片20141109175400.jpg

1954年11月8日,时已深秋,西安市建国路那座著名的高桂滋公馆,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正式成立了。这个原本普通的日子,成为陕西文学的起点,对此后60年陕西文学的发展,意义非凡。60年前,那里聚集着三十多位内心炽热的人,他们用信念与热情开启了陕西文学事业的灿烂篇章。从那一刻,建国路83号温暖的灯光照耀着陕西文学前进的道路,指引着陕西文学发展的方向。从1954年的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到1993年正式更名为陕西省作家协会,60年弹指间,建国路83号省作协的小院,依然在郁郁葱葱中散发着悠悠书香,刚落成的陕西文学陈列馆,记录着60年的辉煌成就。陕西省作家协会团结和带领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兢兢业业、扎实奋进,书写下无数堪载史册的动人篇章。 

六十年坎坎长路那些名字彪炳史册

1954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成立,自此开创了陕西文学的新篇章。先后有一批从红色延安和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作家进入作协,他们坚持“深入生活,紧贴时代”,为人民写作,并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写作传统,创作了一批已经载入陕西当代文学史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作品。柳青、胡采、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人先后创作了《创业史》、《从生活到艺术》、《保卫延安》、《风雪之夜》、《柴达木手记》等关心现实、为时代精神造像的成功之作,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他们堪称新中国成立后陕西文学的奠基人,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文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批文学新锐走上新时期文坛,成为陕西文学乃至中国文坛的中坚。在前辈的帮助下,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信任》、《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贾平凹的短篇小说《满月儿》、《腊月·正月》和《浮躁》先后问世,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第二代陕西作家逐步走上历史舞台,并在全国较早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域性创作群体。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先后有莫伸、京夫、邹志安、王戈等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和儿童文学奖。陕西文坛有一批作家脱颖而出,如高建群、杨争光、和谷、冯积岐、沈奇、朱文杰、商子秦、朱鸿、冷梦、方英文、文兰等,和谷、贾平凹、毛錡等人的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先后获得全国多项文学大奖。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陈忠实、贾平凹、叶广芩、高建群等40后、50后50岁以上作家风头更劲,在各体裁上均有创作实践,尤其在长篇小说方面,形成了“集体喷发”的态势。1993年,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京夫的《八里情仇》、程海的《热爱命运》相继出版并在北京召开作品研讨会,在全国文坛引起震动,被称为“陕军东征”现象,文学陕军的概念应运而生。此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先后问鼎第三、四、七届“茅盾文学奖”。这三部作品题材各异,但都深刻反映了三秦大地的历史、现实和人文,为古老的秦地文明奏响了时代强音。此外,高建群、叶广芩、红柯等作家逐步将草原沙漠、老北京的王府等内容,纳入陕西文学的题材库,丰富了陕西文学的创作实践。其中,叶广芩连中鲁迅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冷梦、刘成章、贾平凹、吴克敬等获得鲁迅文学奖,李凤杰、王宜振连折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孙皓晖的《大秦帝国》、高建群的《大平原》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阿莹的剧本《米脂婆姨绥德汉》、陈彦的剧本《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王戈获得全国报告文学奖。更为可喜的是一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文学新人犹如初升的旭日跃上陕西乃至全国文坛。如红柯、阎安、王海、秦巴子等。红柯以其西部风情浓郁、内容个性鲜明的中短篇小说获得鲁迅文学奖,并以其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和《乌尔禾》被全国文坛所瞩目,成为名副其实的陕西小说新生代的主力。 

60年来,陕西的散文作家、诗人和理论批评家,也是群星灿烂。三代散文家:李若冰、魏钢焰、贾平凹、和谷、刘成章、李天芳、李汉荣、朱鸿、方英文、柏峰、穆涛等;三代诗人:胡征、玉杲、沙陵、晓雷、闻频、胡宽、沈奇、阎安、耿翔、远村、刘亚丽、小宛等;三代理论批评家:胡采、王愚、肖云儒、刘建军、畅广元、李星、李国平、段建军、邢小利、常智奇、李继凯、仵埂、李震、韩鲁华、杨乐生、梁向阳、蒙万夫、赵德利、赵俊贤、周艳芬等,他们都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独得之美,为陕西文学赢得了荣誉。 

除了拥有一批杰出的作家,陕西作协还于1956年、1985年先后创办《延河》《小说评论》两个刊物,经过多年努力,这两个刊物也逐步成长为全国优秀的原创文学作品、文学评论阵地。 

60年的文学苦旅与文化征程,陕西涌现了一批杰出作家,产生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优秀作品,为陕西赢得了“新中国文学重镇”的美誉。截至今年,陕西省共有3部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9部作品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3部作品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5部作品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部作品获得全国优秀散文奖,4部作品获得全国优秀诗歌奖,11部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5部作品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部作品获得少数民族“骏马奖”。可以说,无论从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看,陕西文学都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甲子风雨兼程那些精神薪火相传

回顾60年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陕西的文学事业在风雨兼程中不断前进。从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来说,许多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历史变革的伟大进程,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引领,传播了“真善美”的价值观,体现着介入现实、关怀人生的特征。《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不但描绘了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更塑造了梁生宝、孙少平等催人奋进的丰满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着社会历史变革的伟大进程。 

从文学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形成了把握时代、立于高端的文学传统和笔耕不辍、不耽浮华的文学精神,为陕西文学的继续发展树立了标尺,提供了精神源泉。从柳青到路遥,陕西作家身上始终有一种精神,既包含着以巨大的热情深入现实、静心埋头基层十余载的创业者精神,也包含着以冷静的眼光观察生活、不媚俗不盲从的史学家精神和“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为文学事业献身的追梦者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感动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为陕西文学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和不息源泉。 

为了使陕西文学的薪火能够不断传承,去年,作协提出了“文学陕军再出发”战略构想,邀请国内一流专家学者为陕西文学发展建言献策。“文学陕军再出发”起航一年来,先后设立长篇小说等十二个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专业委员会工作制度》《省作协签约作家管理办法》等,与省委宣传部共同制定印发了《省作协作家深入基层挂职锻炼的实施办法》,协调推荐一批中青年作家赴基层挂职体验生活,通过理顺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使作协的工作进一步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实施“文学陕军”新梯队建设计划,推荐20名青年作家入选我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多次组织入选作家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并聘请七位全国知名作家、评论家为文学导师,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联合在陕举办了“陕西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同时,组织作家前往反映新型工业、新型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各类企业、基地采风十余次,通过多种方式开阔大家的创作视野,不断提升作家,尤其是基层中青年作家的创作水平。举办或参与举办“当代小说从传统文本到视觉文本”、“莫伸《一号文件》研讨会”等专业学术研讨会30多场,积极派员参加基层作协组织的各种研讨活动;举办了“陕西作家有好书”、“中国新农村题材影视对接交流会”、“影视文学剧本推介会”等活动;在《中国作家》杂志推出了陕西中青年小说家专号;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合作,采用“小说联播”形式,播发作家的新作,扩大作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推进《延河》《小说评论》两个刊物的发展,两刊结合实际,更新了栏目设置,增设“陕西中青年作品”、“陕西中青年作家研究”等专栏,力推新人佳作,不仅使文学新人获得了展示平台,也使两刊焕发出新的活力,逐步成为全国优秀原创作品、评论作品的一流阵地。通过一年的共同努力,文学陕军在再出发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成绩。阎安、穆涛等二十多位作家先后斩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全国重要奖项,王妹英、周瑄璞等二十多位青年作家的作品被《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重点刊物刊发或转载。 

多举措助文学陕军走在大路上

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给文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面对现实、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时代、引领思潮,文学陕军怎样再创辉煌,是摆在陕西文学创作与发展面前的首要问题。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她说:“首先要打造好阵地,加强对作家创作的引导。要将《延河》《小说评论》《陕西文学界》等刊物和‘陕西作家网’打造成一流的品牌阵地,以‘三刊一网’为载体,引领文学评论。通过作品研讨、推介等手段,引导作家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担当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其次要创新机制,推进文学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作家签约制度,落实作家采风、挂职深入生活等举措,做好对‘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入选作家的培养,发挥文学导师作用,加强对青年作家思想和创作两方面的引导。继续加大对网络文学的重视和引导,把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这一工作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推进文学陕军新梯队朝着德艺双馨的发展方向迈进。重点做好有代表性网络作家的联络服务工作,引导网络作家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民族的、现代的,又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新型大众文学。要加强推介,继续办好‘陕西作家有好书’等活动。不仅要支持好作品出版,还要通过宣传扩大作品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读者知道陕西作家有好书、陕西更有好作家。办好‘小说连播’等活动及相关研讨活动,让已有的文学品牌持续发挥作用。作协要把服务创作、催生精品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努力营造好的创作氛围,更好地为作家服务,使作协成为广大作家满意的温馨和谐之家,努力推动陕西文学再创新辉煌!” 

陕西省作家协会走过了不平凡的六十年,留下了很多故事、很多骄傲,同样也留下了莫大的鼓励、艰巨的责任和足够的理由为陕西文学的新发展和新突破贡献力量。陕西作协仍将戮力同心、团结一致,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引,努力为陕西文学的发展繁荣贡献力量。(记者 樊蓉)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