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歌者—读张永涛文学作品集《一路清风》

路上的歌者—读张永涛文学作品集《一路清风》

2016-04-01 22:36:43    1340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 杜延军

熟知张永涛这个名字已有十余年之久。那时,我在陕西交通报做编辑,经常会阅读或编辑到永涛投到报社邮箱里的一些稿件,就这样文字往来多年但未曾见过面。2010年,我去宝鸡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才算是与永涛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和交往。又因了他对文学的挚爱,我和永涛时常会与宝鸡公路行业的几个文学爱好者一起小聚交流。后来,在(原)省交通作协主席丁晨和宝鸡市作协主席王景斌两位前辈的热心帮助下,我们一起筹划成立了陕西心路文学协会,在成立大会上首批发展会员56人,同时又创办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唯一的纯文学杂志《路文学》,目前已出刊21期,在陕西交通文学阵地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100005680325614.jpg
这几年,通过心路文学协会这个平台,本着多挖掘和推荐文学新人的目标,我与永涛在一起交流的多一些,对永涛在为人做文方面就有了更多的了解。永涛是一个对生活、对工作、对文学、对故乡都很热爱,且有着很多想法的青年才俊。在生活中,永涛虽属少言低调之人,但拥有一副热心肠,待人热情厚道,兴趣爱好涉猎广泛,平时喜欢饱读诗书,自然在文学、书法和收藏方面,也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写作方面,他不仅可以把公文处理的游刃有余,更是在爱好的散文、随笔、小说创作方面,情感丰富而细腻,才华横溢,时常会有一些佳作散见于报刊。在书法方面,练有一定的书写功底,笔锋犀利,挥毫自如,对用墨的拿捏也是很有造诣。平时还喜欢收藏一些乡村旧物和字画之类的玩品。
2014年夏,我因工作调整离开宝鸡,但与永涛的联系还是经常会有,更多的是因为《路文学》杂志和陕西心路文学协会事务上的沟通。前不久,收到永涛的文学作品集《一路清风》,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我为他的创作成果结集出版而高兴,也为他祝贺。在捧读《一路清风》的每一篇文章时,迎面扑来的是时代氛围和强烈的生活气息,感觉非常亲切,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永涛平日里与我交流的真诚态度和叙事记忆,感触很深。就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陕西省文学院院长常智奇所称,永涛为故乡歌谣的传唱者,并在序言中写道:永涛心地善良,缜密思考,为人谦和,处世低调,内心阳光,正直坦荡,在七零后的青年中,属超群者。永涛把文学当作心灵的慰藉,竭力追求在真实中寻找散文美的内在韵味。
《一路清风》共分美阳记忆、古迹拾韵、品味山水、味蕾人生、心灵感悟、一路清风6个部分,共收录了永涛近几年创作的美文51篇。其中,美阳记忆作为重要的一个篇章,占具了文集的三分之一。为了把曾经生活过的一个地域、一段历史不被遗忘,这些年,永涛多次回到故乡扶风,穿梭于那里的山河、寺庙、麦田、原野,踏过故乡的一河一川,寻访故乡的古塔遗迹,品读故乡的一砖一瓦,看故乡的一叶一茎,找寻先人生活过的足迹,让自己回到故乡的民国,感受故乡人在民国受难的日子,他把多次回故乡的不同感受和对故乡的认识写成《故乡天下黄土》。对法门寺从一个破落的小寺院,到一个宏伟壮观的佛国记忆;在扶风县北部乔山脚下寻访土柱人家;以及在《美阳的厄运》中,记录下1926年,美阳县来了一个叫陈疯子的司令,改变了全县百姓的命运,陈疯子在美阳县驻防了3年,知县却换了6个,所有县长只能顺着陈疯子,有些县长想为黎民造福祉,却有名无权,有些县长为谋私利,财物却也到不了自己的手中。一日陈疯子在举家南下路过山阳时,在一个山谷里发生了意外,陈疯子的部队半晌即被打散。在《扶风往事》中,书写了扶风县自民国建立以来,一共派来过十五任县长,唯有童县长有着众人称道的口碑,童县长又请来了被老百姓称为大善人、济世活菩萨的朱子桥将军,扶风人才有了焕发生机的第二次生命,两年后朱将军因患病而离开人世,众人自发向朱将军送葬致哀的壮观场面。二十年后,再次相遇故乡的麦黄季节,回想起打麦场上的童年记忆,看到眼前各式各样的收割机械在田间地头奔波,几十分钟,一亩地的麦子就变成金黄的麦粒,想着乡亲们对丰收的喜悦。在每篇文章里都能读出永涛对乡村的美好记忆,流淌在纸上的文字都是有温度的,这此对故乡的真情书写,心灵的对话,文字虽平淡,但叙述抒情平阔深远,语言质朴平实,简捷明快,富有情感的穿透力。
在古迹拾韵部分里,永涛通过对陈仓凤凰台、眉县横渠镇、麟游县九成宫、凤翔东湖、姜子牙在宝鸡磻溪河的钓鱼台、宝鸡北部陵塬半山腰的金台观、渭滨区太平庄附近一个消失了的古弓鱼国、秦岭深处的观音堂、宝鸡西南60里外大散关之东的和尚塬,千阳湖畔为孔子而生的燕伋,还有那睡梦中发现在荒野中的石鼓,以及远去的雄镇和位于宝鸡市区西北方8公里外的益门雄镇等古迹的游历行走,记录了所到之处的众多思考和感悟。而在品味山水部分,则是永涛游玩宝鸡峡水库,观高峡出平湖的胜景,漫步于被渭河河床拦出的一个大坝形成的人工湖——金渭湖、陈仓区西南的马尾河、宝鸡市区北30公里的吴山、中国江南水乡的代表——苏州周庄,去品中国画里的乡村——徽州宏村的一些心情游记,形文流畅,情感细腻,读后受益颇多。
味蕾人生部分虽只由几篇短文组成,但每一篇看似以吃食为题由的美文,都与人生哲理紧密结合,以品茗悟为人处事之道,一碗搅团看西府人的实在,扶风人热情待客离不开吃臊子面的喜庆,还有那神仙都向往的大肉泡馍和每年二月二吃的棋子豆,每种食物中所品味出的不同味道,就如人生之味,酸甜苦辣总有一种味道,是让你感动的。永涛在《废墟中的脊梁》中,对几次地震灾难的揪心,关注那些废墟中坚强的生命,在为这些生命祈祷的同时,也看到了更多坚强的脊梁在废墟中支撑,有了这些支撑,灾区的天空还会如同从前一样美丽。《少年识愁》中,六爷从艰难的生活费中拿出学费的过程,让他永生难忘,激励他上进之心永不停止。还有去延安感受伟大的延安精神,妻子永远是他看不够的风景等等这些文字,无一不说明永涛是一个善于思考,一切尊重事实的人。他在书写最自然、最清纯的感情,他的文字里没有华丽的娇饰,只有平凡而朴实的叙说。
他感叹:昨天就是历史,我们应该铭记历史!铭记先祖们及今天的劳动者创造的每一次辉煌。交通人的爱在路上,宝鸡公路局金渭段观音山道班班长曹秋生和他们的工友们坚守公路30年,在繁杂的养路工作中,让热情好客的村民感激和敬佩。静心回想一次又一次的抢修或是抢险的场景,那些橘红的标志服,依旧在山间如花的绽放。作为一名公路人,重复着父亲的足迹,作为一名交通作家,用真情书写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永涛的文字,始终在写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写他人生屐痕中的点滴。《一路清风》中记叙乡间诸事,吃喝居住、山梁风物、营生希望、信仰惆怅,无不印证着永涛概括的“乡土”底色,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坚持创作,为故乡的炊烟、扶风的往事书写,为路上的人和事所歌唱不休,相信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永涛歌唱式的写作,会使他的歌赞更加高歌嘹亮。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