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厂袤的海 深深的蓝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厂袤的海 深深的蓝

2015-04-27 22:30:08    126次点击               发布者:东方云水间

分享到:

厂袤的海   深深的蓝

——记两位庆安员工参加亚丁湾护航保障二三事

 

蓝海战略认为,在有限的区域(红海)博弈求胜,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聚焦点,不得不接受各种商战限制性的规则,严重制约开创新市场的可能性;而蓝海战略,将视线超越竞争对手,不但满足用户当下的需求,更要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甚至是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依然用海洋来比喻,那就是孕育着更多更大更深机会的广袤的海,深深的蓝。

20101128日,蓝海之中的亚丁湾,灵巧的快艇、高速中型两栖气垫登陆艇驰离母舰,如神话中的一团云雾灵活的腾挪,快速移动:直升机俯瞰着大海,相伴警戒巡逻,在他们身后,是祖国海军现役最大的军舰——威武的两栖船坞登陆舰昆仑号和导弹驱逐舰兰州号,浪涌云飞,以舰、艇、机立体协同的方式,给本次任务最后一次的护航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近年来,亚丁湾海盗危及过往船员和财产安全,根据联合国授权,经索马里过渡政府同意,派遣人民海军护航编队,保护我国航经该水域的商船和人员安全,保护人道主义物资运输安全,同时为外国商船提供人道主义救助。

中国军网特约记者李彦林在他的公开报道中赞誉护航使用“艇上大部分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技术设备来自航空领域”:借助强大团队的的支撑,陪伴着多个分系统级产品,超越航空领域的视觉,中航庆安员工王顺红、傅璟清与祖国的海军一道,走向深蓝,参加了亚丁湾护航保障工作。

5个多月漫漫海路,100多天风风雨雨,48588艘船舶被安全的护送;逼仄的工作空间、倒海翻江的晕船……个中的艰辛,汗水都化作了大洋上空的云和雾。当重新踏上祖国港口的时候,见谁亲谁,见谁抱谁,那种离别归来的泪水和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染着在场所有的人;当白天的喧闹已过去,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内心对亲人的愧疚,撕心裂肺般的令人归心似箭,出征前的场景,历历浮现脑海…

初夏,北方的天气已如南方梅雨季节一般的闷热。在科研生产频频告急的时候,电波里传来要求我们参加长期专项产品护航保障任务的命令。由于相关主制部门尚不具备保障条件,决定研究所选派两名独立操作性强、得力的专业人员参加此次护航保障工作。

当找到王顺红和付璟清2位技师进行思想摸底时,两名同志都毅然地明确表示愿意服从组织统一调度安排。但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双重重担往往不为人知:

顾不上对上小学的孩子日常的辅导和照顾,当王顺红同志得知要出远门,他只是说要多请几天假,回家照看一下老人;组织上安排去看望一下老人,他只说谢谢,并不让大家去探望;当工会主席受书记之托,一行人来到蓝田的一个小山乡,不由得心底振颤:半坡上,绿荫庇护下土坯房,已有了一些岁月沧桑:光线并不太好的室内,简洁的案头上,摆放着早已仙逝的母亲遗像;卧病在床、癌症晚期的老父亲,孑然一人,只有一只颇足的黄狗陪伴,老人坚决不愿到城里来,嘴上说是不习惯,实际上是不愿给儿女添加麻烦。

作为儿子,顺红也想时常回家照看父亲,希望能多陪一下老人。面对着繁重、难以替代的工作任务,他没有犹豫,仅在家中呆了2天,将老父亲托付给亲邻,背负着心中对家人的无比愧疚,在黄狗久久不愿离去的陪伴下,走出了山村,踏上征程……

    付璟清同志,年近半百,父亲患有心脏病,卧床多年,母亲高血压、大腿骨折,行走不便,足难出户,岳父岳母也常常需要他照顾,在冷机工作的爱人工作也十分繁忙,工作——照顾老人,形成了他每天的主旋律。在接到任务的前一天,其老父亲刚刚从医院出院,同样,他也没有犹豫,积极投入到先期的准备工作中。

多方协力,军民合作,从动员到保障细节,从工作到家庭,细加分析,详加安排,各部门在最短的时间迅速办理完各项准备工作,在护航人员的“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坚决完成护航保障任务,为中航争光,为祖国增辉”的誓言中,开始了为期6个月专项护航保障工作。

北方人鲜有与大海如此亲密接触的机会,那蔚蓝的海水,喷薄而出的朝阳,七彩霞光的落日,浩繁星斗的苍穹,无不给久居闹市的人以久违的新鲜感;新鲜感之后,极目海的那边还是海,云的上面还是云,四面环海,八方无依,仿佛与世隔绝的状态,看月亮,点星星,数海豚,是闲暇时最常做的事情了。并不擅长摄影的付臻清,为了能拍到日出的灿烂,曾3次清晨4点起床,留下了远离祖国疆土辉煌海上日出的瞬间

大海不会永远那么平静,那么诗情画意。当近10米高的巨浪向船舷压过来,一级警备的汽笛声透过风暴,凄厉急促的传遍每一个角落,本来在45公分竟的床铺上左右摇晃、上下颠腾,就难以入睡的保障队员们,和我们的战士一样,跃身而起,迅速到达保障岗位,他们说,那时眼中全然没有风暴巨浪,心中想的、手中做的,就是必须保障我们产品状态的完好,绝对不能发生因我们保障不到位影响任务的执行。

随着祖国的战舰扑向大海,两位北方的汉子,从未经历如此海浪的颠簸,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严重晕船、食物不适等困难,运行中超重与失重交替,随身备用的呕吐袋常常来不及使用,在日常保障工作中,严格按要求,每天进行检视,及时发现排除隐患,狭窄的现场工作空间,夹杂着咸味高温高湿度的环境,我们的人和以往的产品都没有经历过,有着瘦小身躯的王顺红和付璟清一起,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坚韧的毅力、过硬的作风,一丝不苟的对产品进行维护、检修,对于每个细节,每个疑点都不放过,同时仔细勘验、做好记录,为产品的后续改进积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护航结束,我们的同志以全优的到位保障受到了部队的表彰,并以他们吃苦奉献和精益老道的技术问题处理能力得到海军官兵赞誉,结成了好朋友,以至于在后来多次执行任务中,部队的领导都指名道姓要求王顺红等同志参加保障工作。

在这180多天里,为了让前方将士安心工作,组织上时常对他们的家人关心帮助。当书记拉着王顺红父亲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时,病重中的老人用有气无力的声音说:让顺红回来看看我……。

好象有心灵的感应,面对那天平静如镜的大海,咯噔一下,王顺红感到了心被狠狠地撞了一下,思绪一片空白,又如翻江倒海般难以平复,916日,王老先生走了,那时那刻的无声泪水也永远成了大洋的组成部分。

丧礼上,儿媳和孙女泣跪灵前,乡党们为王顺红的媳妇平西珍披红挂花,公公病重,食之不进,屙之不出,难坏了儿媳,在乡亲的帮助下,她努力让老人吃得好一些、多一些,痛苦少一些;老人最后时刻走的很安详,唯一挂念的还是顺红儿……

秦人的丧事历来是十分隆重的,尤其在传统文化仍占主流的山乡,作为独子,病中不管,发丧不至,乡党们不免各种议论、猜测纷纷,甚为不解。王顺红的工友们忙前忙后,研究所、冷机公司等多个单位的60余名同仁参加了葬礼,研究所所长亲代孝子致辞,婉转的告诉乡亲顺红在为国尽忠:

在这令人悲痛的时刻,孝子王顺红先生正在千里之外的大海上,代表国家执行神圣的使命,难以给王老先生送行,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们大家为王老先生养育了这么优秀的儿子而感到骄傲,为王老先生离我们而去感到深深的悲痛!部队的首长发来唁电,沉痛哀悼王老先生驾鹤西去,并让我们转告各位亲人,王顺红同志在这远离祖国的地方执行任务,正以他优秀的工作告慰先父,请各位亲朋节哀,保重身体。此时此刻,王顺红先生也正远方遥跪,为父亲大人送行;受庆安集团和军事代表室领导以及航空设备研究所360名员工的委托,我们在这里为顺红兄弟尽孝,王老先生,请您一路走好!

伴随着铿锵苍远的秦腔苦音、哭丧女艺人踉跄前行的戏步,人们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为老人送行,取得了父老乡亲的理解和支持。

正是有这么淳朴的乡党,正是有这样知己的工友,正是有如此给力的组织,我们强大的护航编队才能代表日益强盛的祖国在世人面前展现共和国的辉煌!

谈到护航驱逐海盗,护航的健儿不禁都会哑然失笑,多次的遭遇证明这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双方的战力不具有可比性。但,是敌是友常常难以分辨,辽阔的海域不时的留下防御不到的空间,无隙防御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次护航让世人的眼睛为之一亮的是:机动灵活的快艇小巧灵活,穿梭于舰船之间;船坞舰配合直升机提前警戒,有效扩大控制海域,保证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气垫登陆艇以其载员多、机动性强和速度快,腾云驾雾,续航能力强,有效弥补直升机留空时间短、使用成本高的不足,扩大了编队警戒范围,也对那些试图接近商船船队的可疑小船形成了极大地震撼。立体式的防御为世界护航史上的首次,锻炼同时展示了共和国海军的战力和国家的实力!

高速运行中,每当看到驾驶员根据操舵命令,保证艇与船坞舰航速一致,在相对静止的那一刻,瞬间马力爆发,一头精准的回到船坞,我们的护航健儿都为我们产品性能深感骄傲。

护航期间,航迹所到,见证了阿曼寺庙的质朴和沙地的荒凉,见证了巴林现代化的建筑与沙特吉达的港湾繁忙,见证了赤道的乌云和岸边的渔村,把足迹和友谊留下,挥挥手没带走一片云。

当踏上了离别半年之久的祖国大地,军事代表室和公司的领导举行了热烈隆重的欢迎仪式,对护航人员颁发了总经理特别奖。

此次护航,既是王顺红、付璟清人生难得的经历,更是和平时代对我们战时保障的一次检验,在海装代表的配合指导下,我们的护航人员、保障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提升了对部队保障的意识、效率、质量,通过近似实战难得的机会,为今后更好的开展保障工作打好基础。

同时,我们的事业也开始走向了广袤的海洋,哪里有我们向往的深深的蓝。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