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大赛】“背篓电工”赤子情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大赛】“背篓电工”赤子情

2015-06-10 15:34:45    110次点击               发布者:君风兮

分享到:

 

“背篓电工”赤子情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商洛供电公司农电工宁启水
“启水,到屋里坐,吃了饭再走!”
“不用了。天快黑了,赶路要紧。”
一连碰到三四个群众,他们都几乎异口同声地邀请启水进屋里吃饭,可启水心里清楚,山路难走,他计划好的抄表任务还没有完成,如果在这里耽误了,天黑就下不了山。
4月中旬的一天,宁启水背起背篓,装好给万佛山上几户困难群众和留守老人稍带的食用油和醋、白糖等生活必需品,再挎上电工工具包,向海拔近两千米的大山深处跋涉。他此行的工作是的抄表、收费,为群众提供用电服务,巡查山上线路安全。一天下来,他徒步山路的距离约五十千米。
宁启水是国网商洛供电公司山阳县分公司宽坪供电所电工17年来,他靠一双“铁腿”徒步跋涉,为山区群众用电保驾护航,用背篓为山中的留守老人和困难家庭捎带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成为乡亲们的贴心人。
429,宁启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个来自陕西电力系统最基层的一线农电员工,光荣地出席了陕西省庆祝“五一”劳模表彰会,受到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的亲切接见。
“有电就有希望!”
---坚守大山17年,历尽千辛万苦,为群众播洒“光明”
黝黑的面庞,憨厚的神态,质朴的微笑,如果没有头上这顶写有国家电网标识的安全帽,那么宁启水就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普通群众,他背在身上的背篓,更是加深了外人对他的这种印象。
 “我自小在山里长大,熟悉这里的群众,熟悉这里的山路,为乡亲们提供用电服务,保证安全供电,就是我的责任。”宁启水说道。作为一名普通农电工,他17年来坚守在大山深处,为万佛山、裙子沟等四个不通公路的村子、近五百群众提供用电服务,维护电力线路安全。这些群众散居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峡谷之间,方圆达一百余平方千米,这4个山村,仅抄表收费一项工作,宁启水每月步行的路程在300公里以上,加上线路维护、故障抢修等,他17年徒步走过的路程,超过7万千米
19972月,当时还在西安经营一家面馆的宁启水听说家乡要拉电,他高兴地几夜都没睡好,苦口婆心的说服自己的妻子一起回去帮忙拉电。带着妻儿回到家乡后,宁启水便和乡亲们一起栽电杆、架电线,废寝忘食干了好几个月。宁启水所在的裙子沟村400户村民终于用上了梦寐以求的电灯。乡镇电管站成立后,宁启水被聘为一名村电工,在1999年电力体制改革中,经过考试,他成为了山阳县供电公司北宽坪供电所一名正式农电员工。
2012年春节前夕,北风呼啸,雪花飞舞,一个背着抢修工具的身影,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跋涉。这是宁启水接到了长洼组汪宗奎的报修电话,赶去抢修。羊肠小道被积雪覆盖,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奋力前行,不慎摔倒,扭伤了左脚。剧烈的疼痛一时让他难以站立起来,望着冰天雪地的茫茫林海,想着马上就要过年了,群众等着用电,他用冰雪敷了敷脚踝,强忍疼痛继续前行。途中遇到一个外出打工回家过年的小伙,看他一瘸一拐的样子,坚持要送他下山治疗,他说:“先去给宗奎叔把电修好再说”。在小伙的搀扶下,赶到故障现场,很快接好了断线,恢复了供电。此时,他的脚已经红肿得不能下地了。现场的左邻右舍非常感动,大伙找来木棍做成简易担架,8个人轮换着在天明前把他抬到了山下板岩镇医院。
在海拔1700的裙子沟山头,矗立着一座洁白的配电室,在茫茫林海中格外显眼。一条条高低压线路,从林海中有序穿行,辐射到各个山头,连接着星星点点的用户。虽然四周丛林密布,但配电室周围和线路通道清理的干干净净。宁启水说:“这可能是商洛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配电室,每月我都要来这里看看。树木太密,不随时检查和清理容易出现问题”。这座配电室,是宁启水用自己坚强的臂膀一块砖、一袋沙、一件一件设备背上来的。当年,为了让大伙早日用上电,尽快改变生产生活环境,他带领群众,头顶烈日、肩负重担,一次又一次从7公里外的山下金钱河,背来沙子和其它建筑材料,经过一个月的连日奋战,建起了配电室。每月他都要到配电室里看看,查看树林中的线路,及时清理通道。历年来,他管理的4个村8个台区,有6座配电室全部在山上,每块砖和每粒沙子都包含着他的心血。
17年来,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宁启水曾被路边的马蜂蛰过,被深山的野猪、毒蛇惊吓过,被猎人的兽夹夹伤过。但他一直坚守了下来。他说:“有了电就有了光明,群众脱贫致富也有了希望。所以,我没有理由不为他们做好供电服务!”
 “平时,不论谁家电有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启水就及时赶来。”提起启水,盛庆全老两口是赞不绝口。老两口记得,2010722,那场罕见的雪灾,使全村80%以上的电杆全部被雪压断,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启水知道情况后,自已背着百余斤的抢修材料,摸天黑赶到这里,组织群众连夜开展抢修。在此后10多天的时间里,他带领群众更换木杆80余根,及时恢复了全村供电。这期间,他踏着一尺余厚的积雪多次下山,背送所需要的抢修材料。
2006年户户通电的时候,为了能让王尊德老人用上电,宁启水独自一人背着30多公斤材料,冒着高温酷暑,整整走了6个多小时。在路过门前山坡树林时,被大马蜂蛰了,一时浑身红肿,痛痛难忍,他把材料藏在路边的草窝里,找了一个人连夜送他到山下的板崖卫生院治疗了3天,第4天返回山上,又整整干了2天,终于接通了电。让老人在有生之年享受到了“光明”。所以,王尊德老人逢人便说:“我的电是启水给背上来的”!
 “把群众当亲人!”
----情系百姓,为乡亲背送生活必需品,奉献赤诚爱心
  “喂!王爷爷,我是启水,今天要上山来,估摸着你的油和盐快用完了吧?”
“就是,难得你一直惦记着我这个老头子。”
“那我这次来,再带一壶油和几袋盐
“段婶,还要给你捎啥不?”
“没有酱油了,给我捎两袋。”
这是宁启水上山之前和群众的一次对话。他每次进山,都要为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捎带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这些东西连同电工工具包一起,装在一个看似简陋,却非常实用的背篓里。“背篓是山里人常用的工具,能装东西,走山路方便。”宁启水解释道。
宁启水为困难群众背送生活必需品的故事,还要从十多年前说起。
1997年,宽坪镇万佛山及周边几个村子通上了电,作为从小在山里长大的汉子,宁启水主动承担了这几个村的供电服务工作。此后,他每月都要用近十五天时间,徒步奔走在各村之间,挨家挨户抄表、收费,维护电力线路安全。由于山上群众居住分散,又没有商店,给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便。一些孤寡老人常年下不了山,粮油和生活用品无从购买,生活非常贫困,几乎陷入困境。宁启水看在眼里,念在心上。他想,自己每月至少要上山一次,给他们背送些东西,能帮一下是一下。
这个朴素的想法从心里萌生后,一坚持就是十余年,从此,他的背篓里除电工工器具外,是他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免费捎带的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有时候,他也会为乡亲背大米、面粉,农忙时节,还背过化肥等。
住在万佛寺悬崖边上的盛庆全老人,他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启水给背上来的。每月10号一过,他就往对门的山头望,看见那熟悉的身影,就提前到崖下的小路迎接,送上一杯晾好的开水。
年届花甲的段显银老人也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多亏了他,地里栽的菜秧子、生活用的油盐酱醋,都是他免费给背上来的。他给我们这些山上的留守老人帮了大忙。山上的群众没有不念叨他好的,他就是我们生活的贴心人。”
赵宪军是山阳县供电公司经理,据他们估算,17年来,宁启水为群众背过的东西累计重量达到5吨以上,用坏了8个背篓,穿坏了母亲为他亲手打的120多双草鞋。
2012年冬月的一天,宁启水在途径万佛山村吕家坡时,看见张帮春老人的房门半掩着,门前落下了厚厚一层雪,上面没有一个脚印。他心里有些疑惑。快要拐过吕家坡山头时,他想到老人今年已76岁,常年一个人在家住着,身边没有儿女照顾,雪地里没有脚印,说明老人一天都没有出门,该不会有啥事情?这样一想,他心中突发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赶紧从山头折回来,踏着三寸厚的雪推开了张帮春的房门。
“张爷爷在家吗?我是启水,”屋里没有人应声。宁启水觉得不对劲儿,就直接进了屋里,发现老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嘴角干裂,说不出话来。原来张帮春病了几天,全身动弹不得,三四天都没进过食了。启水发现,家里的水桶中一滴水也没有。看到此情景,启水立即提着木桶跑到半里路远的山沟里取水,然后开始洗锅烧火,给张帮春下了一碗面,端到床前,搀扶着老人慢慢吃下。饭后,老人脸上红润了起来。宁启水洗了锅碗,烧了两壶开水,陪老人聊了会儿天,待老人病情有好转后,趁着天还未黑上到吕家坡下院子给张帮春老人的亲戚捎了口信,让亲戚前去照看。年后,宁启水经过张帮春门前时,看见老人正在屋檐下晒太阳,老人激动地拉着宁启水的手说:“要不是遇见了你,我这把老骨头早都没有了。”
“群众满意就是最大安慰!”
---赤子情怀,无怨无悔,最美电工美名传扬
 “虽然自己很苦,每次下山到所上,都要睡上1天才能缓过来,但再苦,也没有群众用电的事情大。群众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安慰!”这是宁启水面对媒体采访说的心里话。
十七年来,宁启水与山区群众建立起了血浓于水的情感。他见证了通电对这些处于高寒边远山区群众带来的好处与便利,始终忘记不了月月抄表收费时间一到,群众那种期盼的眼神,忘记不了自然灾害过后群众积极参与抢修的感人场面。近年来,年轻人陆续外出打工,山里平时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很多老人至今没见过汽车啥样,很想知道外面的信息。每次上山,虽然收回的电费不多,但留下的是外界的信息、更多温暖和无声的慰藉。
历年来,所长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宁启水从不言苦,他也曾有过动摇,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他说:“这些群众谁家有几双筷子几只碗,我都非常清楚,换个人对用户情况不明,对山路不熟,甚至会迷路。再说了,所上人手不够,人均管理范围都很大,都有难处,谁来都得这样干。”
 “现在情况有所好转,管理的4个村,万佛山村去年2月修通了简易公路,虽然上山还靠步行,但路好走多了。政府号召移民搬迁,但在我退休前肯定搬不完,即就是山上只有一户人家,我都要坚持。”他语气坚定。
“这些年,我最对不起的是妻子,家里全靠她支撑着。盖房时,所用的材料是她一次次背上山的。去年冬季,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自己收的5000多斤玉米背到山下换成钱,我一次也没帮过。但她和老人从无怨言,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
妻子汪前桂用瘦弱的身躯承担了家里的全部劳动,这个勤劳、坚强和善良的农村妇女,默默在背后支持着启水。提起丈夫,她的爱怜之情溢于言表:“他真的不容易,这些年来,他吃的苦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老人都70多了,好的是身体都无大碍,我把家里操持好,把老人照看好,尽量给他减轻负担,不让他分心”。
宁启水的事迹先后引起地方和中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深入大山之中,对宁启水服务群众的事迹进行深度采访。此后,《人民日报》以“铁腿电工宁启水”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宁启水的感人故事。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今日点击》栏目,也进行了深入报道。《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陕西日报》等中、省市新闻媒体也陆续进行了报道。铁腿电工、背篓电工的名声不胫而走,读者和网友赞其为“最美电工”、“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201381,央视4套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时长15分钟的人物专题《深山电工的感人之路》,再次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央视主持人在节目中感慨道,“人们都称宁大哥为铁腿电工,但是没有人是铁做的,其实他靠的是责任心和爱心,他把生活在这儿人当成了他的家人。”
宁启水是陕西电力公司系统扎根一线,服务群众的优秀农电工代表,他先后荣获2012年度商洛市“十大新闻人物”、商洛市红星党员、2013年度陕西省电力公司“客户满意服务标兵”,并当选2013年度商洛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商洛供电公司在全公司开展了向宁启水同志学习的活动。
429,当宁启水从省委书记手上接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那一刻,作为全省电力系统获此殊荣的一线农电用工第一人,宁启水既高兴又深知肩上的重担。“我还有6年就退休了,有些舍不得,让群众放心安全地用上电是天大的事,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一致的信念,后面我会更加珍惜为群众服务的日子。”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宁启水依然故我地奔走在大山之中,他说,群众的支持,家人的理解,社会的肯定,更坚定了他干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我希望这儿的山路更好走,这里的大山更美丽,山区群众的生活更美好。”这就是宁启水心中的梦想。    
53,还在五一劳动节的假日期间,宁启水的手机又响了,“我是裙子沟村的昌风,我家的下户线老化了,你能来给我换一下吗?”
“好的,没问题,我这就上来。”
宁启水接完群众的报修电话,立即收拾好抢修工具,上路了,几分钟后,他的背影便消失在了丛山峻岭之中。(刘军峰)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