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雨润朝阳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雨润朝阳

2015-04-25 17:54:25    81次点击               发布者:冰儿

分享到:

雨润朝阳(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
中航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11厂:王雯郁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阳光电视台楼下:
(一位记者):“观众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阳光电视台《看见》栏目的记者,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自从《看见》栏目开播以来,我们的镜头记录了很多乐于奉献的人们,他们让我们感动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无限的爱与温暖。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些山村教师,他们扎根大山十多年,辛勤教导那里的孩子们,在他们的教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了大山,原本贫穷的小山村也慢慢走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记者视角)山路崎岖,经过近六个小时的舟车劳顿,我们才抵达了这座隐藏在大山坳里的小小村寨。站在村口,就可以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循着朗朗的读书声,一座干净整洁的小校园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看来,我们要找的人就在这里了。在门卫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陈老师的办公室,然而,知道我们要采访他后,老师却笑着连连摆手,并说要带我们去见一个人,他才是我们真正要找的人。看着我们困惑的表情,他接着解释道:“其实我们所做的并不算什么,我带你去见我儿时的老师,大学毕业后,他就一直在这里教书了。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人生道路上引路的灯塔,是我的榜样,如果没有他,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说话间,我们便来到了一座小院落前,我内心有些激动和好奇,想早些见到老师口中那位伟大的老人。门缓缓地被推开,只见一位年逾古稀,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小院中央的椅子上,手中还捧着一本厚厚的书,一只花猫正懒洋洋地窝在他的脚下,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的身上。不知怎的,我心中竟泛起一丝涟漪:这个老人的身上一定有很多的故事,可是却又不忍心去打破这一刻的宁静。陈老师热情地上前跟老人打着招呼,并向他说明了我们的来意。老人本不愿接受我们的采访,只说他只是做了很平凡的事,没什么好炫耀的,可经不住我们再三的请求,他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老人叙述)几十年前的一个初秋,虽然立秋已经过去了不少日子,炽热的阳光依旧炙烤着南方大地,知了也不知疲倦地不停嘶鸣着,给本已闷热的空气中更添了一分躁动。路上的商户纷纷大门紧闭,人们似乎都希望躲进凉爽的室内,将那份燥热关在门外。街上的行人也大都步履匆匆,倒看不出一个省会城市应有的繁华景象。与此同时,师范大学的校门口倒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红色横幅格外显眼。原来,今天是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们怀揣着梦想,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他们人生路上一段新的征程。校园里面,有开着车来报到的,也有全家老小齐动员来送孩子上学的,本来就不大的校园显得更加满满当当。各个院系的报到接待处也挤满了人,校园里面一派忙碌的景象。
那一年,我刚刚满17岁,从家乡县城的中学考上了那所颇有名气的大学的中文系。那个时侯,村里的经济条件还很差,人们世代以农业为生,经济的欠发达导致了教育水平也十分的落后,很多孩子上完小学便辍学了。我的父母是村上为数不多的初中生,他们深知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这样的命运,再苦再累也一定要供我上学。我是村里第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父母很高兴,虽然学费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可是家里还是东拼西凑,凑足了我第一年的花销。那是我第一次去到省城,她是那么的美丽和繁华,和我生活多年的小村子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时,我曾暗自下决心,好好学习,以后在城里站稳脚跟。
很快,令人向往的大学生活便开始了。我深知入学的成绩并不是很好,所以便更加的努力,终日与书为伴,熄灯后也都在走廊中读课文,背古诗,别人玩的时候我却都泡在图书馆中。成绩终于一点一点追了上来,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在后来的班干部竞选中,没有参加的我竟被同学们一致推荐为学习委员,这让我受宠若惊。然而,还有一件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我不得不面对的:城里的花销之大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可是,家里为了给我凑学费已经能卖的都卖了,能借的也都借了,大家都不宽裕,无论如何也都无法开口向家里要钱了,我必须要出去挣钱给自己赚生活费。可是工作哪里是那么好找的,许多大学毕业生尚且找不到工作,更何况我一个刚刚成年,没有固定工作时间的学生。我去了很多地方,有时候被客客气气地请出来,有时候甚至直接被拒之门外。好不容易,才在快餐店找了一份送外卖的工作。那份工作收入很低,可是已经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了。闲暇的时候,我都在快餐店里帮忙,订单多的时候,忙得停不下来,要走街串巷,不停地上楼下楼,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通常很晚才能离开,回到宿舍后就只想瘫倒在床上什么都不干。几天下来,脚底已磨出水泡。然而,还经常会因为送餐慢了而遭到别人的白眼。还有一次,为了躲避路上突然窜出的小狗,我没有把握住方向,连人带车摔倒在路边,不仅摔破了胳膊,饭菜也撒了一地。没能送得了餐,自然遭到了客户的投诉,老板一句解释也不听就将我开除了。那段时间真的过得很辛苦,后来,我又做过收银员、接待员、送报工等工作,每份工作的工资都不是很高,可是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我必须要坚持。庆幸的是,我的成绩一直保持着全系第一,所以大一暑假的时候,我得到了学校的奖学金,那一刻,我真的激动得无以复加。
(画外音)时光流转,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就接近了尾声。同学们为了找工作而东奔西走,焦头烂额,但我却没有着急,因为我心里早已有了打算。
(老人叙述)“小李啊,你怎么还不找工作啊,你看我们这找工作找的,头都大了,你就一点也不着急?”同宿舍的小张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他如是问道。“我早已经决定了,等大学一毕业,就回到我的家乡去教那里的孩子。”“啊?”小张愣住了。是啊,其实,我早已改变了主意,决心回来当一名乡村教师,那都源于一次机缘巧合。大一那年,我回乡过暑假,由于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人了,乡亲们便都请我给村里的孩子们上几节课,可是没想到,这一上便是一个假期。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年幼时的自己,那时求学的辛苦一幕幕地浮现在自己的眼前。到了即将开学要离开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依依不舍地拉着我,一直送到村口。那时,我就下定决心,毕业以后,一定要回到这里,因为,这里的孩子比任何地方都更需要我。回到学校后,我就尽量找一些培训机构做兼职,从跟班的小班主任做到讲课的老师,我不停地向其他老师学习,希望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授课技巧,把它们带给那些让我无法割舍的孩子们。毕业后,我便回到了这里,回到了这些孩子们身边。
(记者独白)讲完这些,老人微笑地看着我,他轻描淡写的一番话却让我的内心泛起了波澜。一个寒门学子,寒窗苦读十余年,好不容易有了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很难想像他当初是下了多大的决心,顶着多大的压力才回到这里的。
(陈老师叙述)“其实,老师当初是完全可以留在城里的”这时,一直没说话的陈老师开口了,他的眼中闪动着回忆的光芒:
“那年夏天,我才8岁,听到村里人说老师回来了,我欢喜不已,连忙向老师家跑去。可是,跑到老师家,推门的手却顿住了,我听到从屋中传来争吵的声音,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由于老师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风趣幽默,班里的学生都很喜欢他,那家教育机构开出了不低的薪水,甚至提出可以帮老师解决户口,希望老师毕业后可以留下来,然而老师却婉言拒绝。那是多么好的机会啊,可是他却为了我们这些孩子放弃了。那时的我还不太懂事,担心老师有一天厌烦了,会离开我们,可老师却似乎从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老师自己没有孩子,他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般。从我家到学校需要经过一条小溪,每逢下雨,那条小溪就水流湍急,河床上的石头又布满青苔,十分难走。因此,一到下雨天,老师便会早早出现在河边,把我们这些住在河对岸的学生一个个地背过河。路滑难走,他一次次的摔倒,却总是努力稳住身形,以防我们被溪水溅湿。石头划破了他的双腿,雨水和溪水把他的衣服打得湿透,他却不以为意,一趟趟地往返于两岸。一旦到了教室,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授课中,全然不顾自己已经浑身湿透。有时候,他还自己出钱,为我们买书本,买学习用品。那时候,有的人家因为家里穷,或是觉得读书没有用处,不让孩子去学习。遇到这样的家长,老师便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去学生家里家访,给家长做工作,又去和村主任商量减免学生的学杂费。他甚至自己出钱,赞助村里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去大山外面读书。若不是老师,很多孩子根本上不了学,也许现在,还继续着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其实,作为一个乡村教师,他的工资又能有多少呢?他的生活非常拮据,一件旧衣服很多年都舍不得换掉。老师的家人原本对他的决定坚决反对,可是看到他这么坚持,最终也妥协了,还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在老师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的在城里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们会经常捐钱回来,资助村里建新校舍、购买学习用品,也有一部分人愿意像老师那样回到这个养育我们长大的小山村,教导更多的孩子。前些年,我们学校甚至开设了美术课、外语课。还有的在外面上了农业大学,回来指导乡亲们的农业耕作,经济效益比原来粗放式种植翻了几番。如今家乡人能过上好日子,老师功不可没。”
(记者)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很容易,然而要做一辈子好事却很难。李老师用无怨无悔的坚守,为山里的孩子撑起了一片梦想的天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的青春。和谐的社会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伸出双手,将这一生一世的正能量传递下去。
(记者后记)采访完已经很晚了,我们决定在这里住下,第二天再返回。不同于城里的繁华嘈杂,山村的夜晚是静谧的,耳边只能听到蛙叫虫鸣。推开屋门,虽是盛夏,吹来的却是清凉的山风。抬头望望漫天的繁星,他们仿佛像李老师一样,在宇宙苍穹中虽微不足道,却能为人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