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产增效筑辉煌—川口采油厂转变油田发展方式纪实

稳产增效筑辉煌—川口采油厂转变油田发展方式纪实

2013-07-11 10:00:15    724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这里,曾经是外界了解百年油田的窗口,2003年被授予“陕西省文明单位”;这里曾打成了延长石油第一口水平井,并最早全面推行“丛式井”开发模式,在减少土地和保护植被中大有作为,实现油井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今天,当您走近位于圣地延安的川口采油厂井区时,望眼一排排丛式井整齐排列,红色洁净的抽油机正上下起伏不停地劳作,仿佛欢快地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

然而,川口采油厂由于受制于开采区域和地层复杂性、油田含水大、自然递减快等因素,一度承受着来自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为了确保油田不再降产,近年来川口采油厂加快建设“标准化采油厂”进程,通过一系列匠心独具之举,为企业长期稳产增效探索出一条创新之道。

强化科技支撑  夯实稳产基础

俗话说“家有存粮,心里不慌。”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来说,“粮食”就是地质储量。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田地层特征,低丰度、低渗透、低产量,资源接替难、稳产难、上产难的开发现状和有限的开发区域,川口采油厂紧紧依靠先进技术,实施转向压裂、堵水压裂、生物酶压裂、分层采油等技术措施,不断加大地质理论研究和工艺技术创新,克服油层层间矛盾相互干扰等诸多不利因素,变“无为”为“有为”,在有限的油区努力寻找新油层,加强勘探技术研究,摸清成藏规律,继续向有利地带延伸,依靠科技引领油田增储稳产。

 

 

干净整洁的文明井场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2012年川口采油厂全年投产新井55口,新建产能0.86万吨,万吨产能投资较上年降低664.64万元,新井采油月同比增加1.2个月,单井平均年增产6吨;实施转向压裂、堵水压裂、生物酶压裂、分层采油等技术措施,油井挖潜118井次,增油4335吨,单井年同比增产6.17吨;常规压裂完成395井次,增油14013吨。

扩大注水成果  弥补产能不足

注上水、注好水、注足水是稳产的有效途径。该厂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地层特征和有限的区域,经过多年尝试得出,强化注水基础管理是提产增效的有效措施。

为此,他们不断完善注水区域油层栅状图、剖面图、等值线图等基础地质资料,及时开展注水动态分析和调整;顺利完成冯坪集输站污水回注工程,为扩大注水面积、实现枣园区域注水开发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表面活性剂驱油三次采油先导性试验,努力提升油田开发水平。2012年,油田综合递减率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逐步从开发油藏向经营油藏的大转变。

在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他们积极搭建了以技术部门为主体,生产单位技术岗位为依托,职工广泛参与的创新平台。2012年,采用水井全息测试和温度剖面测试新技术,调整注采剖面,使3口高含水井50天时间增油30.25吨。同时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小改小革活动,自主研发了“井口防喷冒回流装置”,减少了作业污染,并与西安石油大学等专业院校和专家合作,实施《川口油田刘渠区剩余油研究及储层改造》、《延长油田低产低效井采油工艺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注水工作方面,他们积极实施注水管理标准化建设,精雕细琢注水工艺,建立和完善注水动态监测分析体系,实施注水、采油联动,提高水驱效率,加快冯坪污水转注工作,扩大注水面积,力争水驱控制程度提高4个百分点。同时,开展分采分注、周期注水、排状注水“三项试验”,努力改善油田注水状况,力争恢复一批长关井,增加一批见效井,推进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相结合,提高油田采收率。

 

强化责任意识  挺进“开发禁区”

经过高速开发,加快上马,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使川口采油厂几乎再无可开采的区块。然而,油区的现状,使川口采油厂科技人员形成一个共识,即“难不等于不能”。

针对油田开发区块剩下的不是“骨头”就是“筋”的实际,他们从纵向上加大勘探力度,深化对老油井、老油层、老油区的再认识,努力突破差薄油层试油工艺。按照“精细勘探,查层捡漏”的工作思路,结合川口油田横向区域面积已动用完毕,只能在纵向上加大油层研究的实际情况,力争在川口油田下面再找到一个新川口。

为此,全厂广大科技人员坚持依靠地质理论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从区域接替向层间接替的转变,努力寻找新的资源接替。同时强化综合治理挖潜措施,开展日产水平、产能、递减率、采收率标定工作,确保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控制在油田公司标准以内。

责任、使命、机遇、挑战,点燃了川口人永无止境的探索激情。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昔日低产井经过注水、应用表面活性剂等实现了高产。更为可喜的是,在多次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他们以必胜的信心,用科技“圣火”点亮了希望之光,发现了长62和长2+3等新油层,初步估计储量前景客观,有望为川口采油厂实现持续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培育“软实力” 实现“硬发展”

川口采油厂以“加快建设标准化采油厂”为目标,以稳定原油生产为中心,以成本管理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努力提升质量效益,着力培育“软实力”,实现“硬发展”。

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他们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注重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协调性,大力推行有序采油,做到“三个加强,一个标准化”,即加强油井地上管理,以川15井场为标杆,修订完善了文明油井管理、油井维护保养等规章制度,健全了油井档案,分区域逐井核实单井产量,实现了从井组管理到单井管理的转变;加强生产用电管理,采取间歇抽油、避峰用电,提升自控抽油井比例;加强运输管理,严格执行定点泵油、定时收车制度实行标准化井下作业,推行计划检修,确保作业质量提升,降低作业费用。仅2012年,自控抽油机由上年的2083口增加到2458口,全年同比节电1087万度,同比电费减少438万元;油料消耗同比减少251吨,减少费用190万元;油井免修期由原来的240天延长到390天,使停躺井控制在1%以内,全年检修井同比减少788井次。

在企业管理方面,学习借鉴先进油田经验,围绕生产经营主要工作流程,全面加强标杆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加大核算管控,生产及非生产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控范围,提倡节约,鼓励修旧利废,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质量效益上台阶。过去一年,全厂吨油成本节约5.91元,占成本比重较大的燃料、材料、电量消耗大幅度降低。用煤同比减少0.31万吨,减少费用248万元,用油同比减少251吨,减少费用190万元;材料采购同比减少了6980万元;用电量同比减少1087万度,同比电费减少438万元。

在规范现场管理方面,注重安全责任、制度、监督、防范、HSE五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HSE管理,实现基层管理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施工现场标准化。对一线操作工进行轮训,井下、驾驶、特种作业、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努力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切实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与此同时,为建设绿色环保油田,他们本着“还清旧账,不欠新帐”、“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原则,近年来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会同地方有关部门编制了详细的《油区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在油区开展植树种草绿化活动,努力做好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了油田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薛鹏图  周文华)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灞桥热电:擂响“高温大负荷”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