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天—延长油田南泥湾采油厂7.25大营救

生命如天—延长油田南泥湾采油厂7.25大营救

2013-09-09 09:29:34    2687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拓永祥 白文峰 任丽娜

大雨如注,山水横流。
    南泥湾采油厂厂长陈东的专车在积水的公路上奔驰,急急赶往采油六大队。
    6点24分,陈东最后一次打通采油六大队队长孙海军电话,对孙海军强调:作为现场第一责任人你一定要沉着冷静,要根据现场情况果断决策,必须保证52名职工人身安全......还没等陈东说完,电话变成忙音,随后再怎么打,电话都是忙音。

第六大队告急,厂长亲赴救援

未命名.jpg

7月25日早上6点18分,陈东接到厂总会计师马志元电话报告:采油六大队被泥石流围困,需要紧急撤离,我马上赶去。陈东来不及详细询问,挂断马志元的电话,就拨通采油六大队大队长孙海军电话,电话断断续续,只听见他说:“三股洪水已经进入院子,有40公分,大队请求立即救援……”陈东对着电话喊:“立即组织队部所有人员向安全地段紧急撤离,务必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一切拜托你了,我马上赶来。”
    陈东清楚采油六大队办公楼座落在靠近陡峭山体的拐沟里,平日晴天丽日,绿山环绕,和风轻拂,鸟鸣清脆,可最近连续的强降雨已使土质疏松,随时都有发生塌方的可能,令他非常担心。
    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汽车行驶在有半尺积水的公路上,如海上行船一般,激起一米多高的浪花。陈东不停地和六大队联系,安慰、叮嘱、鼓励。电话时断时续,6点24分后再没有联系上。
    生命如天,陈东立即向油田主要领导作了报告。董事长杨悦、总经理李文明要求尽快和被困职工取得联系,随时向油田汇报救援进展情况。
    7点30分,陈东赶到金盆湾,和先期到达的马志元会面。这时满河的山洪夹携着树木、山石咆哮着、奔流着,通往六大队的唯一桥梁没有了一点痕迹。陈东他们站在河边急得直跺脚,只恨自己没有翅膀不能飞过去,望着滔滔洪水,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不由得向河面张望,想从中得到上游是否有人遇险的信息。他反复拨着孙海军的电话,都是嘟嘟的忙音。怎么?六大队真的出事了?他和马志元不敢等待,简单地交流后决定绕道麻洞川,从另一条道路上进入六大队。
    7月7日降雨以来,马志元一直住在六大队,和职工们一起开展抗灾自救。到24日,六大队主干公路、电路已经恢复,大部分油井也运转起来。下午下班后,他赶回厂里处理完紧急事务回到延安。25日凌晨6点许,孙海军电话告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必须赶回六大队。他清楚,六大队随时都可能发生灾情。上路不到10分钟,就和六大队失去了联系,他心急如焚,不停地催促司机快些,可走到金盆湾时,道路中断。正在急得团团转时,陈东也来了,他们二人一起行动。
    8点,陈东、马志元到达麻洞川,这里同样是山洪咆哮,浊浪拍岸。
    陈东、马志元望着不见减弱的洪水,牵挂着六大队52名职工的安危,焦急地在地上转圈。他们想,如果能有一架直升飞机那该多好,马上就可以飞到工友们身边。
    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命令司机调转车头,走马坊看望同样处在峡谷之中的四大队职工。走到沟岔,公路上泥水已没过人膝,司机看不见路面,他们就下车步行,走了1公里左右,遇见四大队撤出的职工,他们稍感欣慰。
    再次来到麻洞川,时针已过9点,可洪水仍没有减弱的迹象。
    先回厂部,再设法营救六大队职工。
    车上,陈东不停的和六大队联系,凡是能记住的电话号码全拨了,都是忙音。

未命名.jpg
    继而,和油田、采油厂的信号全部中断。
    返回采油厂,必须经过金盆湾,在这里遇到组织四大队撤离的副厂长官保林,他向陈东汇报了撤离经过。陈东要求他们一定要把职工安全带到延安,这可是一项政治任务啊。目送四大队职工缓缓远去后继续向厂部赶去。

紧急转移

未命名.jpg

25日凌晨4时,一声炸雷,惊醒了睡梦中的孙海军,他一轱辘坐起来,透过刺眼的闪电,看到窗外如注的雨帘,接着又是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雷声。
    孙海军,南泥湾采油厂采油六大队队长,一位四十出头的精干汉子。遭受暴雨袭击以来,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惊醒后再也睡不着,眼睛盯着瓢泼大雨,楼檐上流下的雨水一如银河直泻。虽然办公楼后的排水渠昨天下午挖开了,但背靠的山体已经有过两次塌方,随时还有塌方的可能,每一次随着密集的雨声隐隐传来隆隆的山体塌方声,都使他不由心悸。
    52名职工处在危险之中。孙海军当机立断,开始挨个敲门通知,要求大家不要慌乱,起床待命。
    房间里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院子里开始有了一些嘈杂声,但立刻被哗哗的雨声淹没。
    凌晨5时,队部院子里开始积水。雨依然没有停歇的意思,似乎更来了劲头,卯足劲唰唰地直下。孙海军指挥队部所有人员有条不紊地撤到相对安全的二楼上,清点人数,一个不少。
    凌晨5时30分,一个多小时的连续降雨,前沟里下来的山水夹杂着泥石流慢慢灌进院子,楼背后水渠中涌出的泥水也向院子里流来,楼房对面山沟里的泥水开始流进临沟的平房。一直观察雨势的孙海军感到了形势危急,必须做好撤离的准备。他在二楼召开了区队长会议,把52名职工分成5个小组,编排好撤离顺序,规定了小组间距离,呼救办法等,随时准备撤离。
    凌晨6时许,天空微微发亮,院子里积水越来越深,轰隆隆的山体塌方声一声接一声传来,偶尔夹杂着刺耳的大树断裂的声音。如果楼后的山体经不住大雨倒塌下来……如果更大的山水冲进院子……如果……孙海军果断的决定,立即向厂领导汇报。原本他不想惊扰连日来已经超负荷工作的领导们,多年的干练使他养成了能处理的事情就自己处理的习惯,可这滂沱大雨老不见停,谁知将下到什么时候……,现在事关52位   。职工的身家性命,处理稍有不当,将会成为千古罪人。6点16分,他果断拿出手机,拨通了包队领导马志元的电话。
    很快,陈东打来电话,要求他根据现场情况果断处理,并叮嘱52位职工的生命安全就拜托他了。接到陈厂长指示,更坚定了孙海军带领职工撤离的信心。
    他再次在楼道里召开了区队长会议。
    他知道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发挥大家的团队作用。这时有不少职工也站在二楼楼道上,孙海军没有回避他们,面对大家简短地分析和预测了眼前形势,要求每个人提前做好准备,整装待命。
    安排好这一切已是6点21分,孙海军找到一处有信号的地方再次拨通陈东的电话,将情况作了汇报。陈厂长的头一句话就是:一定要确保52名职工的生命安全。
    6时22分,一楼办公室开始进水,大门口全是涌来的泥石流,孙海军下达撤离令。大家穿着雨衣、雨鞋,每组带着两把铁锨,一把斧头和备好的干粮在组长带领下由队部后门出发,冒雨朝后山撤离。孙海军作为第五小组的组长,带领史建峰、刘斌红、刘斌最后撤离,进入办公楼后相对较高的一户农家院子里,观察情况。
    危险留给自己,安全让给别人。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在危急关头的的抉择。
    副队长高德文带领4个小组的撤离人员,按规定沿着后山Z字形的井场道路,艰难地向既定目标199井场挺进。因为这里有座撬装注水站,职工们可以吃饭住宿。雨中行走,虽然每人穿着雨衣,可大雨还是钻进了职工衣领袖口,没一会就里外湿透,一个个成了雨人。高德文心怀忐忑,既要照顾好每一个撤离人员,又老牵挂着山下的孙队长,每走一段就站在路边,远远地向队部眺望。
    大雨不停地下着,脚下是哗哗的流水。
    52名职工中有两名女同胞,乔晓娟和徐清华。在分组时,高德文把他们分在两个小组,并为每位女同胞指定了专门的保护人。出门时,组长将一根旗杆递给乔晓娟,让她在困难时当拐杖用。撤离时大队给每人分了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男职工主动为她们背着,工友间的关爱使晓娟感到丝丝的温暖。每当遇到陡滑塌方路段时,采油六班班长刘有亮特别关照地搀扶晓娟艰难前行。大难之前,人性之中的每一丝善举都让人深感温暖和幸福。
    平时不到十分钟的路程,他们走了半个小时,途径151井时,路边的山沟里一道泥石流滚滚而下,切断了去路。雨势太大,泥石流中混杂着树枝与石块,冒然硬过危险实在太大。此时任何草率的决定,都可能给48名职工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高德文和几个职工一起仔细观察了周围情况,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隐患,临时决定将避险地点改在151井场,命令大家就地停下。
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48名职工紧挨着在暴雨中站了3个多小时,虽然不可预知的危险每一刻都有可能发生,虽然轰隆隆的滑坡声揪着每个人的心,但大家并没有过多的感到恐惧,平日里爱开玩笑的人依然谈笑风生,用轻松的言语传递着信心与鼓励。期间,高德文带领人员冒雨返回队部了解情况,由于通信中断,大家都是扯开了嗓门大喊以传递信息。

山洪退却 安全返回

未命名.jpg

10时10分,精疲力尽的暴雨渐渐停了下来。山下的危险已经过去,职工们陆续按原路返回队部。此时院子里一片狼藉,垃圾台被泥石流冲破,垃圾充斥着每个角落,靠边的宿舍,地面上泥水一片,沟里的计量罐也被冲在大门口。
    原来的5个小组重新组合成3个小组,分别负责后勤、发电和现场清理。孙海军反复强调,如果再遇险情,依旧按原来的5个小组分头行动。安排好眼下的工作,孙建军、高德文分别步行登上附近的两座山头,寻求微弱的信号,向厂领导汇报这里的情况。糟糕的是,无论移动还是联通均没有一点信号,与外界的联系全部中断。
    吃过午饭,除值班人员外,大部分职工回宿舍休息,高德文再次徒步数公里,从前一天已经撤离的村子里借来3顶帐篷,支在办公楼后边地势较高的农家院子里。

52名职工牵动延长石油上下之心

与此同时,组织救援一刻也没有停止。
    南泥湾采油厂52名被困职工的安危牵动着延长石油各级领导的心。
    集团领导指示油田:必须和该厂保持联系,随时向集团汇报救援情况。
    油田董事长杨悦、总经理李文明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办法,动员一切力量,尽快营救被困职工,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奔走在营救路上的陈东,52名职工的身影时刻萦绕在他的脑海里,现在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快回到厂里,组织抢险队,既使步行也要到六大队去。平日平坦的公路,现在不是水坑就是泥石流,汽车行走非常艰难。屋漏偏遇连阴雨,离金盆湾不远的老虎坝水库出现严重险情,随时有垮坝的危险,所有车辆禁止通行。陈东不加思索,决定把车放在配液站徒步返厂。暴雨袭击过的路面高低不平,泥泞难行,多处积水超过1米,他们在时停时下的大雨中涉水前行3公里左右,到达三大队附近时,洪水冲垮了唯一的桥梁,怎么办?焦急的陈东和高志元向断桥下一看,河槽里横七竖八地端插满了剥光了皮的树木,二人对视一下达成一致:我们攀着树木过去。当时现场工作人员阻挡他们,认为很危险。陈东对他们大喊:52位职工和我们失去联系已经六七个小时了,我们必须尽快赶回厂组织营救。说着他们就溜下塌落的河堤,大家一前一后,小心地抓着摇摇晃晃的树枝,艰难地跨过河流,来到三大队,送他们返回厂部。
    此时已是下午3点左右。
    一天没吃饭的陈东他们哪里还顾得上休息,立即召开在家领导会,研究进入六大队的办法,同时让食堂准备便饭。大家经过讨论,认为走枣条沟较近,困难相对较小。饭后,厂长陈东、书记董延军、总会计师马志元等带领2部铲车和10名救援人员,第二次向六大队进发。此时,得知险情后闻讯赶来的副厂长王振民、副总工王维喜也参与到救援队伍中。一路铲车开道,救援车辆随后徐徐前进。
    下午4点多,浓雾逐渐笼罩了山谷,瓢泼大雨伴随着电闪雷鸣又下了起来。救援人员进入枣条沟不到200米,坍塌的山体裹着泥石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去路。
    铲车开路,继续前行。
    滑落的山体中夹杂着树枝、石块,每铲起一次都非常困难,进展十分缓慢。陈东非常焦急,这样的速度何时才能到达六大队?
    大雨中,他在现场召开领导班子会,研究对策。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有人试着翻山前进,可是没有道路,每走一步,泥都漫过脚腕,非常危险,只得放弃。这时油建科长赵磊想起一个住在六大队附近的铲车老板用的是电信手机,就试着和他联系,很快接通了。赵磊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想方设法赶到六大队,让他们和厂里联系。
    铲车仍在艰难的疏通道路,大家站在雨中焦急地等待着。

喜讯传来 大家欢呼雀跃

下午6点许,劳累了一天的职工,吃过晚饭,回房间休息,发电组启动了发电机,房子里顿时明亮起来。孙海军要求每组都把手电充好,以备晚上撤离时急需。就在大家在焦虑中等待的时候,听见对面山上有人向他们喊话,好像是和厂里有了联系。高德文带领一名职工向山上走去。孙海军带着移动、联通、电信等手机卡,也和一名职工向另一座平时有信号的山上爬去。
    职工们听说终于和厂里取得了联系,一时欢呼声响彻山谷。
   “报告厂长,六大队52人好着呢。”6点30分赵磊电话里传来高德文的报告声。
   “报告厂长,六大队52名职工安全无恙。”6点35分,电话里传来孙海军的报告声。
    喜讯传来,陈东和马志元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顿时热泪夺眶而出。
    得到六大队职工平安的消息,陈东首先向油田领导作了汇报。然后下令救援人员暂时撤回待命,同时命令油建科立即组织力量,无论如何连夜修复采油厂——金盆湾的受损路段,以最快的速度为救援做好一切准备。
    接到陈东和52名被困职工终于取得联系,得知他们平安无事的消息时,杨悦非常高兴,当即指示:一、告诉被困职工,继续提高警惕,防止山洪再次发生。二、南泥湾采油厂连夜做好营救准备,特别是疏通救援    必经的桥梁,保证救援车辆通行。三、明天第一时间内接回被困职工。最后表示我明天到南泥湾采油厂,看望被困职工。

被困32小时  52人安全返回

26日一上班,杨悦交代完手头工作就向南泥湾采油厂赶去。燕金路是走南泥湾采油厂最近的路,可他们走到上山处,道路被封死。杨悦决定走老路,上鲍家河山,好不容易爬到山上,公路被泥石流堵得严严实实。这时杨悦让司机上高速公路,这总可以到达南泥湾吧。天不遂人愿,走到南泥湾出口处,公路又被封死。杨悦多次和采油厂领导联系,都是忙音,只有调度一部电话也是时续时断,他只得返回油田,继续和南泥湾采油厂联系。
    26日早8时10分,厂长陈东、党委书记董延军、总会计师马志元,组织集结待命的救援车辆再度出发,急匆匆地开往六大队。原本四十分钟左右的车程竟然走了2个多小时,10点半到达岳屯采区,当救援车辆行至雪水湾路段时,山体垮塌使路面被厚厚的淤泥覆盖,车辆无法正常通行。负责开道的铲车,滑进厚厚的泥浆堆里难以自拔。
    在泥浆堆前观察了半天,陈东立即决策,第一批救援人员在一名采油工带领下徒步前往六大队,留守人员继续对被困铲车实施救援,之后继续开道,确保第一时间打通紧急救援通道。
    从雪水湾至六大队不到 7公里,但被深达1-2米的淤泥分割成数段,难走的地方,淤泥齐腰,救援人员就手脚并用,爬着前进。短短7公里路程行走了3多小时,接近下午2点救援队伍终于到达采油六大队。
    陈厂长的手和孙队长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所有话语都化作滚滚热泪在无声地流淌。

 经过32小时全力营救,南泥湾采油厂采油六大队52名职工没有一名受伤,全部安全返回。在这场人与洪水的博弈中,彰显了延长石油人永远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人本精神,再次见证了延长石油人在大灾面前勇于战胜困难、永不言败的英雄气概。我们有理由坚信这支经过大灾锤炼的英雄队伍,一定能够在延长石油百年不遇的抗灾自救中再创辉煌。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隆力奇危险的网络直销:1台电脑1根网线在家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