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都邯郸众多古迹题名出自书法泰斗李守诚先生一家三代之手

赵都邯郸众多古迹题名出自书法泰斗李守诚先生一家三代之手

2016-08-14 15:31:05    5465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三千余年未曾改过名字的古赵都城邯郸,历史积蕴深厚。武灵丛台、学步桥、黄粱梦、回车巷,成为贴在这座城市的历史标签,国人有不知邯郸者,却鲜有不知“黄粱一梦”、“邯郸学步”者。但即便是土生土长的邯郸人,也并不是谁都知道是谁为这些邯郸古地标名书丹。

    丛台,几成邯郸“别名”。从台公园内出自邯郸著名书法家李鹤亭之手的“武灵丛台”四字碑刻笔气酣畅、字象凝重、古朴苍劲,仿佛凝聚这座古城千年风骨、岁月韶光。

 

   李鹤亭

 

    李鹤亭,名松年,字鹤亭,大名人。少聪慧、敏好学,《论语》看三遍即可成诵,书法上更是极有天赋。李家清贫,买不起纸墨,他便从河中挖回红胶泥,兑水当墨在墙面、石板上练字。

 

    清末著名书法家、南宫碑创始人张裕钊亲传弟子王洪钧,一次偶然见到李鹤亭的习字,爱他悟性过人,遂收为入室弟子,怜其家境清寒,又免收拜师礼、学费。几年时间,李鹤亭的南宫碑便颇有所得,落笔几近祖师,成为王洪钧最为出色的弟子之一。

 

 

 

     李鹤亭作品

 

     李鹤亭兴趣广泛,书法之外钟情刻印。至今在大名还流传着他学习刻印的故事。为达到在章料上不预写就可以直接刻印的境界,李鹤亭以砖石反复练习,手上经常被磨出血泡。他不以为苦,反而以血做墨在血迹上刻字,练习用的转头足可垒砌一面墙。

 

    上世纪50年代初,邯郸建设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李鹤亭先生应邀书写碑文。技艺早已炉火纯青的他,书写过程中为烈士事迹所感,常热泪盈眶、手颤笔摇,写写停停,每通碑文都要10多遍才能完成。6通碑文写完后,李鹤亭先生赋诗一首:烈士为民流血,我为烈士流泪。手握毛笔打颤,写罢墓碑心碎。

 

 

 


 

      李鹤亭作品   原为丹书  现作描金

 

       60年代初,邯郸重修丛台,李鹤亭先生受邀担纲为丛台题名碑。他连续多日到丛台,或绕行或仰视或临眺,之后挥笔而就。丛台据胜亭的洞门上方,还有李鹤亭取材自清代白话小说《二度梅》书写的“夫妻南北兄妹沾襟”门额。该书讲述的是唐代肃宗年间,梅良玉和陈杏元历经磨难,终得夫妻团圆的故事。

 

    先生一生贫困,却性情旷达。腊月祭灶,家里连糖都买不起,他就摆上一碗凉水一棵葱,作打油诗戏谑“一碗凉水一棵葱,敬送您老上天宫。您老言对他老讲,就说今年我不中。”次年日子更难,连葱都没了,只得仅以凉水上供:一碗凉水没有葱,敬送您老上天宫。您老言对他老讲,就说今年要哗嗵。(哗嗵:方言垮到底的意思)

 

    李鹤亭先生的南宫碑体笔有动感、字有动势,恰如他诙谐旷达,一无所隔的性情。他一生弟子无数,最出色的学生中就有自己的儿子李守诚。

 

    李守诚

 


 

今年已92岁高龄的李守诚先生

 

     李守诚,字明善,李鹤亭长子,1924年生于大名城。6岁开始学习书法,便表现出了远超年岁的专心。10岁时已经笔墨自如。初学颜柳,再习魏碑,后又学南宫碑。

 

 

 

李守诚先生挥毫泼墨

 

      19508月,26岁的李守诚从大名迁居邯郸,被同乡举荐至邯郸中学做教务工作。他的南宫碑与父亲李鹤亭的又有不同,师古而不泥古,苍劲浑厚、秀逸洒脱,将李氏南宫碑体推向更加成熟的阶段。

 

 

 


 


 

李守诚作品

 

    美学家、书法理论家郗吉堂说:“李守诚的李氏南宫碑体虽脱胎于张裕钊,但顿豁陈目、别开胸襟、气象雄深、深涵宕逸,结构、笔法和文化寄托、审美导向、历史感受与时代感觉,已不再是张裕钊和他的南宫碑体所能拥有和包容的了。”

 

 

 

李守诚先生书丹丛台简介

 

 

 

丛台简介实景

 

 

 

李守诚先生和侯宝林大师交流书法

 

       19816月,李守诚书写“回车巷碑记”,碑记成后观者如堵。那时正是全国学习书法的热潮期,在当时字帖奇缺的情况下,国内众多书法爱好者争相传拓,邯郸也因此掀起了李氏南宫碑体书法热。

 


 

       同月,李守诚再书《温明殿遗址碑记》。这块立于邯郸市幸福大街南头西侧青年路附近的石碑,高185cm,宽83cm,该碑竖行共11行,230字;碑正文9行,207字,虽是魏碑,但风骨无二。

 

 

 


 


 


 

吕仙祠内李守诚先生所书碑刻

 

     此外,邯郸黄粱梦、丛台、学步桥等名胜古迹乃至全国著名的黄河碑林、神墨碑林,都留下了他所书的碑刻和亲自书丹的碑记。因为他的南宫碑体太过出名,反而掩盖了其在楷书、魏碑、行书、隶书等书体上的造诣。先生桃李满门,邯郸本土诗人梁辰曾说“李守诚的弟子足有一个军的兵力。”

 

 

 

河南郑州黄河碑林内“惊涛万里”

 

 

 

黄粱梦内助修捐资碑记

 

 

 

赵苑公园内“插箭岭”

 

      李喜泰

 

 

 

李喜泰先生

 

     李氏南宫碑体传至李喜泰已是第三代。

 

     李喜泰,字泰然,号醉古,1963年生人,李守诚第三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和楷书委员会副主任,邯郸市南宫碑书法协会主席。

 

 

 

    温厚、平和,是很多人初次见李喜泰时的感觉。他5岁临帖,日习数纸。入学后,便是课余也不跟同学嬉闹玩乐,而是临案挥毫。担任班长的他还兼任着另一项任务,就是教授班里的书法课。老师教研室的“十大教育法”和规章制度守则,都是出自他的笔下。因父亲是老师,他用来练字的纸便多是废弃考试卷。到石家庄上学后,同学们知道他每日勤习书法,也常常把自己不用的废纸留给他。

 

 

 


 

邯郸龙湖、滏阳公园地标名出自李喜泰先生笔下

 

      作为邯郸书法名家,李喜泰的身上有着一种安定、泰然。浸淫书道数十年,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自是不言而喻。与祖父李鹤亭兴趣广泛一样,李喜泰书道之外还雅好诗词创作。另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喜泰曾说禅宗思想对他的书法创作影响很大,曾赋诗曰:千年银杏入苍穹,古寺深嵌翠帐中。书道参禅臻悟境,梵音突奏感心空。

 

 

 

20161月题写邯郸柳林桥石碑

 

 

 

峰峰元宝山上竹林寺内“南无阿弥陀佛”

 

 

 

赵苑内“冀港青年林”

 

 

 

滏阳公园东门“绿茵细浪”

 

     李喜泰说“人品第一、书品第二”。他提到父亲常说“秦桧、蔡京的字不错,但人品一坏,后人学他们的字就少了”。而南宫碑体的“内圆外方”,即是内心圆融畅达,对外不卑不亢。

 

 

 

磁县九龙貔貅庙内“融首至尊”

 

     祖父李鹤亭、父亲李守诚在邯郸许多名胜古迹撰书写字,李喜泰的墨香也留在了邯郸众多文化景观和名胜古迹。滏阳公园、龙湖、峰峰元宝山、武安天慈峰林等地,均有他书写的碑刻、地名。

 

     南宫碑体从张裕钊创出之后,便为众多书法名家所喜。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说“千年无以为比”,孙中山、郑孝胥、沈曾植、林森,也都是南宫碑体爱好者。而李氏南宫碑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也已经成熟。

 


 


 


 

 

 


 


 

 孙中山、郑孝胥、沈曾植、林森都是南宫碑体爱好者

 

       作为河北省书法领域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宫碑在邯郸地区妇孺皆知。普及之广,犹如柳屯田之词,凡有井水处皆有习南宫碑者。作为南宫碑体书法重镇,南宫碑体在邯郸非但没有出现断层,反而代表屡出,不断推进。也许在不远的将来,邯郸会有一条新的游览路线,就是跟着李鹤亭祖孙三人的书法作品,品味邯郸由古及今的历史沉淀与积蕴。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