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木塔寨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木塔寨

2015-02-09 16:30:29    554次点击               发布者:路猫咪       字体:【

分享到:

 

木塔寨是隋唐木塔寺遗址的所在之处隋文帝开皇二年在大兴城西南角的禅定寺修建了一座高三百三十尺的木塔,与相邻大总持寺中的木塔高度相当而形成双塔,由此命名木塔寺,所处的寨子取名木塔寨。木塔寺一度是全国最辉煌巨大的寺院,在中国佛教史上拥有重要地位。历经唐末战乱、宋元重建、元末浩劫,屹立了七八百年的木塔最终焚毁。如今的木塔寨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城中村。与很多商业繁华的城中村不同,这里居住的几乎都是外来底层务工人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民工。
寨子南边、东边的出口都有题名“木塔寨”的牌楼,很古朴,透着被历史浸润的沧桑感。与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这些低矮的建筑与大环境格格不入,亦如在都市快节奏中生活的农民工一样。
我大学毕业后进入国有企业工作,住在单位的宿舍里,与木塔寨毗邻。每天上下班,都会与这些农民工相遇。一样在天刚亮的时候出发去工作,天黑的时候回到住所,冬天用“披星戴月”形容也不为过。等车的时候,他们会上下打量着我,我也会同样观望着他们。衣着款式、发型配饰、面容气质,无不透出异乡打工者的感觉。他们总是三五成群,高声谈论着见闻琐事,完全不避讳旁人。总有工头在上车前大声告诫道:“我只负责把你们带去,干好干不好,人家看上看不上,把谁辞了不要来找我!”
我又何尝不是和他们一样,同是离开家在大城市独自打拼的打工者。只是文化背景和工作性质的不同,让我能够与他们明显区别开来,但又同样寄生于这个陌生的城市,整日为立身的目标奔走忙碌,日复一日,早出晚归。
虽然离木塔寨很近,我却很少进去,偶尔求近和同屋的王姐去木塔寨吃饭。寨子外面常有摆地摊卖旧衣物和卖膏药的,道路两旁都是小商铺,超市、饭馆、水果摊、菜市场、服装店、鞋店等等一应俱全。与日益增长的物价相比,那的东西很便宜,有的甚至低于城中价钱的一半,量大份足,但是卫生条件差些。王姐安慰我:“其实餐饮行业都一样,装修好的其实也就外面看着干净。”我们去过的饭馆只有几家,还是选择相对干净的门面。至于木塔寨究竟有多大,依然无从知晓。
主干路上常有乞讨者,这些人没有编出在商业街乞讨的同行们催人泪下的故事,而是靠吹拉弹唱的手艺挣钱。夏日晚间的木塔寨更像是农村的集会,忙碌一天的农民工们回到这里,把原本不宽的道路挤得紧紧实实。我们走在里面,穿着气质同寨子的人们大不相符,我拉着王姐,生怕走散。
我们聊到这些乞讨者为何会来木塔寨,住在这里的人又没什么钱。王姐说:“谁说的,他们工资是日结的,一天上百块呢,比咱们有钱多了。”我想,这些乞讨者来这,或许更看重他们的同情心。
前不久有人在微博上晒出了农民工的工资单,月薪少则5000,多则上万。很多人发出后悔当年好好学习,没能当农民工的感慨。可是,谁又能受得了每日繁重的体力活和随时担心着落的生活呢?
木塔寨的所有店铺都没有卖牛奶的,有的只是一元一包的酸酸乳。清早的公交车上,我见过个别人只拿着一袋酸酸乳喝,权当作早餐。我多想告诉他,这奶饮料根本没什么营养,早上喝还会引起胃酸,反而不好。但我没法开口。
因为和他们作息一致,公交车常常因为成群结队一拥而上的他们变得特别拥挤。一次上班途中,我临近的座位上有人要下车,我侧身让路,一个民工凑了上去,原以为他是要和我抢座的。可是没有,他笑着对我说:“你坐!”坐了没几站我下车,特意叫他来坐。瞬间一个中年女人迫不及待地抢了座位。我有点不舒服,他却朴实地笑着。40来岁的他脸上满是沟壑,墨绿色衣服的肩膀磨得泛白,一根长榔头在手里杵着。
下班碰到回家的民工,我从不和他们抢座位,希望他们坐着,因为这些人比我累得多,或者正饿着肚子回木塔寨,只为那顿便宜于市价的饱餐。
工作生活中,我常常因为事与愿违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感与离家打拼的孤独感、前途未知的躁动感杂糅起来,便会不自主地陷入无比低落的情绪之中。可是,公交车上说说笑笑的农民工们仿佛每天都很开心,干着粗活累活却依然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昂扬的气氛总会感染到我,并由此感到惭愧,也心生疑问。
难道他们没有挫败的时候吗?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起早贪黑、勤俭节约地努力工作?也许是凭手艺换来相对高额的犒赏,是一家老小过上好日子的期待,是走出乡村、立足大城市的憧憬与希望。而我,不也正努力打拼,依靠自己的力量融入这座城市,只为打造自己的一方天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让父母退休后得以在这个硬件设施齐全的都市中安享晚年。每每相遇,他们无形中提醒着我学会坚忍地面对生活,我也越发敬重起这些用力气谋生的农民工们。
时光将一切洗刷得平淡,这些不知具体姓名的群体早已在不经意间融进了我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农民工相处的日子里,我从害怕、躲避、理解、敬重而渐渐地习以为常。当我得知木塔寨地区综合改造项目已成为西安市2012年综合改造重点项目时,没想到这一举措同我联系多么紧密。直至发现上下班的公交车厢里比以往空了很多,渐渐不见他们成群结队、大声吆喝上车的身影,我才猛然意识到,那些无数次提醒我乐观面对生活,陪我一起在上下班高峰期挤车的同伴们离开了。
只是一个秋天的光景,昔日晚间嘈杂热闹的木塔寨安静得只剩下回音,木塔寨真的要拆迁了。从牌楼外一眼望去,能望到笔直的大路通向内部上千米的距离。我才知道,这寨子原来这么深!
怀念在自家门口摆摊修鞋的妇人,身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夹衣,双手粗大却针脚密实,任凭多破旧的鞋都愿意修补,我还记得她时不时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抱在女儿怀中的外孙,脸上透出的慈祥神情。怀念那里卖水果的小贩,价格公道从不缺斤短两,无论买多少水果都一样热心周到;怀念那里卖冒菜的四川老板,一个漏勺塞多少菜全由买主,热腾腾的汤锅里总炖着一只整鸡……这些做生意的人与农民工好像相辅相成,他们自己在经商谋生,却也懂得异乡人的艰辛,为农民工节省了一笔不小的日常开支。木塔寨就像一个小社会,容纳着来自全国各地打工的异乡人,无论卖家还是买主,谁也离不开谁。
曾经日日拥挤的主干道早已了无人烟,农民工不知何时搬离了木塔寨,那些商人们恐怕也都另谋出路了。不远的将来,这里会挤满高楼,以现代化的崭新姿态融入西安高新区的大背景中。另外一批同我类似的异乡人会工作生活在这里,为他们心中的梦想扎下根,与曾经住在这里的农民工一道,构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生命体。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也将成为实实在在的西安人。然而,那些牌楼,那些人都会同隋唐木塔一样化为历史。最后,“木塔寨”仅成为一个地名符号,以自己独特文化背景组成繁华高新区的一部分。
(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 段路晨)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游汉太史司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