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走柳林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走柳林

2015-05-21 15:21:13    727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分享到:

                                  黄海

      从枣园路出发的时候,天正下着小雨。这场秋雨带着寒意,被风打在脸上,很有冬天的感觉。看延安城区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零星的绿,遮不住的黄土地表显露出来,有些地表看上去被裹着黑色的部分,我想是一些地衣或苔藓之类的东西覆盖着。
面包车在风中穿越了整个延安城,一直向南。我此行的目的地在延长油田南泥湾采油厂,一个叫柳林大队的地方。南泥湾在我小时的课本记忆中有些清晰起来:延安、红色政权、南瓜、小米,还有开荒、造田、大生产,还有张思德、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我望着沿路的阶梯田,秋收后玉米地已经荒芜了,但挺立的玉米杆还在雨中萧杀自己的躯体。有些地种上了冬白菜和白萝卜,星星点点的绿意。
车还在山地丘陵中行走,泥泞的路有些打滑,我明显感受到摇晃的大地不由自主起来,好在只有一截子距离,穿过一个沟壑就好了,塬台上有一篇开阔地,其实就是一个小土丘上的平地,向下望去是坡地上苹果园,光秃秃。随行者说:品相好的苹果已经摘下了,挂在树上的不要了,费时费力。我想,他说的是真的,苹果树,我儿时的高大上,在这里已成稀松平常的植物。低矮的苹果树,我顺手摘下一个果子,通红的的表皮,有些黑色的麻点,吃一口,很甜,看不出来它的样子差在哪儿。
我们随行的几个人在柳林采油大队作业区收到了热烈的欢迎。这种场面有些让我有些羞涩。这些石油工人高矮不等地站列成一排,鼓掌欢迎我们的到来。但我面对他们有些自卑。因为我不是他们眼里的巨人。这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这片伸手可及的喧哗和浮躁的闹市,他们是如何驻守这片空寂的大地。他们的理想是什么?我透过他们的眼神什么也没法想象。
其实没有人为理想而生存。我也是凡夫俗子,只有被生活推到无尽的黑暗中,我才会奋力一搏。他们或许寄托了一些人的梦想,如果他们有更好的出处,或许是另一种情形。我问他们:工资够用么?这一句多余的话。他们的工资表张贴在公告栏里,从一千多到五千多,我在想,钱多的不一定是领导,钱少的不一定少做事。听说他们不少的劳务派遣工,我的心里很沉重。他们都是农家子弟,和我一样有张安分的脸。我同他们一一握手,我内心有一丝失落什么的滋味。
从塬上向下面看,都是沟壑万丈,褶皱起伏,不远处不时有抽油机忙碌。几间灰色的简易房是他们的生活区,冬天只能隔风挡雨,不能保暖。我站在雨雾笼罩的暮霭中,风一吹来,身体色色瑟瑟发抖。他们中有位随行者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你能不能把我们的生活条件给领导说说?我可能要让他们失望,因为我只是一个作家,我恐怕没机会见上他们的领导。但我像“领导”一样在柳林作业区的简易房会议室听取了他们的工作汇报。随后参观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展示,展板上呈现的都是通俗好记的快板书,读起来朗朗上口,当然还有些口号标语,铿锵激越,似乎无所不能。这些毛时代的文字风格还在,但人的思想已经放松了很多,他们回到了人说人话的时代。
 我顺便问了他们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知道我帮不了他们,我有一些愧疚。我在市井中坐久了,看到他们生活中的情形,我当时是有一些急于表达的东西。生活就是那个样子。每个群体或者个人都有焦虑和不安,有偏见和固执,但这样的情绪需要释放。一个人需要七情六欲,更需要一颗坚韧的内心。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用道德约束普通人,更不能用领导的话约束他们,内心应该有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这也许就是普通人内心的信仰。
作业区抽上来的油汇集在一起,然后用油罐车拉走集中起来,然后通过输油管道运输到炼油厂。这一过程经常发生偷油和环境污染的事件。偷油者大都是生活在附近的农民,他们的林地被租赁或卖给了采油厂,生存依靠苹果园。年轻人受不了那份艰苦,去了城里。留守村庄的人摘完了苹果没事要做的了,他们修修园子,施施肥,如果碰到修路和建房子和围墙的时候,他们就过来打短工。
中午的时候,我来到柳林作业区的办公区,这儿的环境能好些,参观无非还是那些展板上的事。我是想去看看作业区一线的采油工,他们是如何在一个个山头工作的。雨天路滑,出于安全考虑,最终还是没有成行,有些遗憾。我知道那里很多地方不通汽车,我还听说一个作业点可能就一两个人,半个月一直在那里生活,真的很辛苦。土豆是常年备用的蔬菜,山上也没娱乐的电视,半个月回家洗一次澡。说来许多人不相信,但我是信了。因为这一大片沟塬,村庄七零八落,离他们似乎很远。
我的内心有些不平静,面对他们,我有许多次深受教育的机会,并且我内心也是如此期许的。但是他们刻意躲避了一些东西,具体是什么我没法说清。
那些延长之行结束了,晚上开了个座谈会。我因为去看望一个朋友,晚到了一会。我听了随行的几个人的发言,他们大意说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和对延长油田的溢美之言。我大体也说了一些话,高兴和不高兴的。但我在此最想说的是我来接受教育的,不是做看客和夸夸其谈者。
我记住了这些穿着火红采油服的石油人。
他们一年四季都这样亮丽。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文学是心灵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