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为什么如此重要?

“专精特新”为什么如此重要?

2022-04-12 09:42:54    825次点击               发布者:17367085460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专精特新”在多个重要场合被提上议程。财政部、工信部等明确提出,将在2021—2025年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北交所致力于成为“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

 

“专精特新”是什么,为什么如此重要?

 

“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从2011年“专精特新”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更好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生力军作用,实现创新发展。目前工信部已经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入选企业数量达到4922个。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占据半壁江山,浙江、广东、山东、江苏、上海、北京6个省、直辖市的“小巨人”数量超过全国总数的43%。从聚集特征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山东、北京等地是当之无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高地。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小巨人”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

 

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是补链、强链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

 

根据工信部相关文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它们附加值高,往往是产业链最具话语权的环节。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在芯片、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产业链上陷于“卡脖子”困境。推进基础应用研究,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基本路径,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补链强链的重要发力点。

 

在2021年7月30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二季度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次将“专精特新”和“补链强链”“卡脖子”联系在一起。

 

“专精特新”在很大程度上瞄准“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凭借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拥有一席之地,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顺应产业升级趋势,发展专精特新,不仅可以提升国内薄弱的产业环节,扩大内需,更能使我国占据全球产业链最有利环节,提升中国制造附加价值。

 

杭州:“专精特新”赋能创新发展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专精特新企业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强大创新活力。杭州中小企业众多,很多企业先天就有隐形冠军的基因,它们专注于研发,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在细分领域拥有行业话语权。

 

目前,杭州有5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单项冠军企业、36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早在2020年,杭州出台《杭州市制造业“冠军”企业培育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力争到2022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要实现翻一番,构建起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隐形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单项冠军”冠军企业梯队培育体系。

 

 

在目前杭州位列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53家企业中,42家上榜《工业“四基”发展目录》重点领域企业,48家企业主导产品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38家填补国内空白,更有9家填补国际空白。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最大限度解决“卡脖子”难题提供了示范样本。


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话语权的关键路径,把有限的资源聚集在细分领域,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供源动力。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技校联合党委:坚持意识形态引领 筑牢宣传思想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