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嚎声中的钢铁岁月

狼嚎声中的钢铁岁月

2019-09-23 08:09:40我要投稿   点击量:0



  人性有一种伟大,敢于在荒芜中种下梦想,无论经历多少艰辛挫败,总能吞下眼泪,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坚定走出一片绿洲。而今雄踞黄河龙门的陕钢集团龙钢公司,雄伟广阔,气势如虹,但六十年前,这里恰也只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荒滩。

  1958年,龙钢第一代职工挺身踏上韩城市龙门镇下峪口这片荒滩,在山沟和河槽里,打下土窑洞,点起煤油灯,吃着黑面馍,喝着山泉水,伴随着大时代的号角,星夜兼程,建起了一座座小洋群炼铁炉,从此种下了一颗钢铁梦。

  因为地处黄河河口平原,荒滩无遮挡,下峪口地区的风特别大。树木长期受风吹,全都是斜朝南倒,风里携带着沙粒煤渣,打到脸上生疼,浅色衣裳穿出去回来就乌黑。碰到大风天气,工人们一个抱着一个,背风而行。有时候恰好旁边有电线杆,人们都争着去抱电线杆,常常撞到一起。有人走在沟陇上,走着走着就被刮到沟底去了。还有人上下楼梯,被风刮得撞到铁栏杆上,撞的满脸鼻血。

  第一座二点五立方米的炼铁炉为取煤方便,建在上峪口山沟里,后来又在河滩上山洪冲刷的河道里,建了一座二十八立方米的炼铁炉。工艺落后,生产组织采取的是边探矿、边采矿、边炼铁的方式。设备十分简陋,动力用的是木质或铁质马拉式鼓风机,后来又用“锅拖机”和“汽油机”,再后来用煤油内燃机。生产极不正常,最多的一天停电高达36次。炉体送风就用人工拉大风箱送风,铁矿料则靠工人们在河槽上边,一车车拉运矿料送到炉仓里,焦炭也得用铁锤、铁錾一块块破碎。当时职工队伍是军事编制,老工人普高计是焦炭连连长,因为生产抓得紧,工人们编了一句顺口溜:“老普老普心放宽,一天要打一方三,打不够晚上再加班。”女工王秀英是1971年招工到厂的,分配到原料车间。上班第一天,她穿上母亲为她缝制的崭新的千层底鞋去上班,破矿破焦,拉车推车。晚上回到家,母亲一看两只鞋子破破烂烂,底都已经磨出了洞。母亲想不出女儿一天下了多少苦力,心疼得说不出话,只是把鞋子抱在胸前,眼泪哗哗地流。

  要炼铁就需要铁矿,勘测到的第一个铁矿点,在十里外的阳山庄矿,矿工们就借住在农民的院子。到处都是土坯房,农民家都是土炕,没有多余地方,只好把院子里的鸡窝收拾一下,铺点牛毛毡睡下去,头顶是月亮星星,耳边时不时会响起的伴奏,是山梁上狼嚎的声音和此起彼伏的狗吠。

  矿山上不仅辛苦,而且充满危险。1969年9月12日下午,工人吴建智和同伴去执行点炮任务。点完炮刚准备撤离,突然发现右边山沟底还有四十多位同志,因在沟底听见号声较迟,刚刚开始撤离。他一边大声疾呼“快撤!”一边冲回炸药处,发现一个炮在“吱吱”作响,马上就要爆炸。吴建智飞奔过去,一把抓住导火索就往出拔,由于雷管一头的导火索在埋的深,加之用力太猛,导火索被拔断了。但他丝毫也没退却,咬紧牙,二次冲上去,将导火索在自己手上挽了一圈,脚蹬手拽,使尽全身力气终于将导火索从炮眼中拔了出来,自己顺势从山上滚下,挽救了众人性命。当时的矿山负责人孙百万回忆说,他惊魂未定,三天吃不下饭,因为一旦发生意外,可能当场就会伤亡七八条性命。但还有一位叫亢仰宗的年轻人则没有那么幸运,同样是拔炮眼抢救众人,他刚把导火索抓在手里,正准备往外拔时,雷管爆炸了,一声巨响,乱石纷飞,他当场倒在血泊里,一只胳膊也被炸飞,牺牲时年仅十八岁。

  炸药炸开矿石后,矿工们就用铁锤、钢钎和洋镐“三件宝”破矿。七零年前后,招工的女知青们刚刚来到矿山,也是用这样的工具采矿。每天早上分配工具,大家急忙寻找趁手的工具,有个女知青,一天稍微迟了一点,只剩下了一把钢钎。因为身体瘦弱,拿不动工具,当时就坐在地上扯开嗓门哭了起来。有个女职工叫王凤琴,他抡八磅锤用的是抡背锤的方法,钢钎上火星四溅,但她打的又稳又准,男职工们都齐声称赞。物资缺乏,无论男女干活都没有手套,抡大锤不让戴手套,也用不着手套,翻看他们的手心,全是浅黄色的厚茧。

  破好的矿需要拉运,工人们拉起架子车,三三两两,顺着狭窄又满是深窝的土路,上下二十里。曾经有个年龄大的运输工,运矿中途翻车,结果连摔带砸,重伤后离世。老干部王伟民说,生产会战的时候,每人每天要拉运两架子车矿料,都是干完本职工作后,才去拉运,常常拉到黑天半夜才能结束任务,第二天又照常上班出工。

  据七十年代的厂办秘书吴乃学回忆,他从太原钢铁学院炼钢专业毕业分配到厂,在他心里一直有个“炼钢梦”。1969年6月,他用所学知识,设计建了一座0.25立方米侧吹式,尝试土法炼钢,亲自操作炼了一炉二百多斤钢,但也仅此一炉,炉子就烧坏了,炼出的“钢”可锻可打,“七一”前打造了不太标准的“党徽”,向县上献礼。虽然后来调离工厂从事教育事业,但他心中的钢铁梦却从未因调离而淡化,1995年底,当他获知龙钢“出钢”后非常兴奋,当时年过六旬的他,刚学会骑摩托,颠簸60里路悄悄来到厂子“圆梦”。

  物质贫乏,前后下放到工厂的近二十名县处级干部们一样受煎熬。曾在铁厂工作过的老干部朱卫讲起,当时任厂党委书记的老地下党员、十四级干部凌志耕,和妻子史载文七十年代都在厂工作,夫妻俩有四个孩子一个女儿,干部每月每人27斤粮食标准,十来岁的孩子也就12斤粮食。孩子们长身体,老书记就让孩子跑到附近农民的土地里,在已经收过的萝卜地里,翻寻剩下的小萝卜。半夜里,孩子们都睡下后,他用舀水的马勺,蹲在火炉子上,夫妻俩人煮萝卜充饥。尽管如此清苦,但是干部们都坚守在这片荒滩,。

  那段艰苦的岁月,感人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龙钢创业至今已经六十年,改革开放已四十年,曾经的荒滩、河沟、狼嚎声和小土炉已经杳无踪迹。但是荒滩上种下的钢铁梦仍在生长,这里的人们仍然珍视着最初的那颗钢铁梦,今天的龙钢已实现鱼龙跃变,成为一颗耀眼的钢铁明珠,它未来的钢铁梦一定会生长得更加美丽。

  (陕钢龙钢炼铁厂 吉飞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图片文章

    • 端午节的怀念
    • 找回失落的手机
    • 【小小说】 一枝掉色的玫瑰花
    • 杠上花  (原创小说)
    • 老公,你辛苦了(图文)
    •  让梦飞翔(原创小说)
    • 偷来的电话号码(原创小说)
    • 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哪去了?
    • 关于父亲的记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资讯

    热图

    • 《天天向上》已婚男主持人田源夜店照 与妙龄女激吻
    • 熟女
    • 超美女
    • 17岁哈萨克女排队员一夜爆红 身高182腿长120
    • 天赐之美
    • 最美花季
    • 清纯校花
    • 精致女生
    • 百合朵朵
    • 美到想不到
    • 唯美刘诗诗
    • 醉美马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