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刘章建:追忆洋县摄影家张玉柱先生

理事刘章建:追忆洋县摄影家张玉柱先生

2014-07-07 10:39:08    53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祖籍东北四平、生长于洋县、成就于洋县的张玉柱先生的一生,总是理所当然和挥之不去的沾染和秉承了父辈豁达豪放和敢为人先的江湖气息——这,不是他的错,这骨子里带来的秉性和豪迈,缔造了这个网名叫做“洋州老张”的二线干部,非要穷极生命的尽头,在地方环境保护、资源考察和摄影传播上造就一番事业、成就一段辉煌、形成一个气场,而让洋县以外乃至国内外枚不胜举的要员、学者、教授、专家,在惊闻他不行辞世之际,都掩卷太息,伏案长叹:老张啊,走得太早了;老张啊,走得太急了!国安部、省国安厅、省工信厅、省卫生厅、中石油、包头省人民政府、香港摄影学会、中国生态摄影协会、中国鸟网等多地的领导和朋友,都纷纷发来唁电,追忆“洋州老张”这个生性豪爽、侠义干云的好朋友。

   2010年,退居二线后,他身退志坚,老有所为,依然为县域经济发展、地方环境保护和区域特色传播,发挥着引领、推广、宣传等重要作用。他一心扑在保护环境和鸟类以及摄影传播事业上。作为洋县《华阳印象》编辑部成员,他加入了洋县鸟类保护协会和洋县摄影家协会,学习电脑知识和摄影技术,常年在洋县的山水间摸爬滚打,用镜头获取了大量丰富、珍贵的详实资料,利用网络技术传播地域资源特色,宣传和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学者、文士和朋友前来洋县考察、拍摄和研究。他生性豁达睿智、热情豪爽、品格高尚、积善交际,这些有识之士在“扬州老张”的带领下,跑遍了洋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一批又一批地迎来送往,留下了深情厚谊、带走了无限风光。他还先后多次到青海、山东、新疆、四川等多地考察、拍摄,留下了大量珍贵图片资料。乐行于山,智止于水。他匆匆辞世后,洋县摄影界协会迅速传递信息,竟引无数摄影界朋友顿足嗟蹙、唏嘘叹息,他们纷纷发来唁电,深切哀悼。短短几日,中国鸟类图片馆、中国鸟网、西安摄影界协会、西北大学等多个组织和香港、内蒙、西安等多地30余位朋友,均表示了沉痛哀悼和悲切哀思。他为推广和传播洋县,为鸟类保护和摄影事业,做出了贡献,得到了乐趣;付出了桑梓情谊,收获了朋友爱戴。《中学生物教学》2011年第6期、第8期封面,就是他众多摄影佳作中的代表作和佼佼者。

张玉柱先生,原姓姜,从小过继给张家,张家视为己出,疼爱有加,精心培养。初中毕业,年仅14岁的他就下乡插队,在农村锻炼3年;17岁招工,先后在洋县市管会、蔬菜公司、金水食品站、食品公司、洋县驻西安办事处、商业局、黑米酒厂、安监局等单位工作40余年,不管是在普通岗位,还是在领导岗位,他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付出了辛劳,留下了美德。

张玉柱先生在蔬菜公司期间,为了满足供应,他曾长期住在农村,和农民一起栽种果树和蔬菜,推广和改良优良品种。县上目前重点项目万亩梨园景区和东联千亩蔬菜基地里,都曾流下父亲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智慧。草坝村和贯溪等地的村民老乡,至今还时常谈起父亲当年和他们一起栽种梨园、种植蔬菜的情景。

张玉柱先生在金水肉食站工作期间,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为站里收猪工作。有一次,他一个人背着收来的几十斤猪饲料、赶着收来的一群猪,从桑溪回金水,爬山涉水,在羊肠小道和乱石窖中徒步70余里,历经十几个小时,他背着饲料、扛着猪,忍饥挨饿、历尽艰辛,在老乡帮助下,加夜连晚完成了工作任务。

张玉柱先生在黑米酒厂工作期间,曾和同事们共同创建洋县黑米酒厂,经历了黑米酒厂从无到有,从建成到辉煌的全部过程。数九寒天,他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加班加点洗酒瓶;酷暑盛夏,他走南闯北历尽艰辛找销路……为县财政和企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玉柱先生一生,勤奋好学、顽强拼搏、忠厚耿直、任劳任怨、克己奉公、乐善好施、尊老爱幼、豪爽仗义、广交朋友,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张玉柱先生,安息吧!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