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席卫尚科:“村里”走出个高安侠

副主席卫尚科:“村里”走出个高安侠

2020-04-09 08:53:49    3242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日前,延安日报公众号刊发了著名作家曹谷溪老师《发现高安侠》一文,拜读之后,深受启发。高安侠是我结识多年的同事和文友,也是我们“村里人”引以为豪的青年作家。

      提起中国石油的历史,自然而然地想到延长石油,说到延长石油,就不得不提起七里村。1905年,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在此钻成出油,拉开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序幕,“中国石油从这里澎湃汹涌,流到克拉玛依、流到大港大庆。中华民族结束了使用洋油的历史,地球上腾飞起东方巨龙。”
      中国石油的源头和根脉在七里村,延长石油的精神家园也在七里村。中国石油工业在艰难困苦中发展壮大,百年延长石油在砥砺奋斗中一路前行。石油工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的同时,也积淀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企业文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神州大地高奏“春天的故事”,大江南北涌动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时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知发生偏颇,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出现混乱,拜金主义成为时尚,文化文学遭受冷落。
      每个时代,都不乏逆行者。在此背景下,黄土高原腹地,延河北岸石油小镇——七里村,十多个兴趣相投、逆势而为的青年,不思下海淘金,不谋从政升官,业余闲暇,三五人聚拢,谈文学聊写作,自发分工分头,采访油矿老红军老先进老劳模(如周少文、夏明泽、武志忠、董存秀、马树业、谭鹏、段长民、刘生连、屈兴才、宋志明等等),撰写了一组人物通讯,矿内广播播出,油印小报刊发,在干部职工中引起反响,激发了大家的读书写作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1996年7月,在七里村油矿,成立了“村里人”读书会。会员主要来自油矿机关干部、子弟学校老师及各单位新闻通讯员。拟定了章程,选出了会长,定期开展读书写作研讨活动。“读书会”成立初期,大家的兴致很高,每月至少集体活动一次。会员每月至少上交一篇作品(体裁不限),如若按期交不上,自罚到小街饭馆请客一次。当时,电脑还未普及,没有打印条件,稿件就用复写纸抄写,一式三份。收集后装订成三本作品集,在会员间相互传阅并写出批语,集体活动时,针对作品进行研讨。为了提高会员写作水平,经常邀请延安市、延长县的作家及延长油矿管理局宣传部的同志进行文学讲座。为了丰富会员活动、增进了解,还不时进行郊游和联欢。
      作为石油工业的老基地的七里村油矿,犹如一个小社会,学校医院一样俱全。时值适龄入学高峰,子弟学校规模一度扩大到上千人,我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为解决学校老师短缺问题,我们从地方择优调回十多名老师。作为首批会员,经常谈论“读书会”的事情,同有兴趣的老师分享会员作品。我的同事加同学呼俏俐,听了介绍,阅读了会员习作,非常惊奇而很有把握地说,“咱们学校的高安侠老师酷爱读书写作,读了不少书,写了许多东西,只是缺少交流,你们还没有发现,要不让她拿给你看看?”“还真没看出,那很好啊!”我应答说。高安侠刚从延长县中学调来,带初中历史,我听过她的课,讲得不错。因为时间短,她又很少与同事走动交流,业余爱好大家知之甚少。
      第二天,高安侠拿了一沓子手稿,走进我的办公室,一脸的腼腆羞涩,怯怯地说,“我瞎写了,您看看,多提批评意见。”并再三解释,真的拿不出手,不敢让人看。我笑着说,没关系,咱们是同事,都是业余爱好,说不定我们还不如你呢。没说几句,留了稿子,她匆匆回办公室了。
      送走高安侠,认真阅读了她的习作。她的文笔果然不错,第一感觉就远远好于我们许多会员。文章厚重耐读,语言清新流畅,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较为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由此推测,她课余时间闭门谢客,也许是在潜心读书写作吧。我毫不犹豫地推荐她加入了“村里人”读书会,文友分享了她的作品,均交口称赞。
       从此之后,我们成了真正的同事和文友,一起读书研讨,一起郊游野炊,相互分享心得体会。她的作品崭露头角,推荐到地方报刊,悉数刊发。
       那时,延长油矿管理局总部还在永坪,宣传部办一份《延安石化》,也就是《延长石油报》的前身,读书会的会员大都是《延安石化》的通讯员,编辑同志都是我们的老师和文友。他们非常赞赏“村里人”,尽其所能关心帮助“村里人”。刘全亚、崔完生、胡同等编辑,先后到七里村给辅导讲座,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改稿。《延安石化》开辟专版,刊发会员习作。与此同时,延长县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会资深会员张思明,延安文学主编、著名作家曹谷溪,也应邀上门,讲座改稿,热情鼓励。高建群、阎安、厚夫、杨葆铭、史小溪等知名作家先后应邀到“村里”授课改稿,推荐外发会员作品。一时间,“村里人”读书会声名远播,会员队伍不断壮大,读书写作热情渐次高涨。高安侠的作品备受关注,各位作家一致看好高安侠的文学潜质,并给予悉心指导和扶植,曹谷溪老师《发现高安侠》的介绍就是印证。
      1997年秋到2006年春,我先后任七里村油矿工会副主席、主席,更有机会关注和重视“村里人”读书会了。在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矿工会图书室开辟了读书会活动室,配备了专用书柜,拨款购买了文学书籍。早期,读书会先后自费编印了会员作品集《心迹1》和《心迹2》。2000年,“村里人”读书会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读书自学先进集体,多名会员评为先进个人。2004年,崔完生老师主编出版了“村里人”会员作品集《心灵驿站》,高安侠的作品位居卷首。至此,“村里人”读书会成为单位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受到各方关注和支持。
      大约是2000年秋天,时任《延安文学》主编的曹谷溪老师,是大家公认的文学伯乐,他善于发现乐于扶植培养文学新人,深受文学发烧友的尊敬和爱戴。曹老从“村里”发现了高安侠,认定这是一颗可以培植的文学幼苗,热切希望高安侠能到《延安文学》编辑部脱产实习一段时间。对高安侠来说,这是一次难能可贵、求之不得的好机会。七里村油矿时任矿长黄文强,相信曹老的慧眼,欣然同意高安侠外出学习半年。半年后,高安侠带着她的第一部散文集《弱水三千》,向黄矿长汇报,黄矿长非常满意。高安侠提出再学习半年,并希望对出书予以资助。黄矿长征求我的意见,我附和着说,高安侠学了半年就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并出版了个人作品集,可以继续让她再学半年;同时,工会可认购她的部分书籍,一来支持鼓励了高安侠,二来发给干部职工阅读,无形中也是一种教育和启发,是两全其美的好事。领导同意了,高安侠如愿了。
      一年的学习,特别是在曹谷溪、阎安等编辑老师的悉心指导,进一步激发了高安侠的创作欲望,她的作品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新的飞跃。从此,她潜心学习,辛勤创作,一步步迈进了省级、国家级作家行列。现在,高安侠已是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签约作家,《读者》签约作家。陕西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中石油文联理事。散文作品被收入十多种多种选本,多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试卷。继《弱水三千》之后,又先后出版了散文集《辽阔的蓝》《我们身边的空缺》《完美的背后》《从异乡到异乡》。2017年,她的长篇小说《野百合》获 “中华铁人文学奖”,散文集《辽阔的蓝》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她本人被授予“延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三秦优秀文化女性”称号。
       后来,“村里人”读书会,有好多会员都先后走出七里村,分布在延长石油的各个单位,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把“村里人”的种子带到新的单位,点燃一个又一个文学的梦想。无论走多远,不管干什么,“村里人”读书会会员身份依然还在,质朴清爽的文友情谊已经升华为“村里人”情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醇厚浓烈。一个电话,一声问候,都充满亲切;一条短信,一篇短文,都能勾起美好的回忆。
       雏凤清于老凤声,一代更比一代强。在历任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村里人”读书会依然初心不改、生机勃发,新人辈出、新作连篇,这个文化品牌也叫得更响显得更亮了! 2010年,延长油田成立了职工文联,创办了文学期刊《油脉》,这是百年老矿文化的拓展,也是石油根脉的续延。
   “村里”成立了读书会,吸引和带动了一批人,提升了百年老矿的企业文化。“村里”走出个高安侠,山沟沟也可飞出金凤凰,小村庄也能走出大作家。
 
                                  2020年4月2日星期四于崖里坪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