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采风作品展播:细柳荷花的传说

细柳采风作品展播:细柳荷花的传说

2016-08-03 10:46:30    4635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不知哪朝哪代,京城长安郊外细柳镇有一姓王的官宦人家王老爷,他有一个独苗苗男孩叫如玉。那年如玉一十六岁,由于自幼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因而颇有些文才。老爷太太疼爱如玉,恨不得时时刻刻托在手上。

渐渐长大的如玉的婚姻大事,令老爷太太大伤脑筋。娶个富家的女儿怕娇生惯养,娶个贫家的女儿怕不懂礼仪,急得老两口一时没个主意。

王老爷家新近买来一名丫鬟,姓何名花,十四五岁,不但精通诗文,还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原来,这何花也是生在官宦人家,因父母双亡、哥哥赌钱把家产输得个一干二净,她才自卖自身到王家谋生。这何花生得苗条,长的秀丽,心地聪明,待人和气,很讨如玉喜欢。如玉就把自己写的诗文送给荷花看,荷花看后,觉得不妥之处就顺手改上几笔,如玉也打内心佩服。一来二去,俩人就熟欢、亲热起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王家的丫鬟里有个叫巧凤的,心胸狭窄的连一粒米都容不下,还爱戳七弄八,拨弄是非,佣人和丫鬟都不愿理她,对她能躲就躲、能避就避。由于巧凤能说会道,因而却很能博得老爷太太的欢心和喜爱。

如玉和何花的事巧凤看在眼里,心里很不受用,生怕如玉疏远了自己,所以经常在老爷太太面前说何花的坏话,说何花如何如何勾引公子吃喝玩乐,如何如何在工资秒前卖弄风骚。这阴状一告,就招来老爷太太对何花的极大不满,见了何花就像牛瞅刀子一样,不是打发她去浇花除草,就是叫她把院落打扫干净,净做些粗活笨活,还不住的训斥何花不许接近如玉,以免影响公子读书。不几日,老爷太太便和朝廷的张丞相家换了庚帖,又过了几天,逼迫如玉和张丞相的女儿拜了花堂。

这丞相家的女儿是个骄横刻薄、心毒手辣的女子,加上巧凤从中煽风点火、添盐加醋地把何花说的比狗屎还臭,丞相的女儿也就恨透了何花,不准丈夫多看一眼何花,否则就一哭二闹三上吊。

何花很有自知之明,她深深感觉到自己在王家是无法再待下去了,就打算到别处谋生。如玉得知后,怎么也舍不得让她走。但却没法继续挽留。一天深夜,如玉偷偷给何花送来些银两,并解下自己身上的玉坠送给何花,何花也把自己亲手绣成的一副鸳鸯戏水手帕和一枚戒指送给了如玉。两人抱头痛哭,只恨今生福薄命浅,不能结为百年之好。二人越哭越伤心,岂料隔墙有耳,巧凤在窗外听得真切、看得清楚,如获至宝,赶忙飞跑告知丞相女儿,一下子捅开了马蜂窝。丞相女儿怒不可遏,即可前往二人相会地点,将如玉连扯带拽拉回房中,从其手中夺了信物,有追问如玉玉坠下落。正在气头上的如玉想都没想,起手“啪啪”就给了丞相女儿两记耳光,丞相女儿表面上不敢把如玉怎么样,看着只是哭号不停闹得鸡犬不宁,内心则盘算着如何尽快收拾掉何花这颗眼中钉。

第二天夜里,丞相女儿命巧凤带着几个丫鬟把何花骗到后花园,先剁掉了何花的十个手指头,又挖掉了荷花两只明亮的大眼睛,痛的何花在地上死去活来地打滚哀嚎。巧凤恶狠狠骂道:“看你还会用眼睛迷惑公子不?看你还会用手绣鸳鸯手帕不?骚狐狸精!臭不要脸的!”骂后又将何花双手捆绑、口塞裹脚布,扔进深不见底的池塘里。

却说如玉一连多日心慌意乱,总也找不见何花,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就茫无目标的到处乱找。当池塘底浮起何花的粉红色的裙裾时,如玉心里全明白是咋么回事了。他打心底恨透了丞相女儿的飞扬跋扈和草菅人命,加上没有了何花,如玉觉得自己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就纵身一跃,跳入池塘,扑在何花的尸体上,抱着何花的一缕香魂毫无遗憾的随她而去了!

不久,池塘里生出两朵红艳艳的荷花来,并蒂而开,香远气清!不沾泥、不带水,煞是好看。丞相女儿和巧凤都心里明白,那是公子和何花的化身,心中愈发不好受。就命人将那两朵何花拔了,扔在路上,又狠狠地跺了几脚才解气!谁知眨眼间,那水面又生出两朵红艳艳的荷花来!丞相女儿气愤不过,命人将那花连根拔起,打眼看时,却是一支胳膊一样粗的藕,白得象玉一样!丞相女儿使出浑身气力将那藕掰为两截,一截扔池东,一截扔池西,两截藕之间还连着一条条的丝线,怎么扯也扯不断!毕竟能得到公子的身却得不到公子的心啊,丞相女儿一气之下,口吐黑血,气绝身亡在池塘边。

打这以后,人们就给那花儿取了个名字叫“荷花”,也有人叫她“莲花”,因为是如玉和何花的心连在一起的。直到现在,细柳的映日荷花别样红,那藕中的丝还连在一起呢,所以人们还常说“藕断丝连”呢。

 

(白来勤,西安人,1965年生,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协理事、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出版有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及长篇小说《紫金城里哟呵嘿》《雨霖铃》等多部。曾荣获“太行山散文奖”“中国西部鲁迅杂文奖”“陕西职工文学奖”“西安社会科学奖”(政府奖)等诸多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