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李天喜

采访李天喜

2012-11-30 15:20:11    42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周养俊

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了,每想到商州,我就想起李天喜。因为李天喜,我一直对商州包括商州人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李天喜是洛南县石坡邮电支局的乡邮员,一身邮电标志服,一辆绿色邮电自行车,一只绿色邮电包,伴随他在秦岭深处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里奔波了近三十个春秋。平凡的人,平凡的工作,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当地政府领导和邮路上群众们的一致好评。记得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一个人做点儿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李天喜就是这样一个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于是,他成了全国邮电部门的劳动模范,戴着大红花,进了北京城领奖状。

采访李天喜我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李天喜是山区投递员,又被评为全国邮电部门劳动模范,应该有丰富的素材和典型的事迹材料。见到李天喜我才知道采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的确应该称作一门学问。

李天喜,瘦高个儿,微微有点儿驼背,一对大眼睛放射着柔和的光,瘦长的脸上总是带着憨憨的笑。

这是个深秋的下午,李天喜送信回来就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介绍了来意之后,请李天喜讲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可是等了半个小时他竟没说一句话。没办法,我只好按洛南县邮政局和石坡邮电支局领导提供的线索提问,李天喜只是憨憨地笑,问什么都是一句话:“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还说那干啥?”我问,你跑一趟邮路要翻那么多沟,爬那么多山,蹚那么多河,你就不感到艰苦吗?李天喜说,那早都习惯了。我问,你经常给邮路上的群众捎买东西,还帮学校的学生买文具什么的,这些年你是怎么坚持的?李天喜说那都是顺路捎带的,没有啥坚持不坚持的。我又问,你在邮路跑了20多年,就没想过调动工作吗?李天喜回答说,就爱干这工作,自己文化程度低,恐怕其他啥也干不好。

我希望李天喜讲几件记忆深刻、许多年一直忘不掉的事情。李天喜说,就是那些事,谈不上深刻不深刻的,没有啥。我很无奈地望着李天喜,好长时间没说话,屋子里静得出奇,只有座钟走动的声音。李天喜不好意思地低着头,两只手在两腿之间不停地搓着。为了缓解这种尴尬,我给他杯子里添了一次水,在李天喜抬起头接杯子时,我发现他额头上有密密的汗珠。我知道,这样谈下去是不会有收获的,于是转了话题问石坡一带的风土人情,效果依然同上。我借出来上厕所的机会,与同行的摄影记者乔树发商量,决定跟着李天喜走邮路,进行实地采访。当我们把这个意思告诉李天喜时,他喃喃地说:“去也好,不过都是些沟沟岭岭的,远着呢,怕你们城里人不习惯。”我说这是采访,采访要求这样做的。李天喜憨憨地笑了,再没说话。

第二天,我们早早吃了饭,就跟着李天喜上了邮路。我们意外地发现李天喜穿了一身崭新的邮电标志服,头上戴的大盖帽也是新的。发现我们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李天喜红着脸低下了头。走出石坡镇,远远就有人和李天喜打招呼:“老李,今儿个是走丈人家呀,咋穿得这么硬扎的?”李天喜还是那么一笑,算是回答了。

这条邮路通往李河乡,是李天喜跑得距离最近、路况最好的一段。由于中途采访了几户群众,走到李河乡乡政府时已是下午1点多了。这天正好是星期天,乡政府只有一位副乡长值班,听说我们是采访李天喜的记者,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亲自动手为我们下厨做饭。他一边做饭,一边给我们讲李天喜的故事,讲完一个就回头问帮他烧火的李天喜是不是这样。李天喜望着副乡长笑笑,又低头给灶膛添柴火了。

在邮路上我们见了几十个人,包括上小学的学生,每个人都认识李天喜,而且非常亲切地叫他“老李”。被采访的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件关于李天喜的感人事迹。

回到石坡镇,天已经黑了。晚上,我们采访了石坡邮电局的其他几位职工,并采访了李天喜的独生女,休息的时候已经有鸡啼声了。

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当我们带着记满了李天喜故事的笔记本离开石坡镇时,他早已在大门外等候了,还穿着那身平时不穿的新邮电标志服,推着就要出班的绿色自行车。他双手握着我的手,涨红了脸,只说了三个字:“还来啊!”我感觉他的手是有力的,而且手心冒着汗。

回到西安,我一口气写完了《魂系山间乡邮路》这篇记述李天喜事迹的人物通讯,发表在《陕西邮电报》试刊号头版头条上,并配有总编写的评论。不久这篇通讯被《陕西日报》采用,同年被评为全国邮电新闻通讯优秀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