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多情茶乡人

只缘多情茶乡人

2012-11-30 15:33:25    36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周养俊

我曾多次到西乡,可是让我停住脚步的,是这片秀美土地上生长的诱人的茶、多情的人。

四月,是采茶的时节。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走进了西乡,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茶园,漫山遍野的绿。山坡上飘着采茶姑娘的倩影,天空里漫着茶的香韵,街镇上涌着茶的商铺,空气中氤着茶的气息,连行人的目光里都流溢着茶的灵气。

因为茶,西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巴蜀茶、汉茶、陕南炒青、午子仙毫,一直从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走到宽敞平坦的西汉高速公路,走出高山峡谷,走出丛林草莽荒野,走出西北,走向了世界。

因为茶,西乡得到上天的眷顾和偏爱。它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草木葱茏,满目青翠,因为纬度高,海拔高,所以这里的山峰云遮雾罩,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使其具有了“雨洗青山四季春,高山云雾出名茶”的宜茶环境和独特地形。西乡茶汲取了山气之精华,从而馥郁悠然,奠定了它“香高味浓,富含锌硒”的卓越品质。

问茶哪得香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主管茶业的杨副县长告诉我们,西乡产茶“始于秦汉,兴于汉唐”。西乡县历史上曾是茶马互市、茶盐交易的重要集散地。有史料记载,这里曾经“因茶废耕”,出现过罕见的“男废耕,女废织,其民昼夜制茶不休”的繁忙制茶景象。因此西乡自古就有“宁求一日三壶茶,不图良田二十亩”的说法。说到这里,杨县长话锋一转,说起勤劳智慧的西乡人:“我们不但种茶、制茶、做茶生意,而且痴迷茶、研究茶、发展茶,形成了独具西乡特色的茶文化。”

茶乡看茶,自然要去茶园。我们来到午子山下,只见远处层峦叠翠,山脚下的小河清澈见底,蝴蝶在花丛中蹁跹,鱼儿在水中嬉戏。极目远望,到处都是茶的身影。这里,就是西乡茶的主要产地。一位工作人员带我们上山参观茶园。路是水泥路,一直通到半山腰。采茶的人刚刚收工,一层层、一垄垄茶树在阳光下整齐地排列着,每一枚叶片都闪着温润的光泽。带我们参观的是位典型的西乡女子,清纯秀丽,就像这茶山上的一株小茶树。她认真地给我们介绍了西乡的茶,表演了采茶的过程,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制茶、饮茶的知识。热心地讲解,渊博的知识,让我们感受到西乡人对茶发自骨子里的热爱。

中午,我们在樱桃沟一农户家里就餐,刚落座就见一位青年走了进来,这青年面庞清秀,长相儒雅,说一口浓重的西乡话,许是担心我们听不懂,说话的语速很慢。我猜想这青年一定属于那种“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果然一说到茶叶,青年就语速加快了,简直是滔滔不绝。很快,我们就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也为他的茶识、茶道、茶文化所吸引。

这位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青年叫段成鹏,是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段成鹏热爱茶叶,决心倾注毕生精力,只做茶叶一件事情,使西乡茶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他曾给别人打工,潜心学习各种茶的知识,他走千里万里拜师学艺,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一步步迈向成功。

段成鹏朴实的话语和他创业的故事吸引我们走进了鹏翔制茶公司。接待室、展览室、办公室、制茶车间,这里的一切都记录着一位年轻企业家和他的企业成长的经历。参观是自由式的,在拣剔车间窗户外面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这是一个白色的世界,车间里外是白的,工人们的工装、帽子、口罩、眼罩、耳罩全是白的,只露出一对黑色的眼睛。这里的工人都是女性,她们用纤细的手指一枚一枚清拣着、区分着不同质量的茶叶,并且把分好的茶叶送向下一个环节。这样的场景和画面,使在场的每一个参观者都肃然起敬。我的脑海里忽然就迸出一句话: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情,是西乡人对茶的情意,更是对人的情意。

难怪西乡春茶好,只缘多情茶乡人。因为人,这里的茶更为香醇甘美;因为茶,这里的人个个聪慧真诚。人茶辉映,美不胜收。不知是人香了茶,还是茶美了人。

太阳快要落山了,段成鹏为我们泡了刚刚制出的“鹏翔”茶。只见茶杯里的茶叶形似兰花,挺秀微扁,翠绿显毫,茶汤清澈鲜明,品来滋味鲜爽,嫩香持久。坐在竹椅上,看满眼绿色,听屋外河水滔滔,品“鹏翔”绿茶,说西乡茶事,真有说不出的惬意。人仿佛也沾上了茶的灵气,随着杯口丝丝缕缕的仙韵,开始袅袅蒸腾了。

西乡的夜也是茶的夜,为了庆祝“西乡茶文化节”,地方政府在县城中心广场和城外的樱桃沟分别举行放焰火活动和大型歌舞晚会。远处震耳欲聋的炮声,夜空里五彩缤纷的礼花,街头熙熙攘攘的人流,舞台上欢快的歌舞,使此时的西乡沸腾着、舞动着,流香四溢。茶风,茶韵,茶的诗,茶的歌,茶的神话,茶的传说,仿佛一切都在吟唱着茶的旋律。

身在茶乡,听着茶音,品着茶香,过着茶节,不知不觉间,山醉了,水醉了,我也醉了。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