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庵游记

水陆庵游记

2014-06-16 09:31:27    29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魏戈平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航天四院文学协会在会长伏萍的组织下,部分会员、文学爱好者近20人乘车前往被称为中国“厨师之乡”、“美玉之乡”的西安市蓝田县深入体验生活,进行文学采撷交流。上午9时,大家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来到向阳第三生活小区门口集合,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但每位文学爱好者的豪情却有增无减,个个精神抖擞,人人喜形于色。集合完毕,我们分乘两辆客车出发了,12时,车辆抵达目的地——水陆庵。
下车后,看见水陆庵庙门外商贩云集,有卖新鲜香椿的,也有卖新鲜槐花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远处的秦岭北麓王顺山,此刻雾霭缭绕、层峦叠嶂、满目苍翠、风景迷人。站在水陆庵庙门前,抬头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庙门上方,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牌匾,上书“水陆庵”三个大字及落款。水陆庵始建于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千年古刹,佛教圣地、中国第二敦煌。在一位女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满怀好奇地迈进了庙门,大殿中央是横三世佛,大殿两侧及后殿分别是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千手观音、报身佛、二十四诸天、五百罗汉过苦海、千人听经等古代彩塑群。大大小小的佛像共有3700多尊,令人眼花缭乱,人物造像设计严谨。造型千姿百态,圆雕、镂刻等手法精湛娴熟。众多壁塑至今保存完好,令人叹为观止。此时,我的大脑还在想象当年的能工巧匠如何精雕细刻出如此这般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彩色雕塑,但女解说员的娓娓而谈又将我带回到了现实之中。当讲到五百罗汉过苦海时,她说:罗汉们看破红尘,立志摆脱酒色财气、功名利禄的纠缠和羁绊,厌倦了俗世的生活,决心逃离苦海,一心向往心中的彼岸。我犹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低头沉思。
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到中国的,说到佛教,首先想到的就是青灯黄卷、戒律清规。对于佛教,我敬而远之,因为我不是一名佛教徒。我曾经听一位国学大师讲过:佛是指觉悟了的人。佛家看重的是缘分,有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不渡无缘之人。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佛陀曾经说过: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前世五百年的轮回,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佛家最重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我也曾经在一座无名小庙看到过一幅对联,上书: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水陆庵这座古庙,在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这里曾经是航天四院的技术档案、资料存放地。“三线”的开拓者来到这里时,展现在眼前的是荒山野岭、杂草丛生,没有公路、生活必需品、工程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均靠人力肩挑手抬搬运到住地,自己动手,修路建桥,盖房种菜。沉寂千山的偏僻山沟,顿时人才云集,开拓者在水陆庵庙门前两侧贴上了“身居古庙建三线,胸怀祖国为航天”的对联以铭心志。“三线”人把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
在参观水陆庵景区时,一位同行的航天书法家说:当年“三线”建设时期,航天四院的筹建处就设在水陆庵寺庙内。1966年,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持续到1976年才宣告结束,十年动乱期间,蓝田县北关中学、城关中学的“红卫兵”队伍曾三番五次欲冲进古庙,叫嚣着扬言要拆除古庙,但均被驻守在此的人民解放军某警卫团官兵制止。当时,庙门内的地面中央架着一挺机关枪,团长对站在庙门外的“红卫兵”严厉警告:谁若胆敢跨过警戒线,我们的枪可不认人。因为,寺庙里的航天人存放着国家最高机密文件和档案呢!也正因为此,所以水陆庵这一文物才免遭破坏。
参观将近尾声时书法家、作家、评论家马士琦先生应邀现场挥毫,只见他凝神运力,眨眼之间便挥洒自如成就了一副四尺中堂行草书法作品“水滋万物,陆育千山”;而国家一级书法家赵崇生老师又将“唯吾知足”四个字借一“口”字写成了一体字,更是彰显出其书法的功底,字画一并赠予水陆庵文物管理所珍藏。观看两位书法先生创作,确实是一种难得而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心灵陶冶。
看来,文学是人与世界对话的一种形式,好的文学作品源于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和思考。记得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说过:文学是魔鬼,有人之所以热爱文学、钟情创作,是因为父母给他了一根对文字特别敏感的神经。天才就是有天赋、拥有这根神经的人。作品是作者生活与工作感受的自然流露。
水陆庵,不愧为佛教圣地!游览水陆庵,的确不虚此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