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为君哪得不伤悲

【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为君哪得不伤悲

2015-01-11 18:29:34    158次点击               发布者:英才学校梁新会

分享到:

            为君哪得不伤悲

                                ——观影有感

 

为什么爱情故事里的牺牲者,永远都是单纯、朴素、美好的姑娘呢?

                                                         ——题记

影片中的姑娘犹如一朵开在河边的小花,哥哥好比呵护着她的大树。一只搁浅的渡船打破了这平静美好的生活。

谁都知道渡船的方向不是停靠在河边,他的理想是在汹涌的海水里乘风破浪。只是暂时还没有机会而已。谈情说爱于他只是餐后的甜点。可是,年轻女子的爱情像杰克的豆杆一样,长得飞快,一夜之间便可参天入云。为了崇高的爱情,小花已经无暇顾及后果……

故事的结局自然是渡船离开了。渡船把小花还给了哥哥,哥哥答应渡船自己一定会像以前那样呵护着小花。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渡船走得心安理得。漫长的悲剧从此开始了。渡船带走了小花的心,她终日以泪洗面,失魂落魄,抑郁终生。痴情的哥哥爱莫能助,默默地陪着她终老一生……

原以为为爱伤怀,是两败俱伤。哪里知道爱只惩罚用心投入的一方。想想一个女人用一辈子咀嚼所有的情伤,该是多么酸涩、痛楚……再看看一个无辜的男人用一生守护自己深爱的,却被人被遗弃的,永远也不会属于自己的女子,居然如此平和、沉默……恁是谁,都不能淡然处之……

有位作家说:爱情是一场高热的疾病,叫人怎能不沉沦?是呀!“问世间情为何物,怎叫人生死相许。”爱来临时,悄无声息,离去时,摔门而去。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恨一个人却有万千说辞。

突如其来的爱情却需要最长久的时间才能治愈。爱有多深,恨有多深。一时的懵懵懂懂,一生的纠缠不休……爱也悠悠,恨也悠悠。俩个人的爱恨情仇,三个人的前世今生……

此生已是过眼云烟,来世是否峰回路转。如果有来生,小花会选择谁?哥哥,渡船,或是其他……

只是,今世的她已经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难以自拔……除了想他、念他、怨他,她别无选择。“眼空蓄泪泪空垂,暗酒闲抛琅为谁?尺帕鲛鮹劳惠赠,为君哪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常拭拂,任他点点与斑斑。”“我生命中的温暖就这么多,我全部给了你,如果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在对别人笑。

爱情于女人而言是非君莫属,于男人却是甲乙丙丁。一时的欢爱是女人一生的历史,在男人眼里却不过是逢场作戏的小插曲。女人是输不起的,女人的真心付出只此一回,女人的爱情没有回头路。林黛玉如此、张爱玲如此,小花亦如此……女人的悲哀在于所遇非人,所爱非人,所恨亦非人。

怪只怪,在名利面前,在诱惑面前,爱情太卑微。男人自以为拥有了名利便可以拥有一切。女人相信拥有了爱情才算拥有了一切。女人绝不是天生的冒险家,她只是一头为爱痴狂的猎物。只可惜猎人满载而归,全身而退时,女人却渐入佳境,欲罢不能……

遇见他是一种错,爱上他是另一种错,忘不了他是错上加错。男人的爱在前戏,女人的爱在中场。因缘际会,爱恨无奈。所以,男人,请不要轻易对一个女人说我爱你。所以,女人,请永远不要相信男人说我真的很爱你。因为男人的爱轰轰烈烈,来得快去得也快;女人的爱绵绵柔柔,来得慢去得更慢。

女人一生的悲剧,皆在于她天性敏感,又太好奇,太爱幻想,容易做梦……爱情的游戏规则简单而又残酷——爱情的国度里,没有平等,只有一方听从一方。所以,女人,当有一个男人说爱你时,请三思而后行。所以,男人,当有一个女人说喜欢你时,请无所顾忌地接纳她。因为男人的爱一春一秋,女人的爱一生一世。

女人如花,佳期如梦。爱,是前世修来的缘。佛说: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遇见。爱用一辈子践行都来不及,何必用恨去发酵散如风雨的往事。爱是治愈爱的良药,唯有爱,爱你所爱,爱用心爱你之人,爱值得你爱的人,一生才会无怨无悔……

耶稣说:完美的爱,可以战胜一切恐惧。果真如此吗?

我确信爱情如约·谢菲尔德所言:爱情是生命的盐。多了,少了,都不对。

 

 

作者:梁新会

 通讯地址:陕西咸阳渭河发电有限公司英才学校

 邮编:712085

作者简介:

 梁新会,女,陕西永寿人,笔名红酥手。大学本科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渭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陕西咸阳渭河发电有限公司英才学校,好文章,蹒跚学步;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字画,自得其乐。出版有散文集《静日玉生香》,散文《不能忘却的纪念》、《水湄》曾获全国性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作品散见于《华商报》、《咸阳日报》、《秦都》、《渭水》、《西北电业职工》等报刊杂志,长篇小说《陪读》曾于《咸阳日报》连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