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姚展雄:和女儿一起读书—谨以此文献给“世界读书日”

理事姚展雄:和女儿一起读书—谨以此文献给“世界读书日”

2012-04-19 15:44:32    55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我常常感叹现在的少年儿童生逢盛世,能有优越的条件读书。
     因为世间的事,在我看来,可用一句俗语来概括,那就是:有牙时没锅盔;有锅盔时却没了牙。
     60年代末,我出生于陇东高原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上小学的我,喜欢读书,却找不到书来读,有牙的时候却没锅盔馍吃,除了背诵毛主席语录、参加生产队社员劳动外,我的童年生活是枯涩无味的,没有丑小鸭,没有稻草人,没有白雪公主,没有青蛙王子,烙在记忆深处的只有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想来,那种贫穷、那种饥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儿童肉体的发育靠母乳和一日三餐的饮食,而精神的发育靠的是阅读。且一旦错过关键期,精神上的缺失将难以弥补。
    尽管后来上大学时发奋苦读,但童年阅读史上的空白,精神史上的缺失,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直到有一天,我的女儿呱呱坠地。
     女儿降临人间后,我的思绪飞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那个混乱而又风流的时代,遥想起那个“咏絮之才”的典故:一个冬日的午后,大将军谢安召集众子侄谈诗论文。忽然,天降大雪,谢安诗兴大发,问众子侄:“大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朗应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以絮喻雪,既取其白,又取其轻,形象贴切,神韵俱佳。谢安为之击掌赞叹,那时谢道韫年仅七岁。从此,中国文学史上便有了“咏絮才”的典故流传开来。
     望女成凤的我,遂为女儿取名姚诗韫,希望她将来能成为像谢道韫那样的才女。
     犹太人为了让孩子从小读书,在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那种嗜书如命、对书籍宗教般的情怀常令我感动不已。女儿上幼儿园时,我便开始引导她阅读,给她买了好多童话书,诸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稻草人》《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小猪唏哩呼噜》……等等,以此培养、激发起女儿阅读的兴趣。
    一转眼,女儿就上小学了,她的阅读量开始加大,阅读视野更加开阔。一年级的她,已能将《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漏。
    广泛阅读,使女儿识字量大大提高。如今,当她拿起一篇文章,除个别不认识的字需要查字典外,基本上能流畅地读下去,女儿在班上还被老师选为领读员。
    除了阅读外,女儿还坚持写话。老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女儿却是每天一篇,从不间断。她的写话,精彩的句子,常常被老师圈了好多红圈圈,并打印成文,在班级传阅。如春天来了,女儿写道:“3月9日: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从地底下钻出来,露出了嫩绿的小脑袋,花儿笑红了脸,柳树笑弯了腰,小鸟欢快地唱着春天的歌。”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充满童趣。
     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加大,使得现代的父母都将精力放在了为生计而奔波上,把教育子女的任务推卸给了学校和老师。殊不知,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与学生三者的紧密配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从“亲子共读”开始,从父母与孩子的分享开始,推动摇篮的手能够撬动地球。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上,我倾向于营造“书香家庭”,倾向于“亲子共读”,女儿读的书,我自己首先得读,或者与女儿一起读。每天晚上,当女儿做完家庭作业后,我们便开始阅读,女儿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我,我则耐心解答,给她讲这个字的读音,意思,拼写规则,间架结构;有的时候,我和女儿比赛背诵,我说一首唐诗叫她背,她说一首唐诗叫我背;她想不起来的地方我提示她,我想不起来的地方她提示我,亲子共读,其乐融融。
     以前,女儿沉湎于电视、动画片;现在,则沉湎于书籍。书已成了陪伴她心灵成长的好朋友。
     和女儿一起读书,不仅培养了她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她的阅读兴趣,还弥补了我童年时期阅读史上的空白、精神史上的缺失,荡涤了我俗世的尘埃,找回了我失落的童真。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临近了,想起我和女儿一起读书的点点滴滴,感触良多,遂写下此文,作为献给“世界读书日”的一份礼物、一瓣心香。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