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席卫尚科:石油情缘——写在“延一井”出油110周年

副主席卫尚科:石油情缘——写在“延一井”出油110周年

2017-08-14 08:29:28    819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人生在世是机缘,是一个生命与天地人间、亲戚朋友,与花草鱼虫、万事万物, 与一切的一切的机缘。石油与我有机缘,我与石油有情缘。

timg (2).jpg

                    (一)
1962年的秋天,我出生在延长的一个小山村,平生看到的第一缕灯光,由延长油矿的煤油点亮。小时候,土窑洞黑暗的夜晚,黝黑的灯柱上,一粒火苗在跳跃。我盯着那诱人的火光,不知其中蕴涵的奥妙。父母告诉我,那是石油(煤油)在燃烧。从此,我知道石油能驱走黑暗带来光明。艰苦的童年,山村的夜是那么的漫长。昏暗的灯光下,父亲悠闲地抽着旱烟,随着烟锅的忽明忽暗,嘴里喷出诱人的烟香;借着昏暗的灯光,母亲一手摇着纺车,一手抽着永不断头的丝线;借着昏暗的灯光,我结结巴巴地读书、歪歪扭扭地写字。一段时间,国家经济困难,农家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食盐、火柴、煤油十分紧缺。那只好像倒不完的小魔桶(煤油桶),在一个傍晚,终于倒完了最后一滴。第二天,父亲空着拎到集市,又空着拎回家。此后好多天,只好在天黑前吃了晚饭,摸黑啦着家常,全家早早安歇。忙惯了的母亲翻来覆去睡不着,老惦记着线没纺完、鞋没做成。
后来,走出了村庄,见到了拖拉机、汽车,这些奔跑的机器,动力源自石油,我对石油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
 timg.jpg
后来到延长县城上学。听说西门外小学院里有“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约了几个同学去寻访。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在夕阳掩映下,“延一井”上的抽油机还在忙碌的转动,旁边的储油罐储存着半罐褐绿色的液体,听同伴说这是原油,可提炼出汽油、煤油、柴油。当时想,要是我们村里有这么一口油井那该多好啊。从不起眼的石碑上了解到它不同寻常的历史。1905年,延长油矿成立。1907年,“延一井”打成出油,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开启了民族工业的新纪元。正如一首歌所唱的,“中国石油从这里滂湃汹涌,流到克拉玛依,流到大庆大港。”110年来,延长石油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跻身千万吨大油田行列,跨入世界企业500强。
                   (三)
1983年秋天,中师毕业的我幸运地分到了延长油矿,至今已有30余年。可以骄傲地说,延长石油110年历史,我经历和见证了30多年。
时至今日,依稀记得到单位报道时的情景。那天,背着简单的行李,怀揣着分配通知书,兴高彩烈地来到延长油矿矿部永坪报到,履行了简单的注册手续,被分配到延长油矿下属的青化砭油田子弟学校。辗转来到青化砭,学校在放暑假,油田人事员带我到校长家。几句寒暄便知道是延长老乡,校长很热情地留我在家吃了面条。饭后,校长带我到招待所登记了住房,一起来到校园。校园不大但整洁有序。这是一所九年制学校,有学生300名左右,教师20多名,学校短缺教初中的老师。第二天,热心的校长带我领到了劳保:一套单工衣、一套棉工衣,单棉皮鞋各一双。第一次得到这么多新衣新鞋,真的好激动啊!对此,分到地方的同学很是羡慕。我暗暗下定决心好好工作,回报企业和社会。两三天之后开学了,分我教初一语文、历史兼班主任。虽然学生少、基础差,但我满怀激情认真工作,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单元测试到组织班级活动、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一丝不苟,从不马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带的语文课在延安市(现宝塔区)1983-1984学年度统考中,以绝对优势名列第一,被延长油矿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虽说奖品只是一块被面和一只闹钟,但对我的精神鼓励很大。病魔缠身的老父亲看到那鲜红的被面,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工作稍有懈怠的时候,那块嘀哒作响的闹钟提醒我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
那时油田产量很低,青化砭油田年产量大概只有六千多吨,延长油矿年产量也只有9万吨左右;生产条件很差,野外工人上下班乘坐的是卡车,他们的衣服上沾满油污;职工住的都是窑洞和平房;工资也很低,老校长每月大概只拿七八十元,我们在见习期工资只有37元,一年后涨到45元,外加10元山区补助。大约是1984年开始有了奖金,但少得可怜,只有几元或十几元。就此,我们也感到很满足、很欣慰。虽然条件差、工资低,但职工的工作热情很高,很认真。工人很朴实,做事干脆利索,说话直来直去。领导平易近人,一次我要去永坪开会,误了客车,油田也没车,油田主任得知后亲自到公路上给我挡顺车,那感人的情景至今难忘。
                      (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延长油矿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原油产量逐年递增,炼油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与之同时,我也娶了妻,成了家,生儿育女,延长油矿真正成了我的家。
三十多年来,从青化砭到七里村,从学校到机关,我始终与油矿同呼吸共奋进,不但是亲历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三十多年来,虽然没有一线工人那么辛苦,但也无数次到野外“感受过四季”:乘着卡车雨后垫路、雪后除雪,带着组织的关怀把歌声送到井场、把慰问品送到一线职工的手中。很荣幸地参与了“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企业精神的总结提炼,创作歌曲歌颂《美丽的七里村》和可爱的《采油工》,组织文艺演出提信心、鼓干劲,与一线职工同悲同喜。
三十多年来,我交结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延长石油人。在同老劳模武志忠、董存秀、马树业的交谈中,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在“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屈兴才、王海荣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爱岗敬业、爱厂如家”;在一群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标兵、技术能手身上,才知道什么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十多年来,我同老矿人一道,经受“保生产、保吃饭”勒紧裤带过日子的困难,经历过油价断崖式下跌并持续低位运行的挫折,带着组织的重托,深入基层进行形势任务宣讲,明形势、知危机,提信心、渡难关。也曾感受过带着丰收的成果向上级报喜,得到鼓乐迎接、披红挂花、尊为上宾的礼遇。
 三十多年来,我们见证了延长石油一次次跨越的历程。1983年,延长油矿年产原油仅为9.25万吨,2007年,延长石油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至今千万吨以上已经稳产了10年。特别是经过两次重组整合,延长石油迈上了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轨道,持续实施“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和“一体两翼”战略,朝着世界企业300强、早日建成令人尊重的创新型国际能源化工公司目标迈进。
                  
(五)
timg (1).jpg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石油新城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高耸的楼房,整洁的广场,如茵的花园,到处呈现出现代化的气息。职工收入不断攀升,提前跨入小康的行列。与之同时,企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油价持续低迷,形势异常严峻。我们深信,具有110年历史的延长石油,一定会挺压过关,浴火重生。作为一名30多年工龄的延长石油人,定当珍惜时光,努力干好本职,为企业爬坡过坎奉献微薄之力。结缘石油无怨无悔,情系延长不离不弃。我是延长石油人,延长石油是我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