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发: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亟需资金投入

李开发: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亟需资金投入

2010-03-04 08:50:59    155次点击               发布者:admin       字体:【

分享到:

编者按:11日亮相的7月经济运行数据,貌似并无惊喜可言,CPI同比下降1.8%,PPI下降8.2%,再次双双告负。对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李开发对中国经济网表示,前7个月经济形势不乐观,经济企稳需要政策调整,中小企业急需大量资金投入。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是,7月CPI同比下降1.8%.,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9%,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8.2%。这个数据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

  就业困难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保民生核心是保就业

  7月份的CPI数据说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在继续,今年以来一直处在向下的态势。它考量的是物价水平在居民生活领域的情况。最新数字显示,生活日用品依然供过于求,可能有几种情况,一是供应增加,消费没有随之增加。另一种情况是供应没有变,消费下降。笔者认为,应当是后一种。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影响,一是外向型企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由于缺少收入,消费水平下降;二是近几年来,国家的信贷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全力扶持房地产业,大力压缩中小企业贷款,因而有半数的中小企业处在极端困难之中,许多中小企业关门歇工。企业在困难之中实现产品升级换代非常困难,以至于不停地裁员,或者无奈到企业关停并转。前不久,北京青年报报导有浙江中小企业老板将工厂关闭了,拿出资金到大城市购房保值就是典型。在顺境时我们没有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现在在困境中要实现升级换代,这个难度太大了。我们应当把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眼前应当先保证就业,以最大努力来实现就业。

  工业形势不容乐观,中小企业急需大量资金投入

  从7月的数据来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8.2%,这一数据更是值得关注。笔者据此认为经济回升的态势没有得到基本确立,还需要努力。因为,从前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复苏情况在继续。工业品的价格回落幅度较大。比如,山西的焦煤,从最高峰将近1200元/吨下跌到600元/吨左右,然后再缓慢回升。工业品价格指数回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有价格过高,回落到供需均衡的水平,一种是过了均衡点后,市场需求继续减少或大量消失,产品需求继续跌落。市场的供需两旺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担心以后还会涨价,被迫杀入市场,比如房市;一种是企业困难无法周转,被迫跳楼在甩卖。看起来市场很火,实现是严重困难的前兆。我们面对的是供销两旺但是生活资料价格继续大幅度下跌的问题。这是经济学传统教科书没有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工业经济困难是由两个原因构成,一是经济危机后通胀预期,资金流入楼市与股市保值。一个是许多中小企业因经济周转困难而跳楼大甩卖问题。最大的难点是有限的资金过多流入楼市与股市,实体经济缺血,银行过于亲睐楼市的保值功能,楼市高涨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大家对企业的困难不是去救治而希望是等其自然转好。中小企业越困难资金越少,越困难越得不到贷款,连缓和一下的空间也没有,只有每况愈下。中国的经济研究人员最大的问题是,许多人是书本知识,没有实践历练,看问题看不准。在现象面前过于乐观。希望学者们沉下心来,拿出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摆脱困境,保证就业。要知道,中小企业占国家GDP的60%,更占去城市就业人数的80%。

  中小企业是就业之本,是社会稳定之本,是可持续发展之本,只有努力去扶持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顺利生长,我们的经济才能顺利走出困境,实现再次振兴。    

  应当审视政府资金投入方向,保实体经济需要雪中送炭的财政投入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全面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市场上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强的通胀预期,那么,值得思考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需不需要有所调整?应怎么调整?

  笔者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国际上屡试不爽的应对措施,不值得怀疑,应当坚持不懈。但要注意的是巨大的财政投入是否投对了地方。目前绝大部分是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本人对此有不同看法。近几年来,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已经过度投入,超前投资,超前消费,许多城市不大,大马路、大广场却比国外的超大城市毫不逊色。究其原因,一是城市建设需要形象工程,当然也是招商引资需要。二是近些年政府从房地产这一块,包括出让土地这一块有了巨大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也增加政府投入,拉动经济发展。三是与一些官员的腐败有关,没有项目投入,就没有腐败机会,就没有办法化公为私。在我调查的多个城市,许多基础设施投入都是超前消费了。道路平均流量不大,仅仅满足了高峰期的需求,而高峰期需求过高应当在城市规划中解决,而不是增加投入来解决。一个偌大的停车场,白天没有车停,只到晚上小区居民回家了才有车,一些城市高架桥原本可以通过功能调整来解决,或者用小型的交通设施来解决,五千万能解决的问题,要花出两个亿做大转盘,高架桥来解决问题,贪大求洋,形象工程不在少数。一条环城路修成了,不多久在其外环再修一条环城路,中国的许多城市修环城路快有病上瘾了,二环三环甚至四五环。研究美国的许多新城市建设道路全是米字形骨架,我们显得浪费太多。

  
图:美国华盛顿地区的交通网络全是米字形骨架

  因此,我建议,国家的财政投入拉动经济应当减少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目前没有投入的可以转投实体经济,已经投入的可以停止再投入。一些城市官员图基础设施投入对拉动经济有立竿见影之效,但过于短视,应当切实纠正,重视长远效果。目前的一些基础设施投入,一是多数是超前投入,基础设施利用率太低,二是在经济困难时期应当解决刀刃上的问题,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哪些问题迫在眉睫?核心是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不好,市场消费不足,裁员与甩卖成为企业运营的主要手段。减员在此时刻不是增效的问题,而是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与稳定的压力。近几年来银行贷款过度向房地产倾斜的思路也要改正。诚然,资金投入中小企业有风险,但是它是造血经济,不是造就浮肿经济,也不是浮夸经济。超前消费的基础设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拉动效应,造血经济的拉动效应则完全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基础产业与制造业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的对比分析:


  李开发,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名家讲坛》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商国际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他是坚持中国走市场化发展的主流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同样是200 万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一个制造型企业,它们的差距有多大呢?

  投资一条路的建设,200 万元,大约能建通常城市的环城公路2公里,50个工人干三个月完成,消耗材料100万元,其它是人工费用,税收,利润。工资部分作为消费再投入,拉动性质约为1:2左右。全流程大约能收10%的税收。但是到第二年,基本上就没有收入了,如果运输效率高还会有社会运营成本降低的效果,它可以体现在企业的成本支出上,但是如果使用率低就没有效益了。

  用200万元投资一个制造型企业,一个实体企业,其情况为:

  1、租一个年租金为40万元的办公场地,向国家提供税收40000元;

  2、购置50万元的设备与设施,其中1/2作为增值税抵扣部分,需要向国家交税40000元。

  3、招聘20个员工,月收入2500元,年收入30000万元,共有60万元收入进入消费,按1:2.5的拉动连锁消费计算,推动市场约150万元消费;

  4、年营业额假定为300万元,增值税17%计算,其中80万元为抵扣的,需交纳37.4万元;

  5、假定所得利润为10%,实现利润30万元,按所得税为25%计算,向国家交纳所得税7.5万元;

  6、企业的各种开支都在社会循环消费中,除人员工资、利润外,其它均用来购买各种服务,如办公费用、差旅费,招待费、水电费、培训费等,都在社会循环拉动过程中,不断带来消费、税收与就业,均是拉动社会消费与生产的一个链条,更重要的是年年如此;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必须在这个循环不断的消费与创造的链条中。

  上面的案例可以说明,投资制造业在解决就业方面效益方面无与伦比。对经济循环拉动,不断延伸,年复一年,可持续增长;而投资基础设施其效应就有限了,超前消费就更没有回报。基础设施对经济的贡献率从本质上来说,如果不是眼前最基本消费需求,那么其投入产出率与实体经济的相比可能是十分之一都不到,我们不能只注重眼前效益。地方官员要深入研究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积极扶持实体经济,加入投入,从而让城市经济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