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水月同里情
首页 > 文学 > 散文

悠悠水月同里情

2012-02-17 11:58:16  ·   52次点击

 

 

作者:张明泉

          从苏州乘车去同里,大约要四十分钟。同里之行,是在一个冬日的下午。我怀揣着一个梦,在《春江花月夜》的曲调里,缓缓走进同里。“醇正水乡,古时江南”的同里,张开双臂迎接着我。

  在她的怀抱里,我寻找着不曾失落的暖意,寻找着她独有的古风雅韵,寻找着她川字行排列的15条小河,寻找着把她连成一体的49座古石桥。踏着她刻满皱纹的青石板,一时间,我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了。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同里的典型意境。水与水相连,街道都分布在小河的两岸。街道与街道之间,则是由一座座造型独特、形式各异的古石桥连接着。

  午后的同里游人渐渐稀少,熙熙攘攘的街道也显得安静了许多。站在同里的古桥上,看着水面上缓缓游走的浮萍,还有那偶尔划过的小船激荡的浪花,我有种抛却世事,回归自然的超脱。

  沿街走过去,不久就会看到退思园。退思园是清朝光绪年间任兰生所建造的私家园林。据说,此园主“盘踞利津,营私肥己”,于光绪十一年正月被贬职,任兰生回乡后建造此园,取名“退思”,有“进思进忠,退思补过”的意思。退思园的建筑,匠心独具,玲珑文雅。受地形所限,均依水而建,虽规模不大,但布局巧妙,即使今天看来,也是水乡民居建筑史上一个独特的建筑范例。看看退思园,想想任兰生,也为其有心“退思补过”而感到欣慰,至少他还不算执迷不悟。

  崇本堂和嘉荫堂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要去拜访的去处。同里自古人才辈出,从宋朝至清朝,小镇就出了举人以上119人。而这些人都是读圣贤书者,所以古镇人把“崇本”“嘉荫”二堂当作一个教育后代的传统“教育基地”。它告诉后人,崇尚礼仪道德,固守原来根本,同时读书做学问的事情是要发扬光大的,这样才可以福荫万代。

  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与白墙黛瓦的古民居连接在一起,也把古镇人的祁愿连接在一起。它们默默守侯着古镇的朝朝暮暮,看惯了古镇的民俗民风,听惯了古镇的丝竹声声。把吉祥,幸福和安康带给古镇,也把古镇的记忆从昨天唤醒,款款地展示给明天!

  同里的小河属于太湖水系,水肥鱼美。在同里吃鱼要数富土酒家,味道鲜美纯正,让你真正的做一次同里人。闵饼也是要尝一尝的,传说它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传统小吃之一。闵家老店的门口总是排着长队,大家都想尝一尝当年慈嬉太后吃过的闵饼。

  从全长200余米的穿心弄走过,我的眼睛忽然一亮,穿心弄的中央可是那位古典优柔的江南女子,她一袭紫色的旗袍,手执一把绫罗小扇,半折羞涩的面庞,正在向我含颦一笑呢?

  我一直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江南意象。当我静静地走过一条小巷,默默地凝视一座石拱桥,悄悄来到一个萧瑟的古院落,不由的发出声声叹息,为自己贫瘠的心灵,也为自己漂泊的灵魂。

  午夜时分,坐在悠悠的小船上,一杯香茗在手,凝望闪烁的河灯,心中顿生无限感慨。世事如烟,人心似水,无论成功者失败者皆是世间匆匆过客。唯我同里,河上月悠悠,河中水悠悠。虽说我依旧是个孤独的行者,但冻结的血液却在今夜的同里慢慢的融化了。

  

    作者简介:张明泉19711月生, 1987年开始在国内报刊发表散文、诗歌,著有诗集《情思孤旅》。

下一篇
一缕暗香月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