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灾寺作证
首页 > 文学 > 散文

消灾寺作证

2015-01-23 13:39:18  ·   41次点击

 

消灾寺作证
 
张占勤
车窗外,似火的枫叶,逶迤的山脉,层林尽染,如诗如画。
     从宝鸡出发,一路向南,经过大散关,到达嘉陵江源头,嘉陵江潺潺的流水领着我们来到了凤州。
     
突然发现,这条线路就是当年唐玄宗逃往四川的线路。一路上,便想象着唐明皇不堪回首的那一幕历史场景,沿途的景色愈是秀美,愈发勾起他失去贵妃的伤痛。凤州是他逃难的必经之地,于是凤州与这位皇帝也就有了不解之缘。
     来到凤州,有两座古寺都和唐玄宗有关,一个是消灾寺,一个是果老洞,恐怕你是很难拒绝拜访的。
     
站在消灾寺气势恢弘的祈福广场上,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此刻的感受一点也不为过。翘首望去,在嘉陵江畔,在陡峭的豆积山的绝壁上,利用自然形成的独特的风洞建造的两排古庙恰到好处地嵌在石崖中,南边的一排古庙是张果老修炼得道处,人称果老洞,北边那一排就是消灾寺。一千多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善男信女们来此祈福,络绎不绝。
      在祈福广场上拜过赐福观音之后,穿过跨江吊桥,便来到山下新修的菩萨殿、药师殿和钟鼓楼。在这里,巧遇寺院住持慧霖禅师。我们的谈话先从消灾寺的名字谈起来。我直言不讳地问道:是谁取了这么俗气的名字,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慧霖禅师非常年轻,但知识渊博,他也承认这一点。交谈中得知,消灾寺原名萧台寺,兴建于隋末唐初。据说是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萧某在此为官期间修建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取名为萧台寺。到了后来又传说,唐玄宗避难途径这里,在此祈福消灾得以灵验。当地的老百姓随之改名为消灾寺。
       禅师查遍了地方史志,寻找当年唐玄宗在凤州的活动史料,遗憾的是史书上均无记载。但我推测,不管怎么说,唐玄宗在此停留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带领杨贵妃、高力士在大将军陈玄礼的护驾下,一直向西逃窜,行至马嵬坡,陈玄礼在太子李亨的暗中支持下,发生了兵变,宰相杨国忠被杀,继而牵连到杨贵妃。唐玄宗为了自保只得让杨贵妃自缢。马嵬坡事变之后,唐玄宗继续西行,至陈仓县,下榻静禅寺。正因为皇帝在此留宿,后人就将寺名改为卧龙寺。随后沿着陈仓故道,经大散关,进入秦岭,顺着嘉陵江一直往南。别看今天的凤州只是凤县的一个镇,可在历史上它却是响当当的有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一直是州、县的行政中心。唐玄宗到达凤州的同时,太子李亨重振旗鼓,收拾残兵败将,带领唐军与叛军展开了反击。应该肯定地说,唐玄宗入蜀之行是后无追兵的,他可以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行进。
      
据考证,唐玄宗到达凤州时,萧台寺至少存在上百年了。而且史书记载,萧寺晨钟一直是凤州的八景之一,每天早上萧台寺的钟声能传遍方圆十里。可以想象,浑厚的钟声不能不引起唐玄宗的注意。一直以来失去爱妃使他萎靡不振,逃难的一个多月来他常常被噩梦惊醒,他有一种负罪感,是他逼死了自己的爱妃,也是他让大唐的子民们生灵涂炭,蒙受了这场灭顶之灾,他确实需要彻底忏悔了,但是作为一个帝王该向谁去倾诉呢?他在努力地寻求心理安慰和解脱,熨平心灵的创伤。当然,他也希冀佛祖保佑大唐江山躲过这次劫难,使他的子孙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就在安史之乱发生后,他就想让太子李亨继位,自己做一个太上皇,可是宰相杨国忠不答应。杨国忠有他的小九九,蜀地是他的势力范围,逃到四川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想到他自己却先命赴黄泉了,而且还连累了杨贵妃。不久,太子李亨在大臣们的拥戴下在灵武登基称帝,尊他为太上皇。这正随了他的心愿,危难之际也只有靠来儿子收拾残局了。此时此刻,他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来支撑他。消灾寺刚好向唐玄宗提供了这样一个忏悔和祈福的场所。
       如果他选择去消灾寺,我想还有另一种想法,就是顺便看看老朋友的旧居。如果有缘,还能让这位高人指点迷津,虽然他经常云游四方。他就是被后人称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他也是我国星相学的鼻祖。据说张果老常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唐玄宗曾经多次诏他入宫,他那神奇的法术使得唐玄宗叹为观止。唐玄宗曾经想将自己的妹妹玉真公主嫁给他,可是他却婉言谢绝。对于这样令他敬仰一位神人,他赐号通玄先生 当唐玄宗得知先生曾在此修炼得道,就想来拜访果老洞。
      
当年的唐玄宗是否见到了自己心目中的那位神人,是否来到了悬在山崖之上的消灾寺,我们无从得知,这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消灾寺的的确确见证了当年唐明皇逃难时的狼狈不堪,见证了一代明君险些成为亡国之君的落魄窘境,也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消灾寺不相信眼泪,即使幡然悔悟的唐玄宗整天跪在寺庙吃斋念佛,即使张果老使出浑身的法术,都改变不了大唐江山日落西山的结局。饱经沧桑的消灾寺让我们永远铭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消灾寺作证!
(此文刊登在2015年第一期《秦岭文学》杂志)
 
2014115
 


 
 
上一篇
下一篇
窗外桂花香